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纪念馆·永不磨灭的抗战精神
2014-07-28
中国抗战纪念馆·永不磨灭的抗战精神
1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坐落于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九·一八”事变发生地。博物馆真实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发动“九·一八”事变及对我国东北进行残酷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生动再现了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画卷。
“山林之王”杨靖宇
杨靖宇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在杨靖宇带领下,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不断给予敌人沉重打击。1936年4月,日军集结重兵,在汉奸邵本良部的配合下,大举向抚顺地区进攻。在强敌面前,杨靖宇综合考虑敌我态势、地形状况等因素,决定采取牵“牛鼻子”的办法,把敌人拖在山林里转圈,消耗敌人。邵本良部被吸引到本溪以东的赛马集山区后,士兵筋疲力尽,士气严重受挫,此时杨靖宇果断部署:在梨树沟布下口袋阵,吸引敌人钻进来,痛击之。此战一举毙伤敌人80余名,俘敌数十人,日军炮兵中队长菊井少佐被击毙,邵本良则侥幸逃脱。1936年8月,邵本良再次带重兵来犯,杨靖宇在四道江部署伏击战,日伪军死伤惨重,邵本良再次负伤而逃。由于杨靖宇的山地游击战神出鬼没,被日军称为“山林之王”,尽管日伪军多次围剿,但是抗日联军依托群众,充分发挥游击战的灵活性,使敌人的围剿讨伐计划多次遭受重创。
2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南京江东门街418号——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纪念馆展示的是中华民族裸露的并值得子孙后代永久牢记遭受外敌侵略和奴役的一道历史伤痕;是一本对外进行国际和平交流和对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科书。
易安华血洒南京
许多影视作品只专注于表现南京大屠杀,却忽视了南京保卫战,导致很多人对此并不十分了解。南京不是一座不战而亡的城市,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了空前的拼死决战。
易安华
1937年11月,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在淳化镇、光华门、雨花台等地,中国军队与日军发生了激烈交战。12月10日,日军推进至光华门,炮弹将城门炸开缺口,250多名日军蜂拥而入,南京城危急!259旅旅长易安华亲率一个加强团冲向城门东北方向,歼灭抵近的日军。易安华将军身先士卒,身中五弹,部下见他伤势严重,要把他抬下阵地,几次要求都被他拒绝,“我是堂堂的中国军人,决不忍辱偷生而负国负民。我誓与将士们同生死,与阵地共存亡!”最终,易安华将军在城墙下壮烈殉国。因敌我力量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萧山令、朱赤、高致嵩等多位将军牺牲,仅雨花台一地守卫将士就有6000多人英勇殉国。
12月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国军队在南京保卫战中的抵抗是激烈的,表现是英勇的。这座城市的保卫战有着悲壮和惨烈的开始,历史也会牢记将士们血洒疆场、为国捐躯的不屈意志!
3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坐落于太行山区、八路军的故乡——山西省武乡县城西。纪念馆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八路军及华北敌后人民8年抗战的光辉历史,突出表现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深刻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一封书信折射男儿本色
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里,珍藏着这样一封家书:
与龄吾弟:
我们抗战数月颇有兴趣,日寇虽占领我们许多地方,但是我们又去恢复了许多名城,一直深入到敌人后方北平区域,去日夜不停的与日寇打仗,都天天得到大大小小的胜利,羞堪告诉你们。昨邓辉林、许明扬、刘万方等随四十一军来晋,已到我处。谈及家乡好友,从此话中知道好友行踪,甚以愉快,更述及我家中近况,颇为寥落,亦破产时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顾及他们,惟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望好友阅后,向你募贰佰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望你做到复我。此候
近安
朱德
十一月二十九日
于晋洪洞战地读罢信件,不禁让人为之一颤。这是一封求助信,言辞恳切,而且充满了无奈。朱德作为一军统帅,在日寇入侵、民族陷于危亡之际,驰骋疆场,“天天得到大大小小的胜利”,但对家中老母亲却不能在身边尽孝,这种舍小家保大家的奉献精神,折射出朱德舍身忘我的高尚觉悟;作为“位高权重”的总司令,“十数年实无一钱”,与千千万万普通战士一样,吃黑豆,挖野菜,穿粗衣,在太行山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屏障,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羞煞了那些卖国求荣的汉奸叛徒!
朱德
4 新四军纪念馆
新四军纪念馆位于江苏盐城,是全国唯一的专业性新四军纪念馆。纪念馆以新四军抗战史为经,以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为纬,展示新四军与人民群众共同抗日的历史过程。
坚定不移的入党情怀
叶挺
叶挺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被毛泽东称为“是我们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广州起义失败后,由于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叶挺脱离了中共党组织,在海外流亡了十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叶挺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此后叶挺来到延安,在谈起重新入党问题时,毛泽东征求叶挺意见,叶挺说:“我离党10年,为离群孤雁,思想极度苦闷,做梦都想投入党的怀抱,但此时我的这种身份,我认为暂不宜恢复党籍。我作为无党派人士,可以自由地与国民党官员交往,调解国共两党矛盾,代表新四军向老蒋要枪要军费……”这番内心的想法,得到了毛泽东的赞同和夸奖。此后,叶挺在敌后长江下游指挥部队转战大江南北,创建了苏南、苏北、皖东、豫皖苏边等抗日根据地。
1941年皖南事变后,叶挺被蒋介石非法扣押,在狱中被囚禁了五年。面对国民党当局的威迫利诱,叶挺坚决表示:“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叶挺在狱中写下了气吞山河的《囚歌》,立志要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所有这些,充分体现了叶挺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和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对此,周恩来曾评价说:“十年流亡,五年牢监,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1946年经中共中央与国民党当局反复交涉和斗争,叶挺获释出狱。他出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亲笔修改了中共中央给叶挺关于接受他加入共产党的复电。
5 腾冲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
腾冲国殇墓园是腾冲人民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阵亡将士而建立的陵园,也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宏大的抗日烈士陵园。滇西抗战纪念馆位于国殇墓园东侧,二者融为一体,更全面地再现辉煌的滇西抗战历史、弘扬不屈的民族精神。
民族英魂戴安澜
戴安澜
1942年3月,戴安澜率中国远征军200师开进缅南平原的小城——同古,逐次接替了英军的防务。为掩护英军安全撤退,戴安澜率部日夜抢修工事,布下三道防线,阻击迟滞敌军前进。同古保卫战打响以后,200师全体官兵坚守阵地,勇猛还击。虽是孤军作战,后援困难,但师长戴安澜决心誓死抵御到底。他在致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他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200师以高昂的斗志与敌鏖战,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予敌重创,打出了军威国威。
战斗结束后,戴安澜在撤退过程中,遭敌袭击,身负重伤。由于缅北复杂的地形和连绵的阴雨,戴安澜终因缺乏药物医治,在缅北距祖国只有100多公里的茅邦村,壮烈殉国,时年38岁。国民党追认他为陆军中将,毛泽东为其题挽诗《五律·海鸥将军千古》:“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6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坐落于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地——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2014年7 月7日、9月3日,中央在抗战馆隆重举行“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活动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仪式”,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活动,引起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抗战精神 复兴动力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当时有一篇报纸社评这样写道:“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
中华民族遭到了列强长期侵略和欺凌,但中国人民从中学到的不是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