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实质薪资倒退15年 年轻人成“穷忙族”

2014-07-28刘晓燕赵宝山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低薪劳工薪资

刘晓燕+赵宝山

最近两三年,在台湾有一个新名词开始日益流行——“22K”。

所谓“22K”,即2.2万元(新台币,下同)。这本来是2008年台当局因应全球金融风暴导致岛内经济萧条、产业停滞,年轻人就业困难而推行的鼓励就业的一项临时政策,意即企业每招聘一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如开出2.8万元的起薪,同时还必须绑约一年或两年,台当局会补助给该企业2.2万元的就业辅导补贴,即企业只需出6000元就可以聘到一个员工,以此来鼓励企业用人。

“22K”当道

没想到这个原本为了保护大学生就业的薪资底限,反而成了后来他们求职时起薪的“天花板”。因为以往台湾工科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是2.7万元,台北及新竹地区更高,能到3万多元。此后,岛内一些无良企业干脆一毛不花,大方砍起薪来,理直气壮地以台当局补助给企业的2.2万元作为招聘大学生时的起薪标准,因为岛内失业率高,不做还有别人在抢。

去过台湾的大陆游客都知道,岛内的物价和生活成本要比大陆高许多,每顿饭钱至少要几百元。“22K”(2.2万元台币约合4543元人民币)的月收入即使在大陆北京、上海一带尚且属于中等偏低水平,在台湾实在很难生存(如果租房,台北市内标准住家每月平均在1.9万到2.3万元左右,周边的新北市也要1.2万元到1.5万元,南部地区略便宜一些)。

如今,“22K”这个自嘲用词,其含义已不仅局限于钱数的多少,更多代表了台湾岛内高失业率、薪资倒退、员工受到剥削、薪资偏低、升迁无望、贫富差距扩大、税负不公、缺乏社会正义、对未来看不到希望等现象的总称,特别是表达了年轻人心中对社会现实深深的不满、无奈与气愤。

有工作已不再是脱贫的保证

目前在台湾,有工作已不再是脱贫的保证,低薪的结果让台湾的穷忙族越来越多。据台湾官方发布的统计数字,每月月薪在2万元以下的劳工数长期维持在100万人左右,普通工薪阶层每月经常性收入不到3万元的占总就业人口比例高达42.8%,有350万人;特别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超过60%平均月薪不到3万元。

收入减少、支出增加所造成的财务恶化,更让岛内所得最低20%的家庭,也就是160万户人家、约523万人必须借钱或吃老本过活。这些家庭已经连续5年没有储蓄,他们必须从积蓄中拿出一部分,通常是某一家庭成员2个月的薪水,或是举债来支应生活所需。过去5年,平均每户家庭负储蓄高达8.7万多元。

台湾陷入低薪困境,从近30年的薪资增长率可看出端倪。自1981年至1990年,台湾名目经常性薪资(不含端午、中秋、年终、例行绩效奖金)的平均年增率为10%。当时正是经济起飞的年代。而到1991年至2000年,台湾对外出口仍持续增长,平均薪水增幅还有5.5%的水平。但到了2001年至2013年,则大幅衰退至0.8%。0.8%扣掉这些年约1%至2%的通货膨胀,让实质薪水倒退了15年!

再把焦点放到亚太地区做比较,台湾的低薪状况实在超乎想象。根据台湾“劳动部”最新统计,从2002年至2012年,韩国每月的名目薪资由约194万增加到约299万韩元,新加坡从3158增长至4433新币,台湾仅从41,530元微增至45,888元。这11年间,台湾年增率仅0.3%,不如韩国的5.34%,香港的6.86%,新加坡的2.28%,仅小赢日本(-0.84%)。

依据美国劳工统计局资料,从1990年至2011年,台湾的单位劳动成本均呈现下滑趋势。以美元计算,1990年至2000年间,台湾衰退1.3%,2001年至2011年下跌3.1%。而同一期间,韩国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却增长了1.9%,日本和新加坡也分别上升了0.4%和10.2%。如果以制造业每小时工资成本来看,2011年台湾以9.3美元居“亚洲四小龙”之末,韩国每小时为18.9美元,新加坡为22.6美元,日本则是35.7美元。

