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尚和合

2014-07-27贾新奇

时事报告 2014年8期
关键词:古人矛盾冲突

贾新奇



尚和合

贾新奇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崇尚和合。和合,是古代中国人的一项基本价值观,也是他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合精神不仅在传统文化中地位突出,在今天也非常重要,值得我们有批判地继承。

“和合”是一个古语,现在使用得相对较少。“和”“合”在甲骨文中都已经出现,“和”的本义是吹奏类的乐器,引申为声音和谐;“合”的本义是器皿闭合(也有人说是上下唇合拢),引申为两物相合、融洽。所以,这两个字都有和谐、融洽的意思。较早时期,古人表达和谐、融洽之义,通常单用一个“和”字。比如,在《尚书》《周易》《左传》和《论语》等先秦典籍中都有出现。而“和”“合”连用,成为“和合”一词,出现得也并不算晚,在《国语》《墨子》和《管子》等书中就能见到。只是古人的用词习惯与我们不同,他们更喜欢用“和”,而我们更喜欢用“和合”“和谐”等。

和合的基本含义并不难理解,就是和谐、融洽。不过,为准确理解起见,我们需要提示两点。第一,和合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是相同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以,和合思想首先承认甚至赞同事物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也只有这样才谈得上和合。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和合讲的是差异中的一致,矛盾中的统一。正因如此,古代思想家才对“和”与“同”作了区分。孔子有句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大家相处,敢于表达不同意见,以求得集思广益,这是君子;假如不敢表达不同意见,一味随声附和,只顾献媚取容,这是小人。稍早于孔子的政治家、思想家晏婴也曾揭示“和”“同”之间的差异。他说,和就如做汤,必须用不同的调料来加工,又如奏乐,必须用不同的声调来组成;相反,“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第二,和合在肯定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的基础上,把着重点落脚在不同事物彼此共存、相互交融、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上。和合精神承认万物不齐的现实,甚至承认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分歧和矛盾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它反对让这些差异、分歧和矛盾放任自流。因为那样的话,不同事物就无法结成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统一体,也就失去了各自良性发展的条件。古人讲和合,着重点往往就在这里。比如,《论语》中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和为贵”。这是孔子的弟子有若在谈“礼”的时候提出的。他认为,礼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要实现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人与人的和睦相处。

和合是古代中国人的一项基本价值观。换句话说,他们追求在一个广泛存在差异性、矛盾性的世界里,实现安定、和谐的局面。在他们看来,绝对整齐划一、呆板僵死的世界是不好的,而充斥着混乱骚动、激烈斗争的世界同样不可取。由此,是否和谐成为古代中国人评判事物的一个根本价值尺度,实现和谐也是他们的一个总体性理想。可以看到,古人对和合、和谐的追求,涵盖了生活的所有方面。首先,社会关系方面。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最为看重社会关系,因此,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无论儒家、墨家还是道家,都刻画过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而这些刻画,虽然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但却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高度融洽的、和睦的。其次,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中国传统思想不只是主张社会和谐,还把和合精神贯彻到人与自然之间,强调人和自然之间也要保持共生共济、和谐相处的关系。比如,儒家倡导人对自然资源要爱惜,要取之有时、用之有度。庄子对“人自和谐”的描绘尤其生动,在他的笔下,人和动物成了朋友。最后,是人的心灵世界内部。古人对和谐的追求,从外部世界延伸到内在心灵,崇尚灵与肉、知与情之间的平衡,把心内的安宁和充实视为人生的莫大幸福。总之,中国传统思想对和谐的追求是非常广泛的,涵盖了生活的各个领域。

和合还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思维方式。《周易》对这种思维方式有过阐释。北宋哲学家张载把《周易》的有关思想归结为四句话:“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大意是说,世间万物有甲即有乙,甲乙性质不同,性质不同,其运动方式就相异;运动方式不同,就会产生矛盾、冲突,而矛盾、冲突终究会通过调和的方式得到解决。按照这种思维方式,世间万物有所不同是正常的,出现矛盾、冲突也是很正常的。至于矛盾、冲突的解决,不是一方把另一方消灭掉,从而造成一个整齐划一的世界,而是彼此妥协、让步、交融,以便双方共生共存。可以看到,这种思维方式蕴含着某些基本态度,比如对于差异性的包容等;它还体现了某些思维习惯,比如面对矛盾、冲突,习惯于诉诸调和,而不是把某一方彻底消灭。我们并不是说,中国古人都是这样来思考问题的,但毫无疑问,和合的思维方式非常普遍,是中华民族比较典型的思维方式。

胡琦 书

和合精神对于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曾起过重要作用。最根本的一点是,在社会历史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它促进了社会的安定,从而为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

就今天而言,和合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简单地说,现代社会普遍追求富强,但富强不是唯一的目标,和谐同样重要。一个国家,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度紧张,自然环境破坏严重,人的内心或者焦虑不安,或者空虚无聊,那么,即便经济发达、物质富足,也算不上一个健康、理想的社会。况且,如果缺少起码的安定团结,经济发展本身也不可能长久地持续下去。第二,有助于我们认识、处理与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西方国家热衷于把自己的制度强加于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国家,也有西方学者宣扬不同文明间的冲突,这些对于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中国传统的和合精神却揭示了“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能够有力地回应各种谬见,在反对霸权主义、实现各国各民族的和平共处上为世人带来宝贵启示。第三,有助于我们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事物之间有差异和矛盾,也有共性和一致;在事物的发展中,矛盾、冲突很重要,稳定、秩序也很重要;对于矛盾的解决,斗争、消灭是重要的方式,调和、交融则更为普遍,我们对事物的理解不能流于简单、片面。所以,批判地继承传统的和合精神,对于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也是十分有益的。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古人矛盾冲突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好玩的古人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到底姓什么?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