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水选种对苤蓝种子活力的影响

2014-07-28刘惠静等

长江蔬菜·学术版 2014年5期

刘惠静等

摘 要:通过在不同浓度盐水中浸种不同时间选种,研究了不同选种方式对苤蓝种子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0.4%的盐水浸泡1.5 h的处理选出的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最高,而发芽率和发芽势仅比最高值低0.25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差异不明显。因此,综合考虑在生产中用0.4%的盐水选种1.5 h可达到提高苤蓝种子活力的目的。

关键词:苤蓝;盐水选种;种子活力

中图分类号:S6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10-0024-03

苤蓝为十字花科甘蓝的一个变种,以发达的肉质球茎为产品,学名叫球茎甘蓝,俗称苤蓝、芥蓝头。苤蓝维生素C含量极高,有止痛生肌的功效,还含有大量水分和膳食纤维,可防止便秘,排除毒素。而维生素E的含量也非常丰富,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所含微量元素钼,能抑制亚硝酸胺的合成,因而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苤蓝原产地中海沿岸,在德国栽培最为普遍。16世纪传入中国,现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其生育期短,种植容易,但要获得高产须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盐水选种是其中方法之一,主要是利用盐水的浮力较淡水更大,能够漂除秕种、杂质和草籽,从而提高种子质量和发芽率,减少病害,进而达到苗齐、苗壮。目前已在水稻[1,2]、大白菜[3]、油菜[4]等蔬菜或农作物上加以应用,但还未见盐水选种对苤蓝种子活力影响的应用和研究报道。因此,选种时所用盐水的浓度和浸种时间是应用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试验针对此问题,采用不同浓度的盐水和不同浸种时间进行选种,研究其对苤蓝种子活力的影响, 从而确定最适合的盐水浓度范围和浸种时间,为蔬菜种子盐水精选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选用市售的食用盐,以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的早冠苤蓝种子为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首先配成浓度分别为0.2%,0.4%,0.6%,0.8%的盐水,将种子分别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分别浸种1,1.5,2,2.5 h,以清水作对照。种子发芽试验参照GB/T 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5]进行,采用纸上法,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随机数100粒净种子。置床后放入20℃培养箱中。逐日观察并记载发芽种子数,第4天初次计数统计发芽势,第8天末次计数统计发芽率;发芽结束后,每份发芽苗中随机选取10棵完整幼苗称质量,以平均值表示幼苗鲜质量。发芽指标计算方法如下,发芽势(%)=(4 d内发芽的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发芽率(%)=(8 d内发芽的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发芽指数(GI) =Σ(Gt/Dt)(Gt为在第t天种子的发芽数,Dt为相应的发芽天数),活力指数(VI)=GI×S(S为幼苗鲜质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发芽势的影响

从图1可知,清水浸泡1 h的苤蓝种子的发芽势比清水浸泡1.5,2,2.5 h的略高,只比清水浸种1.5 h的高1.5个百分点,差异不明显。经过不同浓度盐水选种后,各处理时间的种子发芽势随盐水浓度增加而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以0.6%的盐水选种1.5 h的处理效果最好,发芽势达到了83%,比对照高5个百分点。而以0.4%的盐水选种2.5 h的处理效果最差,其发芽势的最高值为75.3%,比浸种1.5 h处理的对照还低2.7个百分点。

2.2 对发芽率的影响

从图2可知,随浸种时间从1 h延长到2.5 h,苤蓝种子的发芽率依次降低。经过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的盐水选种后,发芽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0.4%,0.6%的盐水处理1.5 h和2 h效果最好,发芽率达到了85.75%和86%,这两个处理之间的发芽率相差很小,仅为0.25个百分点。它们比对照分别提高了6.5个百分点和6.25个百分点。而以0.6%的盐水选种2.5 h的处理效果最差,其发芽势的最高值为80.5%,仅比浸种1 h和1.5 h处理的对照高0.25个百分点和1.25个百分点。

