APP下载

咱得有距离

2014-07-28娄晓晶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距离感同学会小哥

娄晓晶

有个理论说,人和人接触的最佳物理距离是70厘米,远则疏离,近则膈应。

准确地说,这是一位美国教授对美国人的亲密距离做的调查,调查显示,46至61厘米之间是私人空间,男女朋友在约会时最好保持这个距离,否则其中玩手机的一方就会遭遇另一方“你是不是不爱我了”的诘问。

而122至213厘米是充满威严感的空间,适合找老板摊牌,据说短于这个距离老板会觉得你强人所难,而远于这个距离又会觉得你不拿事当事,所以打算来一场电梯空间里的加薪谈判?先看看电梯间有没有一米长吧。

当然啦,这位教授也说,这是美国人的标准,如果面对一位阿拉伯人,如果你也想把友好的交谈距离保持在70厘米,就会出现你不停往后退而他不停往前凑的局面!因为,美国人生活在非接触性文化环境中,而后者则生活在接触性文化环境中。

而更多的“最佳距离”需要我们小心翼翼地去界定,比如说共享秘密到什么程度、说别人的坏话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可以互损什么时候就得互相支持才能算做好闺密;或者每天给女神发几条微信问好才算是体贴而不是骚扰。

好在这些距离还可以一手掌握、不断试错,最为伤神的“最佳距离”是那种标准在别人手里,而不是在你手里的。

附:人生的距离感

和男闺蜜的距离

可以以“即使将来找到了男朋友也不会尴尬”的亲切度为标准。

如果超越了这种标准,和男闺蜜的友情很可能就是恶性的互相温暖,这可以看做某种欲望投射——除非女方真的长得特别安全,或者男方实在没钱,没什么欲望好投射的。

和昔日同学的距离

朋友圈点点赞就行了,至于同学会实在没什么必要去。

除非你是吐槽一线工作者、编剧或者人性观察家,需要一场丰富的人性盛宴来充实你的吐槽小黑本,否则同学会有没有必要去这个问题,主要就取决于菜好不好。而关于时间利用效率的其他一切指标都告诉你:“别去。”

和快递小哥的距离

就维持在“在家吗,快递。”和“这里签字”的对话中就好了好吗。

至于部分快递小哥那种“今天阳光灿烂,我又像活泼的小鹿一样来给你送快递哟!”和你错过快递打电话回去却收到“我只想静静待一会”等异常充满感情的短信总会让人虎躯一震、心中一凛:“我们的关系已经到这种地步了吗?”

不过,如果你觉得快递小哥既有型,月入又轻松上万,那么与其和邻座的怪程序员发展感情不如考虑一下小哥,不过那就是Another Story啦。

和老板的距离

比起人和人物理上的距离,这更是一种“心之距离”。

就算是天天和老板吃饭,或者在社交网络上成天和老板黏在一起,也要深刻意识到这种阶级上的差异。老板的内容都要点赞,老板的假发你轻轻抚平,老板手机没电了你第一时间递上移动电源。老板永远是“张老”,而你只能是“老张”。

和熊孩子的距离

核心战略是“敌进我退、敌退我扰、敌睡我歌、敌疲我打。”

虽然说,当一个身高矮矮、技能缺乏的小孩子好像是件还挺充满无力感的事,而且据老妈回忆说我们自己小时候的讨人嫌指数更高,但是这不能让人忽视眼前这些小朋友侵犯他人主权的事实,所以我们能做的也就是,等他们玩累了,就天下太平。

回家和老妈的最佳距离

以妈妈的心态,保持在“我儿回来了!”的兴奋而不是“儿你怎么又12点起床烦死你了”的嫌弃为宜。

这种距离感的保持非常有讲究,其中有时间上的考虑,比如说借口火车票买不到稍微晚回来几天啦(也可能是真的买不到……);也有空间上的考虑,比如回家之后不要黏在床上和电脑前,去本地电影院看看英文原版的“去年同期全球热映”的大片吧!

暗恋与失恋的最佳距离

别表白。

很简单,表白可能连朋友都没得做,让本来“无所谓”的关系变成了“离我远点好吧”。当然啦,也有人不追求这种距离带来的美,就想冲破这段距离,来一个痛快的——至少还有10%的可能翻盘呀!endprint

猜你喜欢

距离感同学会小哥
快递小哥
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距离感训练策略
同学会
天才!快递少年!
妈妈的同学会
小矛趣生活
地方台将观众变为用户的作为与成效
江国香织文学中女性的孤独
朕日理万机,等有空再取
格斗中距离感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