低薪风暴袭台

台湾国民党“立委”苏清泉近日公开表示,月前香港议员来访,竟然对他说:你们的薪资好低!让他心里很痛。

不仅被香港议员看笑话,今年2月28日美国国务院公布的《2013年全球人权报告》有关台湾的章节中,更点出多项劳工权益问题,其中就包括薪资微薄。

根据2013年美国韬睿惠悦企管顾问公司的调查,这几年台湾薪资不进反退,越是中高级主管职位,台湾的薪资就越显得低,已经远远落后于邻近的中国大陆。

比较资深经理一职,台湾平均薪资只高于越南、菲律宾与印度,与马来西亚在伯仲之间,这两年互有领先;韩国比台湾高40%多,就连北京市也比台湾高40%多,新加坡则是台湾的2倍。

一位在外商银行担任亚太区高级主管表示:“在我的公司里,台湾员工薪水只比菲律宾高。“这位不愿具名的金融界人士10年前从台湾移居香港,银行辖下的印度、马来西亚、香港与中国大陆都是他的业务范围,“我眼睁睁看着台湾一个一个被邻近国家和地区追赶过去。即使想帮台湾人加薪也无能为力。因为台湾业务量已经降到3%以下,除非他们愿意离开台湾到香港,否则已经没有加薪可能。”

台湾薪资成为亚太地区“末段班”的情况,岛内104猎才公司派遣事业群资深副总经理晋丽明有第一手的观察,“从2010年开始,台湾薪资就与中国大陆和印度尼西亚出现交叉。”他认为:“薪资是台湾经济弱化最明显指标。过去十几年经济转型不成功,把老本吃光了,病征开始一个一个浮现。”

低薪潮冲击全球

台湾从被外国仿效经济奇迹的经验,到现在的低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由众多因素所造成。

首先,低薪并不是台湾的独特现象,早就是全球共通的问题。事实上,美国、日本的员工薪资也倒退十几二十年,欧洲各国的低薪族数量更是惊人,抢救低薪正在成为全球行动。

2013年8月,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EPI)发表报告指出:美国实质薪资已退回到2000年水准,12年来多数劳工所得原地踏步。2013年日本劳工平均月薪314,054日元(约台币93,804元),创1990年以来新低。endprint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欧洲,包括全欧失业率最低的德国劳动市场,低薪族数量高得吓人。过去几年欧债危机期间,德国经济仍能维持成长,背后有项主要原因:就是薪资成本低,使得出口竞争力提高。

德国有所谓“短工”制度,容许雇主每月最多支付450欧元,且无需负担员工的社福保险费用。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统计,2012年德国有将近800万人月薪不到450欧元,从事极低薪或短工型态的工作,与20年前相比几乎多了一倍。

而深受欧债阴霾影响的西班牙,过去几年,年轻人失业率甚至达到将近一半。根据西班牙EADA商学院与顾问公司ICSA联合调查,2013年西班牙资深主管平均年收入仍增加近7%,至80,330欧元;但一般劳工年收入则向下沉沦,中层主管年薪年减3%,至36,522欧元,其他基层雇员则年减0.4%,降至21,307欧元。

眼前所看到的已经是一个跨国性的劳动市场崩坏。被《彭博商业周刊》誉为全美最炙手可热的经济学家泰勒·柯文(Tyler Cowen)2011年出版的《大停滞》一书时就指出:“就业与薪资市场的秩序已彻底改变,过去人们习以为常的安稳中产阶级时代已经结束了,无论你的收入、你的生活,或是所能给予下一代的栽培,都不再保证安全稳当。”

法国巴黎经济学院学者托马斯·皮凯提(Thomas Piketty)也在新书《21世纪资本论》中表示:“资本主义演变至今,通过资本利滚利收入的人,早已比依赖经济增长的人,也就是一般的工薪阶级,财富累积得更快。”

根据30个发达国家组成的经合组织OECD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其会员国的经济收入中,劳工所分得的经济果实“劳工占比”就持续萎缩。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66%经济所得由劳工分享,到21世纪前10年已经下滑至62%,意味着生产力成长无法转换为薪资增长,更多流向资本家手中。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也发出警示,“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未来劳工从经济大饼中分到的比例恐怕还会更少。”