2.3 对发芽指数的影响

从图3可知,浸泡1,1.5 h的苤蓝种子对照的发芽指数比浸泡2,2.5 h的高。经过盐水选种处理后,以0.4%的盐水处理1.5 h效果最好,发芽指数比对照提高了20.31%。而浸泡2.5 h的苤蓝种子在浓度为0.4%盐水选种后出现最高值,其发芽指数为173.22,比浸泡1.5 h的发芽指数最高值低35.42%。

2.4 对活力指数的影响

从图4可知,清水浸泡1.5 h的苤蓝种子对照的活力指数最高,为89.93,明显高于浸泡2.5 h的处理。经过盐水选种后,种子的活力指数都有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0.4%盐水浸泡1.5 h的种子活力指数最高,比对照增加了11.84。而以0.6%的盐水选种2.5 h的处理效果最差,其活力指数为80.77,且比浸种1.5 h处理的对照还要低9.16。

3 讨论与结论

盐水选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的挑选种子的方法,主要是在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中进行应用和研究。韩兆明等[6]的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盐水选种方法对水稻秧苗素质影响较大, 当盐水密度为 1.17 时,选出的种子粒大饱满, 水稻秧苗素质最高。李彦利等[7]进行了不同盐水比重精选水稻种子的研究,结果表明,盐水比重大,秧苗素质好,田间生长优势明显,且小粒型品种比大粒型品种增产幅度高,但对米质影响不大。在本研究中,不同浓度盐水不同时间选种对苤蓝种子活力有很大影响,短时浸种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可得到显著提高,但当盐水浸种时间延长至2.5 h时,不同浓度处理的苤蓝种子活力指标有所降低。这可能是浸种时间太长,种子表面已受伤,因而影响了种子活力。综合考虑,以0.4%的盐水浸泡1.5 h的处理选出的种子活力最高, 而采用清水选种时,苤蓝种子的活力均较差,不能使选出的种子发芽率指标达到国标规定的85%。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采用0.4%盐水浸泡1.5 h的选种方式,可以为出齐苗、减少病苗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薛福全,戴明丽.优质水稻生产的种子处理与育苗技术[J].种子世界,2008(8):45.

[2] 谷颖,方喜和,苗艳玲,等.盐碱地水稻种子处理及苗期管理[J].种子世界,2008(8):61-62.

[3] 孙殿富,张元泉.大白菜病虫草害全程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1998(7):13.

[4] 黄祥龙.预防油菜菌核病的有效措施[J].湖南农业,1994(10):13.

[5] GB/T 3543-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S].

[6] 韩兆明,陈秋雪.不同密度盐水选种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北方水稻,2010(4):33-34.

[7] 李彦利,贾玉敏,孟令君,等.不同盐水比重选种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11,36(1):8-10.

摘 要:通过在不同浓度盐水中浸种不同时间选种,研究了不同选种方式对苤蓝种子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0.4%的盐水浸泡1.5 h的处理选出的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最高,而发芽率和发芽势仅比最高值低0.25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差异不明显。因此,综合考虑在生产中用0.4%的盐水选种1.5 h可达到提高苤蓝种子活力的目的。

