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报告
2014-07-28李小红徐春萍
李小红 徐春萍
摘要:介绍了里例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情况。
关键词:猪;魏氏梭菌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3-0032-02
猪魏氏梭菌是典型的条件性致病菌,它可引发地区性流行,每年都有猪因魏氏梭菌感染而死亡。猪魏氏梭菌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表现出症状后常常来不及治疗。哺乳仔猪、种公猪发病率高,给猪场提出了巨大的问题。只有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给种猪使用魏氏梭菌的多价苗免疫接种,改善饲养管理,几方面结合提高猪的综合抵抗力,才能防止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1流行病学
猪魏氏梭菌病多数在气候变化异常(寒冷、阴雨、潮湿)时发生流行,不分年龄、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发病,仔猪和种公猪发病率高。仔猪可暴发流行,病死率为20%~70%,中大猪和成年猪呈零星散发。发病突然,病程极短,很快死亡,而且死亡率高。尤其是1周龄之内的仔猪和经常使用的种公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2发病情况
主诉:某猪场存栏1 506头,其中母猪132头,种公猪4头,肉猪1 162头,哺乳仔猪208头。一头种公猪突然倒地,病情严重。且在20d前也有类似情况的一头种公猪死亡,病得急,在以为是中毒所致。有53头哺乳仔猪发生腹泻,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先后死亡了26头,病死率近50%。
3临床症状
3.1种公猪
发病种公猪,呼吸困难,腹部稍微臌胀,耳尖、鼻唇发绀,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口流白色泡沫,全身肌肉颤抖,呻吟。第二天死亡,死后腹部臌胀明显。
3.2仔猪
发病仔猪为7日龄内的哺乳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呕吐,体温40℃~40.5℃,呼吸困难,粪便以黄红色、褐色、带有血液的稀粪为多,有恶臭,沾污肛门四周、后肢、尾部皮肤和被毛。仔猪被毛粗乱,消瘦,生长不良,肌肉颤抖,严重者倒地死亡,病程1~3d。
3.3肉猪情况
有3头肉猪精神沉郁,食欲减少,体温升高40.3~40.5℃,粪便呈褐色,并有恶臭,沾污肛门四周、后肢、尾部皮肤和被毛。
4剖检病变
肠肠道出血和臌气最明显。肠腔充气,肠壁变得薄而透明,部分仔猪肠黏膜坏死形成溃疡,肠腔内有暗红色稀粪、伴有气泡并有恶臭,肠黏膜有出血斑点,部分肠壁呈红色。
胃胃臌气、出血明显。胃表面浆膜血管充血,胃内充满内容物及气体,胃黏膜脱落、出血,胸腔、腹腔积液呈浅红色。
脾脾肿大明显,呈黑褐色,周边有出血点,质地脆容易破裂。
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胀、出血、呈大理石样变,甚至有的切面呈鲜红色。
肺肺充血,出血。气管和支气管中有白色泡沫。心、肾变化不明显。
5实验室诊断
(1)采集病死猪的小肠黏膜及肝脏、脾脏病变组织作为被检材料。
(2)将被检材料直接涂片瑞氏染色,见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有荚膜,部分菌体中央或近端有芽孢。
(3)将被检材料接种到肉肝汤培养基及紫奶培养基,置37 ℃温箱厌氧培养经6~8 h,肉肝汤变得混浊并产生大量气体。紫奶培养基中牛乳凝团成多孔的海绵状凝块
(4)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果糖试验均产酸产气;不能发酵甘露醇。
6诊断结果
通过以上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诊断,综合判定为猪魏氏梭菌病。
7防治措施
(1)首先在全场猪饲料中添加药物:每吨饲料中加入泰乐菌素200g和电解多维500g(或者氟苯尼考200g和痢菌净50g、碳酸氢钠1 500g)。连用7d,间隔一周,再用7d。预防其他猪发生本病。
(2)种猪采取免疫接种的方法来预防。使用魏氏梭菌的多价苗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在临产前30d免疫接种1次,2周后再加强1次,使母猪产生免疫力,仔猪出生后通过母猪的母乳获得免疫,使仔猪安全的度过易感期。种公猪半年免疫接种1次。
(3)加强猪场饲养管理,饲料营养要科学合理,降低饲养密度,及时清除粪便,保持栏舍干燥,通风,夏天凉爽,冬天保暖,定时进行有效消毒。母猪接生前要清洗消毒母猪奶头、阴户,胎衣、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本病的发生与传播。
(4)对发病初期仔猪进行治疗:肌注泰乐菌素30 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5 d。
对发病初期的中大猪(怀孕母猪禁用)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治疗(以体重150 kg计):
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10 mg,镇痛解痉;用胃导管插入猪胃中放气,使猪腹压减小,然后通过胃导管向胃中灌入甲硝唑水溶液(取甲硝唑5 g溶于500 mL水中),杀灭胃肠的魏氏梭菌;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1000 mL加甲硝唑4 g、维生素C10 mL。每天一次,连用3 d。达到补液抗菌消炎的目的;立即封锁猪场,处理病畜,尸体深埋,对发病猪栏舍、饮水器、料槽等用20%的漂白粉溶液彻底消毒,尽量控制本病的流行。经过上述综合措施的防治处理,一周后至今没有新病例出现,猪场生产恢复正常。
8小结与讨论
该病发病突然,来势凶猛,病程短,死亡率很高,表现出症状后常常来不及治疗,尤其是种公猪(猪场核心),值得养殖户和兽医技术人员关注。猪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气温突变等各种不良因素均可引起该病发生。因此,应该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定期在全场猪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给种猪使用魏氏梭菌的多价苗免疫接种;同时改善饲养管理,定时进行有效消毒。提高猪的综合抵抗力,才能防止该病的发生与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