单一国家或地区劳工难以加薪或许只是个案,但从美国、欧洲到亚洲,各国和地区的劳工都落入同样困境,意味着其背后必然有结构性的原因。

原因1 隐形雇用成本攀升,压缩薪资增幅

首先是,隐形雇用成本不断攀升。面对外界指摘不加薪,各国企业家经常喊冤,是让福保险和税收等隐形雇用成本不断攀升,才压缩实际薪资增幅。

例如美国俗称奥巴马健保的“平价医疗法”(PPACA)自2014年1月1日实施,根据美国联邦医疗服务中心估计,2021年前美国健保开支将攀升到近5万亿美元。这笔巨额开销将挤压基础建设和军备支出,有碍维持企业竞争力,可能使所得不均扩大。

不过一些学者则主张工会无能,政府倾向资方,才让劳工成为牺牲者。以日本为例,工会组织年年按例举行“春斗”,与雇主进行劳资谈判,但过程往往流于形式。2002年以来,“春斗”谈成的实质薪资调幅几乎是零,直到今年才在“安倍经济学”影响下出现转机。

原因2 穷国廉价劳工拉低全球薪资水准

第二个调薪难的原因是经济全球化席卷,发达国家劳工常把问题怪罪于穷国廉价劳工抢走原本属于他们的工作并拉低薪资水准,学界研究也证实全球化让发达国家劳工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世界银行前经济学家、现任纽约城市大学教授米拉诺维奇根据1988年至2008年间全球化对所得带来的影响,把全世界分成两组赢家和两组输家。两组赢家分别是美国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富人,以及中国大陆、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中产阶级劳工,这两组赢家都享受到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与东欧国家的一般中产阶级,以及非洲等地赤贫人口,却成了全球化趋势下的输家,他们的所得停滞,甚至不增反减。

原因3 科技崛起,大量取代劳力与脑力

第三个原因是科技日新月异,大量取代了人类的劳力与脑力。

《大停滞》作者柯文2013年9月在新书《中等的结束》中宣称:“自动化、科技化对于就业市场的冲击才正要开始。从无人驾驶车辆到智能型家用产品,层出不穷的创新将使更多既有工作消失。过去最容易受到科技冲击的是那些重复性高的例行性工作,但随着电脑运算能力突飞猛进,大数据时代来临,自动化浪潮将卷向全球数以亿计的专业人士。”

英国牛津大学2013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也宣称:“未来20年内将有47%现存职业面临自动化导致的工作机会流失。该份报告列出的高危险职业还包括:会计/审计(20年内工作流失机会高达94%)、技术文件撰写人员(89%)、民航机驾驶员(55%),以及经济学家(43%)和医疗技师(40%)等专业人员,都是过去不受机器化影响、收入中上的白领专业人士。随着更多工作自动化,未来20至30年,就业将成为各行各业最大难题之一。”

造成台湾劳工低薪的独有困境

除了以上提到的全球共有的结构性原因外,造成台湾地区劳工难以加薪的原因是其自身有独有困境,包括:

困境1 产业无法转型,低薪是代工的宿命

首先,数十年的产业转型效果不彰是造成薪资低迷的主因之一。

台湾政治大学金融系兼任教授殷乃平认为:早期台湾的产业定位是世界的代工厂,用低廉劳力赚取微薄利润。等到工资上扬、环保意识高涨后,就像游牧民族迁移到能提供更廉价的劳力、土地与租税优惠的地区。上世纪90年代,当岛内厂商陆续外移后,台当局为留住产业开始引进外劳。最底层的工作都是外劳在干,薪资未与本地劳工脱钩,供给面固定,最低端的不动薪水就上不去,成为拉低薪资的因素之一。近20年来,即便产业重心从传统产业转到电子业,除部分业者转型成功外,多数仍摆脱不了代工宿命,想的还是如何取得便宜劳力、土地和租税优惠,台湾企业持续深陷在降低成本的游戏规则中,薪资当然难以上涨。