关键词:苤蓝;盐水选种;种子活力

中图分类号:S6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10-0024-03

苤蓝为十字花科甘蓝的一个变种,以发达的肉质球茎为产品,学名叫球茎甘蓝,俗称苤蓝、芥蓝头。苤蓝维生素C含量极高,有止痛生肌的功效,还含有大量水分和膳食纤维,可防止便秘,排除毒素。而维生素E的含量也非常丰富,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所含微量元素钼,能抑制亚硝酸胺的合成,因而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苤蓝原产地中海沿岸,在德国栽培最为普遍。16世纪传入中国,现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其生育期短,种植容易,但要获得高产须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盐水选种是其中方法之一,主要是利用盐水的浮力较淡水更大,能够漂除秕种、杂质和草籽,从而提高种子质量和发芽率,减少病害,进而达到苗齐、苗壮。目前已在水稻[1,2]、大白菜[3]、油菜[4]等蔬菜或农作物上加以应用,但还未见盐水选种对苤蓝种子活力影响的应用和研究报道。因此,选种时所用盐水的浓度和浸种时间是应用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试验针对此问题,采用不同浓度的盐水和不同浸种时间进行选种,研究其对苤蓝种子活力的影响, 从而确定最适合的盐水浓度范围和浸种时间,为蔬菜种子盐水精选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选用市售的食用盐,以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的早冠苤蓝种子为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首先配成浓度分别为0.2%,0.4%,0.6%,0.8%的盐水,将种子分别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分别浸种1,1.5,2,2.5 h,以清水作对照。种子发芽试验参照GB/T 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5]进行,采用纸上法,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随机数100粒净种子。置床后放入20℃培养箱中。逐日观察并记载发芽种子数,第4天初次计数统计发芽势,第8天末次计数统计发芽率;发芽结束后,每份发芽苗中随机选取10棵完整幼苗称质量,以平均值表示幼苗鲜质量。发芽指标计算方法如下,发芽势(%)=(4 d内发芽的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发芽率(%)=(8 d内发芽的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发芽指数(GI) =Σ(Gt/Dt)(Gt为在第t天种子的发芽数,Dt为相应的发芽天数),活力指数(VI)=GI×S(S为幼苗鲜质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发芽势的影响

从图1可知,清水浸泡1 h的苤蓝种子的发芽势比清水浸泡1.5,2,2.5 h的略高,只比清水浸种1.5 h的高1.5个百分点,差异不明显。经过不同浓度盐水选种后,各处理时间的种子发芽势随盐水浓度增加而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以0.6%的盐水选种1.5 h的处理效果最好,发芽势达到了83%,比对照高5个百分点。而以0.4%的盐水选种2.5 h的处理效果最差,其发芽势的最高值为75.3%,比浸种1.5 h处理的对照还低2.7个百分点。

2.2 对发芽率的影响

从图2可知,随浸种时间从1 h延长到2.5 h,苤蓝种子的发芽率依次降低。经过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的盐水选种后,发芽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0.4%,0.6%的盐水处理1.5 h和2 h效果最好,发芽率达到了85.75%和86%,这两个处理之间的发芽率相差很小,仅为0.25个百分点。它们比对照分别提高了6.5个百分点和6.25个百分点。而以0.6%的盐水选种2.5 h的处理效果最差,其发芽势的最高值为80.5%,仅比浸种1 h和1.5 h处理的对照高0.25个百分点和1.25个百分点。

2.3 对发芽指数的影响

从图3可知,浸泡1,1.5 h的苤蓝种子对照的发芽指数比浸泡2,2.5 h的高。经过盐水选种处理后,以0.4%的盐水处理1.5 h效果最好,发芽指数比对照提高了20.31%。而浸泡2.5 h的苤蓝种子在浓度为0.4%盐水选种后出现最高值,其发芽指数为173.22,比浸泡1.5 h的发芽指数最高值低35.42%。

2.4 对活力指数的影响

从图4可知,清水浸泡1.5 h的苤蓝种子对照的活力指数最高,为89.93,明显高于浸泡2.5 h的处理。经过盐水选种后,种子的活力指数都有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0.4%盐水浸泡1.5 h的种子活力指数最高,比对照增加了11.84。而以0.6%的盐水选种2.5 h的处理效果最差,其活力指数为80.77,且比浸种1.5 h处理的对照还要低9.16。

