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500强是中国经济的一面镜子
2014-07-28马光远
马光远
7月7日,一年一度的《财富》500强榜单发布,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企业的上榜数再创新高,首次达到了100家,和美国企业的上榜数128家的差距继续缩小,中石化更是首次杀入500强的前三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在这个榜单上排名最高的企业。
可以说,从1995年只有3家企業入围,到2014年仅中国大陆就有95家企业上榜,毫无疑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中国经济实力在全球经济版图地位的提升。500强作为权衡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中国入围500强的95家大陆企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和缩影,是反应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最真实的镜子。然而,对于《财富》500强榜单,我们除了看到中国入围企业数量的提升,更需要从品牌知名度、企业竞争力以及创新和科技含量等方面,寻找和分析中国企业和美日等国的差距,找到下一步的突破口。
首先,就品牌的国际知名度而言,中国大陆上榜的95家企业,没有一家具有国际声誉的品牌。无论是位居排行榜前三的中石化,还是其他企业,其在业务分布、利润来源、品牌的知名度上,影响基本仅限于中国。“两桶油”的利润,80%以上来自中国,除了华为和联想这两家所谓的“民营企业”的国际业务尚可之外,其他入围的企业大同小异,他们营业收入的80%以上都是在国内,他们仍然属于中国,而不是世界。
其次,从利润来源和行业分布看,无论美国还是日本,入围的企业基本都在零售、电子、互联网、现代制造业等高科技领域,而中国入围的企业,大多都是石油、电力、电信、钢铁、铁路等垄断或者半垄断的企业,他们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垄断利润,华为、吉利、联想等完全靠市场竞争杀入500强的企业少之又少。在竞争性领域,整体盈利能力偏弱。
第三,入围的95家企业,民营企业不足10家,除了联想、华为以及今年入围的太平洋建设等,剩下的基本都是央企或国有企业。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入围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的低下。美国入围企业128家,占世界500强公司总数约1/4,但其总利润却达到7987亿美元,占世界500强利润总额的40%。中国大陆进入世界500强排行榜的95家企业平均利润为32.2亿美元,低于世界500强公司的总平均数39.1亿美元。考虑到2013年中国大陆上榜企业的平均利润曾达到世界500强公司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中国企业最近一年的盈利水平明显下降。特别是,在入围500强的50个亏损企业中,中国就占了16家。盈利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金融、电信等垄断领域,其中中国工商银行成为全球最赚钱的银行。
的确,通过并购重组,中国一些企业的规模做大了,但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全球品牌;企业主要来自垄断行业,在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方面,却无法获得和其排名一样的尊重;依靠市场化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生存依旧艰难,无法圆自己的500强之梦。这在某种程度上恰好反应了中国经济的尴尬和攻坚的对象。
对于中国而言,《财富》500强不仅记录着中国经济的进步,同时,也真实记载着中国市场经济进步的不易和不足。这是一面镜子,一方面照射出中国经济实力的突飞猛进,另一方面又无情折射出中国企业竞争力的羸弱。但愿在未来的榜单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中国入围企业数量的增多,更是企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责任编辑 张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