一位不愿具名的台商说,目前制造业靠降低成本赚代工钱越来越难了,国际买家非常强势,只给固定毛利,知名品牌不会超过9%,如遇罢工、停电,损失都要自行吸收,连供应商都要受买家规定被掐得死死的。endprint

一位为某国际品牌的主要代工的台商指出,几年前买家为分散风险,要求刚在浙江设厂的他转到柬埔寨,由于投资庞大,他无力再迁移至金边,没想到后来订单竟被抽走,让他欲哭无泪,只好到处找小订单。

而台湾接单、海外生产的比例逐渐增高,更从1999年的12.24%增至2013年的51.49%,代表有一半以上工作机会不在台湾。由于台湾企业对大陆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主要获利来自大陆,即使老板想要征聘、加薪,也绝对会在有获利机会的大陆,不会在台湾。

困境2 全球景气温和复苏,台湾却未同步好转

台湾工研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IEK)也发出同样警讯。根据其最新报告,近年台湾的经济表现出现与国际走势“背离”的现象,以2013年为例,欧盟、美、日经济逐渐摆脱阴霾,全球景气温和复苏,但台湾却未同步好转。连“行政院主计总处”都坦承,台湾的GDP、出口贸易额已连续3年低于全球平均GDP增长率、贸易增长率,这种现象以前从未出现过。

甚至与依赖程度极深的中国大陆也出现“背离”。2013年大陆经济增长率7.7%,出进口增长分别为7.9%和7.3%,然而台湾对大陆出口增长率只有1.5%。

这种“背离”现象显示台湾产业竞争力出了大问题,反映在代表竞争力指标的附加价值率大幅下降。根据“主计总处”资料显示,台湾的产业附加价值率从1991年的42.37%降到2011年的36.27%,制造业则萎缩更多,从32.56%下滑至24.26%。

竞争力的衰退导致企业获利受影响。根据台湾“金管会”的资料显示,岛内上市公司2011年较2010年的税前纯益衰退32.43%(5316亿元),2012年又比2011年减少4.04%(484亿元)。而中华征信所调查的2012年台湾百大集团的获利也仅有7892亿元,较2011年减少25%,且连续2年负增长(编者注:根据今年5月初最新统计值数据,2013年台湾百大集团获利连续第三年负增长)。

困境3 政策思维,走缩减成本老路

劳工薪资低,会让台湾企业更有竞争力?

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报导,台湾企业的竞争力是来自于相对较低、且持续降低的劳动成本。2001至2010年,台湾的单位实质劳动成本下滑4.5%,降幅远大于美国1.4%、日本1.2%的下降幅度;而同时期,澳大利亚的增长幅度最高,达7.5%,加拿大、德国、英国、韩国、新加坡也都呈现增长。

2012年9月,时任“行政院长”陈冲拍板,基本工资缓涨,2013年起法定月薪仅增加267元,被劳工团体戏称为“茶叶蛋”行情,对弱势劳工的生计根本帮助不大。相反,上调267元便会压得资方连一粒米都无法下锅?

台湾企业的竞争力,应该没这么不堪一击。但若仍拒绝摆脱以削减成本为唯一竞争力的思维,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将更大。最明显的例子是北欧,高薪与高增长相辅相成,而非互相拖累。再看韩国,从2002年到2011年,薪资涨幅将近50%,台湾只有10%。10年下来,韩国的经济表现还是凌驾台湾之上。

这说明,薪资不是竞争力的杀手,除非继续走劳力密集型产业模式。薪资缓涨暴露出台当局的政策思维还停留在削减成本的老路,将让企业与产业升级无缘。

从世界银行资料可清楚看到,台湾GDP占全球GDP比重一路下滑,从2000年的1%降到今年预估只剩0.67%,下降幅度超过30%。同时间,中国大陆经济大幅增长,GDP占全球GDP比重从3.66%上升到12.7%,韩国仍维持与2000年一样的比重,泰国则呈现急起直追的态势,从0.38%上升到0.55%。

这十多年,台湾经济没有进入全球赢者圈。20年前靠代工、压低成本的竞争模式,20年后依然如此。企业没有升级,附加价值出不来,当然就没有给员工加薪的空间。而在多数企业都低薪的情况下,即使赚钱的多数企业也不愿破坏行情自己加码。