3 讨论与结论

盐水选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的挑选种子的方法,主要是在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中进行应用和研究。韩兆明等[6]的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盐水选种方法对水稻秧苗素质影响较大, 当盐水密度为 1.17 时,选出的种子粒大饱满, 水稻秧苗素质最高。李彦利等[7]进行了不同盐水比重精选水稻种子的研究,结果表明,盐水比重大,秧苗素质好,田间生长优势明显,且小粒型品种比大粒型品种增产幅度高,但对米质影响不大。在本研究中,不同浓度盐水不同时间选种对苤蓝种子活力有很大影响,短时浸种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可得到显著提高,但当盐水浸种时间延长至2.5 h时,不同浓度处理的苤蓝种子活力指标有所降低。这可能是浸种时间太长,种子表面已受伤,因而影响了种子活力。综合考虑,以0.4%的盐水浸泡1.5 h的处理选出的种子活力最高, 而采用清水选种时,苤蓝种子的活力均较差,不能使选出的种子发芽率指标达到国标规定的85%。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采用0.4%盐水浸泡1.5 h的选种方式,可以为出齐苗、减少病苗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薛福全,戴明丽.优质水稻生产的种子处理与育苗技术[J].种子世界,2008(8):45.

[2] 谷颖,方喜和,苗艳玲,等.盐碱地水稻种子处理及苗期管理[J].种子世界,2008(8):61-62.

[3] 孙殿富,张元泉.大白菜病虫草害全程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1998(7):13.

[4] 黄祥龙.预防油菜菌核病的有效措施[J].湖南农业,1994(10):13.

[5] GB/T 3543-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S].

[6] 韩兆明,陈秋雪.不同密度盐水选种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北方水稻,2010(4):33-34.

[7] 李彦利,贾玉敏,孟令君,等.不同盐水比重选种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11,36(1):8-10.

摘 要:通过在不同浓度盐水中浸种不同时间选种,研究了不同选种方式对苤蓝种子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0.4%的盐水浸泡1.5 h的处理选出的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最高,而发芽率和发芽势仅比最高值低0.25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差异不明显。因此,综合考虑在生产中用0.4%的盐水选种1.5 h可达到提高苤蓝种子活力的目的。

关键词:苤蓝;盐水选种;种子活力

中图分类号:S6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10-0024-03

苤蓝为十字花科甘蓝的一个变种,以发达的肉质球茎为产品,学名叫球茎甘蓝,俗称苤蓝、芥蓝头。苤蓝维生素C含量极高,有止痛生肌的功效,还含有大量水分和膳食纤维,可防止便秘,排除毒素。而维生素E的含量也非常丰富,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所含微量元素钼,能抑制亚硝酸胺的合成,因而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苤蓝原产地中海沿岸,在德国栽培最为普遍。16世纪传入中国,现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其生育期短,种植容易,但要获得高产须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盐水选种是其中方法之一,主要是利用盐水的浮力较淡水更大,能够漂除秕种、杂质和草籽,从而提高种子质量和发芽率,减少病害,进而达到苗齐、苗壮。目前已在水稻[1,2]、大白菜[3]、油菜[4]等蔬菜或农作物上加以应用,但还未见盐水选种对苤蓝种子活力影响的应用和研究报道。因此,选种时所用盐水的浓度和浸种时间是应用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试验针对此问题,采用不同浓度的盐水和不同浸种时间进行选种,研究其对苤蓝种子活力的影响, 从而确定最适合的盐水浓度范围和浸种时间,为蔬菜种子盐水精选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选用市售的食用盐,以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的早冠苤蓝种子为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首先配成浓度分别为0.2%,0.4%,0.6%,0.8%的盐水,将种子分别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分别浸种1,1.5,2,2.5 h,以清水作对照。种子发芽试验参照GB/T 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5]进行,采用纸上法,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随机数100粒净种子。置床后放入20℃培养箱中。逐日观察并记载发芽种子数,第4天初次计数统计发芽势,第8天末次计数统计发芽率;发芽结束后,每份发芽苗中随机选取10棵完整幼苗称质量,以平均值表示幼苗鲜质量。发芽指标计算方法如下,发芽势(%)=(4 d内发芽的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发芽率(%)=(8 d内发芽的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发芽指数(GI) =Σ(Gt/Dt)(Gt为在第t天种子的发芽数,Dt为相应的发芽天数),活力指数(VI)=GI×S(S为幼苗鲜质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发芽势的影响

