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再难也要坚持走下去
2014-07-28
我也在这里说下我的经历好了,从最早星际2刚开始BETA的时候开始,我就觉得必须得去韩国参加GSL这样的高水平联赛,主要目的分三点:1,与最高水平的选手进行对抗,保持自己选手的核心竞争力;2,学习与借鉴韩国职业俱乐部的相关经验;3,建立日常训练的关系网,方便除天梯练习以外,可以喊到高水平选手作针对性训练。
可以说这一非常理想化的东西,在经历了4次GSL参赛后,慢慢的就让我的思想产生了转变。主要体现在交流不便,吃住不惯,每次打完GSL以后的压力以及每次一个月的费用也不少,就拿第一次去韩国GSL,我私人就帖了最少1万8千元人民币,这还是在机票签证费用是由俱乐部负担的情况下。如果一味的这样下去的话,那么无疑和现在大多数在国内依然在做星际2的俱乐部一样,是一笔亏本的买卖,只有出没有进的。而且一直在韩国打比赛,势必要放弃很多国内的比赛,当时GSL那种准备一个月只为了一场比赛的方式着实对外籍选手非常的不友好。
所幸的是在经过第一次GSL之后,Loner回国几乎包揽了所有比赛冠军,第一次带MacSed去完韩国后,回来就是连续的NGF和StarsWar7的冠军,在韩国的那种环境下,起始训练量还是一样的,在我看来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不同,主要还是因为韩国俱乐部的人多,交流多,战术的螺旋性上升较快。
另外因为我略显不要脸皮,甚至可以说的更难听点的……死皮赖脸的性格,我还是认识了很多韩国俱乐部的选手及教练,很多人也成为了我们之后寻找陪练的桥梁。
可是上面所说的所有,起始都是和成绩有关的,中国就只有一个SKY,另外在竞技项目方面也只有LoL是最火的。星际2我自认从BETA初期开始带队到现在,多多少少大大小小成绩也不少了,我必须得转变思路,从俱乐部的角度多去考虑了。
因为没有了俱乐部,又何谈选手呢?那么我们和韩国相比我们缺少什么呢?体系?曝光度? 这些从哪里来实现? 或许只有类似于Kespa那样的俱乐部联盟来在保证俱乐部利益的情况下,再进行管理,同时再配合上稳定的线下联赛才行,至少当时我几经思考以后是这么认为的。
后来王总走入电竞,而我辗转因为有幸参加了联盟的第一次会议,联盟和联赛变成了后面的主要方向,与我当时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才是为什么我在从WE退出以后,放弃了当时拥有LoveTT、Loup、No总等人,并且开给我高待遇的Dream,毅然选择了离我相对更加遥远的,当时在北京的iG俱乐部。在这里还有段小小的插曲,LoveTT和狼爷可能到现在都觉得是我把他们丢在了Dream,我也从来没出来这样解释过,但是请好好想想,并且问下2龙,当初在你们人员不够参加PSTL第二赛季的时候,是谁硬是求着,然后联系了F91,最后先以租借的形式帮你们凑够人,让你们打上了这个联赛的。至于你们是否现在还记恨于我,其实都已经没关系了,我只是想说清楚。
我觉得吧,可能命运就是喜欢和我开玩笑,在iG呆了一段时间后,我才发现联盟和联赛其实和星际2是没有关系的。当然我也能理解,因为星际2由于初期国内运营的时候,什么点卡收费之类的东西,加之RTS本身对于新手的不友好,确实很难在这片大陆上红火起来,反倒是DOTA、LOL这样的MOBA类游戏才更有市场和开发价值。
说实在的,我当时想过就此离开,因为我也模糊了方向。
良久,我才觉得只有从国外走起才行,于是当时我们开启了Twitchtv的直播,观众数最高一次有快5000人。后来我们越来越多的参加国际上的大小赛事,为的只是两点:1,和国际上的知名选手多点过招的机会;2,长期稳定的保持我们选手在国际上的曝光度。
后来之所以能坚持到现在,我必须要谢谢我的队员,虽然可能他们最近状态和发挥确实比较低迷,但是他们没有停止过努力,我觉得这点就够了。另外也要谢谢鹿特丹等国外好友的通力帮忙宣传。
以后的我们可能会有其他方向的东西要做,但是我们会继续先坚持这条路走下去,无论输赢,无论任何客观因素,无论我们是否能够走到最后,我们都会继续寻求更多的比赛机会,参加更多的比赛,并且力所能及的打好每一场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