困境4 长期处在相对趋贬的汇率环境

为什么台湾企业转型升级不成功?台湾经济政策哪里出问题?这与台湾长期处在相对趋贬的汇率环境有关。

当一个经济体要转型时,汇率升值其实有利于要取得先进技术做产业升级的厂商。但是长期以来,为了保护出口产业,让岛内产品有价格竞争力,台湾“央行”采取阻止汇率升值的政策,“央行”严格控制汇率的升贬。

自1998年“央行”总裁彭淮南上任至今,台湾“央行”实行的阻升政策,已经导致累积超过3000亿美元的外汇存底。不过,为了让厂商有喘息机会,短时间适时干预是可以的;但现在外汇存底这么多,台湾汇率仍然维持低档。

通常,汇率波动属于企业经营要避险的项目,但是台湾“央行”把企业避险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岛内企业就在“央行”保护伞下,没有去做转型升级该做的事。相反,韩国这十多年的汇率政策就比台湾灵活。

比较台湾与韩国的汇率政策,从彭淮南上任的1998年至今,韩元兑美元就涨了28%,新台币兑美元只涨12%。当企业知道他面临的波动风险比较大时,在决定生产与销售时,会预估比较大的利润空间。当企业预估成本空间时,自然会去调整产品策略。台湾企业没有人觉得“央行”的趋贬汇率政策是一时的,在“央行”长期稳定的保护下,企业循着同样的低成本竞争老路,无法提升自己的附加价值。

很可惜的是,台湾稳定趋贬的汇率政策也无法帮企业维持长期的竞争力。因为再怎么低,也低不过过去薪资便宜的中国大陆以及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而台商为了再降低成本,只好将制造基地继续外移,岛内就业机会更加减少,台湾员工加薪也更加无望。

困境5 高附加价值工作机会不足

台湾出口制造业无法成功转型,但很多人说,岛内服务业的竞争力也很强,难道服务业无法成为火车头,带动薪资上涨?

的确,目前岛内服务业产值占台湾GDP的比重为68.29%,提供约460万个工作机会,确实是台湾最重要的产业。但服务业每年对台湾经济增长贡献度却不如制造业。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精算分析,制造业生产每1美元产品,将带动其他部门1.4美元的产出,产业价值链的广度与深度是服务业比不上的。endprint

当前台当局大力推广餐饮、观光等服务业,创造就业机会,希望通过内需产业,提高工薪阶级的薪资水准。但根据“主计总处”最新的月薪统计,2013年,代表内需市场的批发与零售业员工平均月薪仅有3.8万多元,住宿及餐饮业仅有2.7万多元,远低于制造业员工的平均5.4万多元。

目前岛内服务业大多是从事批发零售,这些业种的薪资多半偏低。台湾金融研究院院长郑贞茂认为:金融业是服务业里高知识密集产业,属高薪资服务业,只可惜台湾这几年的金融业发展缓慢。根据WTO(世界贸易组织)资料,台湾金融业的海外产值只占全金融产值的2%,而新加坡有10.9%。金融业没有成功输出服务,相关就业的薪资也停滞不前。

台大国发所副教授辛炳隆也指出:除资讯及通讯传播业、金融保险业平均薪资较高外,服务业普遍长工时、低工资,转型升级不易,这几年靠服务业发展,虽然解决了失业问题,也同时埋下低薪隐忧。

最近,有人把希望寄托在文创产业,但是低汇率其实不利文创产业发展。这位经济系教授提醒说,无论是影视业或是各种类型展览,你要找海外的明星来台湾,或找海外产品来台湾展览,低汇率就是让他们成本变高。如果台湾未来有心培植新兴服务业与文创产业,那么低汇率政策也必须改弦更张。

因此,除了提振内需产业,还需要有高附加价值的工作机会,才可能让这些低收入户家庭摆脱危机。尤其在金融危机与经济下滑时,最难抵御不景气的就是工薪阶级,因为收入减少已成为工薪阶级最大的危机。