从图1可知,清水浸泡1 h的苤蓝种子的发芽势比清水浸泡1.5,2,2.5 h的略高,只比清水浸种1.5 h的高1.5个百分点,差异不明显。经过不同浓度盐水选种后,各处理时间的种子发芽势随盐水浓度增加而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以0.6%的盐水选种1.5 h的处理效果最好,发芽势达到了83%,比对照高5个百分点。而以0.4%的盐水选种2.5 h的处理效果最差,其发芽势的最高值为75.3%,比浸种1.5 h处理的对照还低2.7个百分点。

2.2 对发芽率的影响

从图2可知,随浸种时间从1 h延长到2.5 h,苤蓝种子的发芽率依次降低。经过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的盐水选种后,发芽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0.4%,0.6%的盐水处理1.5 h和2 h效果最好,发芽率达到了85.75%和86%,这两个处理之间的发芽率相差很小,仅为0.25个百分点。它们比对照分别提高了6.5个百分点和6.25个百分点。而以0.6%的盐水选种2.5 h的处理效果最差,其发芽势的最高值为80.5%,仅比浸种1 h和1.5 h处理的对照高0.25个百分点和1.25个百分点。

2.3 对发芽指数的影响

从图3可知,浸泡1,1.5 h的苤蓝种子对照的发芽指数比浸泡2,2.5 h的高。经过盐水选种处理后,以0.4%的盐水处理1.5 h效果最好,发芽指数比对照提高了20.31%。而浸泡2.5 h的苤蓝种子在浓度为0.4%盐水选种后出现最高值,其发芽指数为173.22,比浸泡1.5 h的发芽指数最高值低35.42%。

2.4 对活力指数的影响

从图4可知,清水浸泡1.5 h的苤蓝种子对照的活力指数最高,为89.93,明显高于浸泡2.5 h的处理。经过盐水选种后,种子的活力指数都有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0.4%盐水浸泡1.5 h的种子活力指数最高,比对照增加了11.84。而以0.6%的盐水选种2.5 h的处理效果最差,其活力指数为80.77,且比浸种1.5 h处理的对照还要低9.16。

3 讨论与结论

盐水选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的挑选种子的方法,主要是在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中进行应用和研究。韩兆明等[6]的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盐水选种方法对水稻秧苗素质影响较大, 当盐水密度为 1.17 时,选出的种子粒大饱满, 水稻秧苗素质最高。李彦利等[7]进行了不同盐水比重精选水稻种子的研究,结果表明,盐水比重大,秧苗素质好,田间生长优势明显,且小粒型品种比大粒型品种增产幅度高,但对米质影响不大。在本研究中,不同浓度盐水不同时间选种对苤蓝种子活力有很大影响,短时浸种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可得到显著提高,但当盐水浸种时间延长至2.5 h时,不同浓度处理的苤蓝种子活力指标有所降低。这可能是浸种时间太长,种子表面已受伤,因而影响了种子活力。综合考虑,以0.4%的盐水浸泡1.5 h的处理选出的种子活力最高, 而采用清水选种时,苤蓝种子的活力均较差,不能使选出的种子发芽率指标达到国标规定的85%。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采用0.4%盐水浸泡1.5 h的选种方式,可以为出齐苗、减少病苗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薛福全,戴明丽.优质水稻生产的种子处理与育苗技术[J].种子世界,2008(8):45.

[2] 谷颖,方喜和,苗艳玲,等.盐碱地水稻种子处理及苗期管理[J].种子世界,2008(8):61-62.

[3] 孙殿富,张元泉.大白菜病虫草害全程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1998(7):13.

[4] 黄祥龙.预防油菜菌核病的有效措施[J].湖南农业,1994(10):13.

[5] GB/T 3543-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S].

[6] 韩兆明,陈秋雪.不同密度盐水选种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北方水稻,2010(4):33-34.

[7] 李彦利,贾玉敏,孟令君,等.不同盐水比重选种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11,36(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