困境6 学用落差大,资方不愿付高薪

雪上加霜的是学用落差大,这也是造成岛内企业招聘员工平均起薪滑落的原因。最近几年,台湾各地纷纷设立大学,其结果让岛内大学生数量快速膨胀,1999年毕业生只有100,171人,到2011年则剧增为232,448人,13年内增幅达到132%。许多大学毕业生虽有文凭却能力不够,资方只愿意付给相当于高级或中级职业技校毕业生的薪资,压低了首次求职者的平均起薪。

以服务业为例,很多原本只需要职业技校学历就能从事的岗位,现在却都是大学生在做。台湾商业总会秘书长赖荣坤指出,这是由不当的教育体系造成的后果。目前韩国的大学录取率只有50%,日本约70%,而台湾几乎是百分之百。大学生供过于求,应该要回归到职业技校教育,让学生适才适所。

如何改变低薪现状?

台湾劳工阵线秘书长孙友联无奈地感叹:“台湾靠廉价劳力、租税优惠所形成的血汗经济模式如果无法改变,只会继续沉沦。假设企业家还不争气,一味靠节省成本,不想研发创新,薪资根本不用想翻转了。”

台大经济系副教授李显峰指出:“当产业竞争力衰退,出口贸易萎缩,就会导致获利下降,薪资就难提高,民间消费也无法提升,台当局就课征不到税;税收不足,更难投资建设;这4个撑起GDP的主要支柱都无法增长,经济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如何将坏的循环扭转成良性循环很重要。”

台湾劳工阵线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增税救台湾,加薪救劳工。但在台湾民粹主义盛行的此刻,增加税收无疑会引起岛内企业和民众的强烈反弹,而且加薪也非企业所愿。

政大劳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约则建议下猛药,“台当局必须向只想要廉价劳力、租税减免、便宜土地的劳力密集产业说不,引进外商或鼓励高附加价值产业台商回台投资,才有机会解决低薪困境。”

台湾工业总会秘书长蔡练生语重心长地说:“加薪绝对是企业的责任,但台当局也要创造有利经营的环境。全球竞争激烈,企业都很焦虑,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523万9972个工作机会,占比达65.36%,台当局应该辅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薪资才会有感。”

最终还是回到经济问题,市场这张饼做大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而开放则是台湾无法回避的课题,对内要改善投资环境,让外商和海外人才愿意进驻,对外要积极加入区域经济组织。

近年来,亚太地区区域经济整合成为趋势,各国和地区争相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台湾的最大竞争对手韩国已经签署并生效的FTA有12个,共涵盖51个国家,目前还继续与9个国家洽签中。

反观台湾,与大陆的服贸协议还被搁置在立法院,3月18日晚间,反黑箱服贸民主阵线等民间团体与学生还突破警力冲进立法院霸占议场,使议会瘫痪。台湾继续内耗,拖延下去只能困守在2300万人的岛内市场,无法以对等的优惠关税与各经济体进行贸易往来。而经济上不去,要想高薪无疑天方夜谭。endprint

当前台当局大力推广餐饮、观光等服务业,创造就业机会,希望通过内需产业,提高工薪阶级的薪资水准。但根据“主计总处”最新的月薪统计,2013年,代表内需市场的批发与零售业员工平均月薪仅有3.8万多元,住宿及餐饮业仅有2.7万多元,远低于制造业员工的平均5.4万多元。

目前岛内服务业大多是从事批发零售,这些业种的薪资多半偏低。台湾金融研究院院长郑贞茂认为:金融业是服务业里高知识密集产业,属高薪资服务业,只可惜台湾这几年的金融业发展缓慢。根据WTO(世界贸易组织)资料,台湾金融业的海外产值只占全金融产值的2%,而新加坡有10.9%。金融业没有成功输出服务,相关就业的薪资也停滞不前。

台大国发所副教授辛炳隆也指出:除资讯及通讯传播业、金融保险业平均薪资较高外,服务业普遍长工时、低工资,转型升级不易,这几年靠服务业发展,虽然解决了失业问题,也同时埋下低薪隐忧。

最近,有人把希望寄托在文创产业,但是低汇率其实不利文创产业发展。这位经济系教授提醒说,无论是影视业或是各种类型展览,你要找海外的明星来台湾,或找海外产品来台湾展览,低汇率就是让他们成本变高。如果台湾未来有心培植新兴服务业与文创产业,那么低汇率政策也必须改弦更张。

因此,除了提振内需产业,还需要有高附加价值的工作机会,才可能让这些低收入户家庭摆脱危机。尤其在金融危机与经济下滑时,最难抵御不景气的就是工薪阶级,因为收入减少已成为工薪阶级最大的危机。

困境6 学用落差大,资方不愿付高薪

雪上加霜的是学用落差大,这也是造成岛内企业招聘员工平均起薪滑落的原因。最近几年,台湾各地纷纷设立大学,其结果让岛内大学生数量快速膨胀,1999年毕业生只有100,171人,到2011年则剧增为232,448人,13年内增幅达到132%。许多大学毕业生虽有文凭却能力不够,资方只愿意付给相当于高级或中级职业技校毕业生的薪资,压低了首次求职者的平均起薪。

以服务业为例,很多原本只需要职业技校学历就能从事的岗位,现在却都是大学生在做。台湾商业总会秘书长赖荣坤指出,这是由不当的教育体系造成的后果。目前韩国的大学录取率只有50%,日本约70%,而台湾几乎是百分之百。大学生供过于求,应该要回归到职业技校教育,让学生适才适所。

如何改变低薪现状?

台湾劳工阵线秘书长孙友联无奈地感叹:“台湾靠廉价劳力、租税优惠所形成的血汗经济模式如果无法改变,只会继续沉沦。假设企业家还不争气,一味靠节省成本,不想研发创新,薪资根本不用想翻转了。”

台大经济系副教授李显峰指出:“当产业竞争力衰退,出口贸易萎缩,就会导致获利下降,薪资就难提高,民间消费也无法提升,台当局就课征不到税;税收不足,更难投资建设;这4个撑起GDP的主要支柱都无法增长,经济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如何将坏的循环扭转成良性循环很重要。”

台湾劳工阵线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增税救台湾,加薪救劳工。但在台湾民粹主义盛行的此刻,增加税收无疑会引起岛内企业和民众的强烈反弹,而且加薪也非企业所愿。

政大劳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约则建议下猛药,“台当局必须向只想要廉价劳力、租税减免、便宜土地的劳力密集产业说不,引进外商或鼓励高附加价值产业台商回台投资,才有机会解决低薪困境。”

台湾工业总会秘书长蔡练生语重心长地说:“加薪绝对是企业的责任,但台当局也要创造有利经营的环境。全球竞争激烈,企业都很焦虑,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523万9972个工作机会,占比达65.36%,台当局应该辅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薪资才会有感。”

最终还是回到经济问题,市场这张饼做大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而开放则是台湾无法回避的课题,对内要改善投资环境,让外商和海外人才愿意进驻,对外要积极加入区域经济组织。

近年来,亚太地区区域经济整合成为趋势,各国和地区争相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台湾的最大竞争对手韩国已经签署并生效的FTA有12个,共涵盖51个国家,目前还继续与9个国家洽签中。

反观台湾,与大陆的服贸协议还被搁置在立法院,3月18日晚间,反黑箱服贸民主阵线等民间团体与学生还突破警力冲进立法院霸占议场,使议会瘫痪。台湾继续内耗,拖延下去只能困守在2300万人的岛内市场,无法以对等的优惠关税与各经济体进行贸易往来。而经济上不去,要想高薪无疑天方夜谭。endprint

当前台当局大力推广餐饮、观光等服务业,创造就业机会,希望通过内需产业,提高工薪阶级的薪资水准。但根据“主计总处”最新的月薪统计,2013年,代表内需市场的批发与零售业员工平均月薪仅有3.8万多元,住宿及餐饮业仅有2.7万多元,远低于制造业员工的平均5.4万多元。

目前岛内服务业大多是从事批发零售,这些业种的薪资多半偏低。台湾金融研究院院长郑贞茂认为:金融业是服务业里高知识密集产业,属高薪资服务业,只可惜台湾这几年的金融业发展缓慢。根据WTO(世界贸易组织)资料,台湾金融业的海外产值只占全金融产值的2%,而新加坡有10.9%。金融业没有成功输出服务,相关就业的薪资也停滞不前。

台大国发所副教授辛炳隆也指出:除资讯及通讯传播业、金融保险业平均薪资较高外,服务业普遍长工时、低工资,转型升级不易,这几年靠服务业发展,虽然解决了失业问题,也同时埋下低薪隐忧。

最近,有人把希望寄托在文创产业,但是低汇率其实不利文创产业发展。这位经济系教授提醒说,无论是影视业或是各种类型展览,你要找海外的明星来台湾,或找海外产品来台湾展览,低汇率就是让他们成本变高。如果台湾未来有心培植新兴服务业与文创产业,那么低汇率政策也必须改弦更张。

因此,除了提振内需产业,还需要有高附加价值的工作机会,才可能让这些低收入户家庭摆脱危机。尤其在金融危机与经济下滑时,最难抵御不景气的就是工薪阶级,因为收入减少已成为工薪阶级最大的危机。

困境6 学用落差大,资方不愿付高薪

雪上加霜的是学用落差大,这也是造成岛内企业招聘员工平均起薪滑落的原因。最近几年,台湾各地纷纷设立大学,其结果让岛内大学生数量快速膨胀,1999年毕业生只有100,171人,到2011年则剧增为232,448人,13年内增幅达到132%。许多大学毕业生虽有文凭却能力不够,资方只愿意付给相当于高级或中级职业技校毕业生的薪资,压低了首次求职者的平均起薪。

以服务业为例,很多原本只需要职业技校学历就能从事的岗位,现在却都是大学生在做。台湾商业总会秘书长赖荣坤指出,这是由不当的教育体系造成的后果。目前韩国的大学录取率只有50%,日本约70%,而台湾几乎是百分之百。大学生供过于求,应该要回归到职业技校教育,让学生适才适所。

如何改变低薪现状?

台湾劳工阵线秘书长孙友联无奈地感叹:“台湾靠廉价劳力、租税优惠所形成的血汗经济模式如果无法改变,只会继续沉沦。假设企业家还不争气,一味靠节省成本,不想研发创新,薪资根本不用想翻转了。”

台大经济系副教授李显峰指出:“当产业竞争力衰退,出口贸易萎缩,就会导致获利下降,薪资就难提高,民间消费也无法提升,台当局就课征不到税;税收不足,更难投资建设;这4个撑起GDP的主要支柱都无法增长,经济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如何将坏的循环扭转成良性循环很重要。”

台湾劳工阵线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增税救台湾,加薪救劳工。但在台湾民粹主义盛行的此刻,增加税收无疑会引起岛内企业和民众的强烈反弹,而且加薪也非企业所愿。

政大劳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约则建议下猛药,“台当局必须向只想要廉价劳力、租税减免、便宜土地的劳力密集产业说不,引进外商或鼓励高附加价值产业台商回台投资,才有机会解决低薪困境。”

台湾工业总会秘书长蔡练生语重心长地说:“加薪绝对是企业的责任,但台当局也要创造有利经营的环境。全球竞争激烈,企业都很焦虑,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523万9972个工作机会,占比达65.36%,台当局应该辅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薪资才会有感。”

最终还是回到经济问题,市场这张饼做大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而开放则是台湾无法回避的课题,对内要改善投资环境,让外商和海外人才愿意进驻,对外要积极加入区域经济组织。

近年来,亚太地区区域经济整合成为趋势,各国和地区争相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台湾的最大竞争对手韩国已经签署并生效的FTA有12个,共涵盖51个国家,目前还继续与9个国家洽签中。

反观台湾,与大陆的服贸协议还被搁置在立法院,3月18日晚间,反黑箱服贸民主阵线等民间团体与学生还突破警力冲进立法院霸占议场,使议会瘫痪。台湾继续内耗,拖延下去只能困守在2300万人的岛内市场,无法以对等的优惠关税与各经济体进行贸易往来。而经济上不去,要想高薪无疑天方夜谭。endprint

猜你喜欢

低薪劳工薪资
不简单以“住房薪资”引才——遵循“一步一重天”的人才发展规律
目击
为什么中国孩子最优秀却永远“低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