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靖边气田陕200井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2014-07-27徐隆博雷卞军秦伯平

四川地质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马五基准面亚段

徐隆博,雷卞军,杨 玥,秦伯平

(1.西南石油大学,成都 610500;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 710021)

靖边气田陕200井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徐隆博1,雷卞军1,杨 玥1,秦伯平2

(1.西南石油大学,成都 610500;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 710021)

以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南部陕200井区马家沟组马五1-4地层为研究对象,研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沉积微相和储层发育状况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马五1-4亚段构成一个长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可划分为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6~1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长期基准面旋回对马五1-4亚段的沉积微相和储层的控制作用是概略性的,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得出中期基准面旋回和短期基准面旋回对沉积微相和储层垂向上分布的控制是显著的。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沉积微相;储层;靖边气田

DO I:10.3969/j.issn.1006-0995.2014.01.016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下古生界奥陶系马五段是华北陆表海相对海退时期咸化海水的沉积产物。盆地在奥陶纪—侏罗纪期间为西高东低古构造背景,之后受燕山晚期—喜山运动期改造,形成西倾大单斜的现今构造背景。中奥陶世末加里东运动使华北海地台整体抬升,盆地中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上部地层经历了1.3亿多年的风化剥蚀[1]。

研究区位于靖边气田东部的扩边开发区(图1)。陕200井区北至G15—22井,南起陕青1井,西抵陕21井,东到陕219井,整个工区呈长方形,面积约1 700km2(图1)。截至于2008年5月底,陕200井区共钻探井和开发井接近 72余口,其中下古生界获工业气流井约41口。研究区西部(榆3井附近、陕21井附近、陕249附近、陕255井附近)已钻了较密集开发井。

图1 研究区地理位置

1 陕200井区马五1-4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综合Vail(1978)等人“经典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和Cross(1988)等人倡导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三级层序划分采用Vail和Mail等人(1977)经典的层序地层学理论,采用低水位体系域、陆棚边缘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等术语;四、五级或更高频的层序地层,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术语“基准面上升”、“基准面下降”、“二分时间单元”、“基准面旋回转换点”和“不同级别旋回套合”来划分[2-9]。

1.1 长期基准面旋回(LSC)

长期基准面旋回(LSC)相当于三级层序[1]。马四段和马五段构成“马家沟组”第2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由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组成:○1马四段—马五6-10亚段构成第1个长期基准面沉积旋回(LSC1);○2马五1-5构成第2个长期基准面沉积旋回(LSC2)[10]。

1.2 中期基准面旋回(MSC)和短期基准面旋回(SSC)

中期基准面旋回(MSC)相当于四级层序,短期基准面旋回(SSC)相当于五级层序[1]。研究区马五1-4亚段可以划分为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进一步划分为16~1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SSC)(图2、图3):

图2 靖边气田陕200井区G16-20井马五1-4亚段层序地层划分图

表1 靖边气田奥陶系顶部的风化壳小层划分表

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微相和储层的控制作用

在克拉通陆表海台地潮坪沉积环境中,对马五1-4亚段沉积微相垂向上变化起着控制作用的是不同级别的基准面升降旋回。马五1-5地层构成一个三级层序,马五时期,克拉通盆地陆表海域已基本填平补齐,缺乏低水位体系域(LST),这个三级层序由海侵体系域(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构成。马五5石灰岩构成的海侵体系域基本上没有储层发育;马五1-4地层(TST)有储层发育,储层在垂向上分布概况主要受四级、五级层序控制[11-14]。

MSC3中包含3、4、5、6号等气层(表1),6号气层即马五潮上潮间带含膏泥—细粉晶白云岩;5号气层即马五中潮上潮间带含膏泥—细粉晶白云岩;4号气层即马五中潮上潮间带含膏核溶孔泥—细粉晶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3号气层即马五潮上带膏核溶孔泥—细粉晶白云岩。这四个气层均分布于MSC3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即SSC14、SSC13、SSC12和SSC11的下降半旋回。 SSC14、13、12、11中潮坪白云岩中(硬)石膏结核和石膏晶体含量一般较高,为储层和气藏形成演化过程中关键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提高了重要的物质基础,MSC3又位于古风化壳近顶部,占据了风化壳成岩作用的有利位置,因此马五、马五、马五、马五的储层较发育[1]。

3 结论

1)马五1-4亚段是一个基准面上升半旋回较小、基准面下降半旋回较大的不对称长期基准面旋回(平均时间跨度约0.82Ma)及多于16~19个短期基准面沉积旋回(平均时间跨度约0.15Ma)。

2)长期基准面旋回对陕200井区马五1-4亚段沉积微相和储层的控制作用是概略性的;中期、短期基准面旋回对沉积微相和储层垂向上的控制作用最为显著。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不仅控制着马五1-4亚段沉积微相的垂向上变化,而且控制着储层的垂向上的分布基本情况。

3)在地层对比中,根据一个旋回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地层特点进行对比,通过以有限的测井和少量岩心建立的高分辨率对比格架对储层分布特征加以研究,不仅可以指导油区勘探和开发,而且可以对非钻井区储层成因类型及展布特征进行预测。

[1] 田咏, 雷卞军, 顾绍富, 等. 靖边气田陕100井区马五1—4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 2010

[2] 王玉新, 冯增招, 韩征. 鄂尔多斯奥陶系马家沟群层序地层研究[J]. 石油大学学报, 1995,19(增刊)

[3] 王红罡, 吕炳全, 孙小刚. 长庆气田储层的高频层序地层学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 2000,28(5):542~546

[4] 邓宏文, 美国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新学派: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5

[5] 田景春,彭军, 等. 长庆气田中区马家沟组高频旋回层序地层学分析[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1,8(1): 221~226

[6] Vail P R,Bowman SA,Eisner P N,et al.The stratigraphic signatures of tectonics,eustasy and sedimentology—An overview[C]∥Einsele G,Richen W,Seilacher A,eds.Cycles and events in stratigraphy.Berlin:Springer-Verlag,1991:617-659

[7] Ross C A,Ross J R P.North American Ordovician depositional sequences and correlations[A] ∥Cooper J D,Droser ML,Finney S C,eds.Ordovician Odyssey,SEPM Pacific Section.Las Vegas:University of Nevada,1995:309-313

[8] 汪彦, 彭军, 游李伟, 等. 中国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

[9] 李儒峰, 鲍志东.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五1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中风化成岩模式和储层特征[J]. 沉积学报, 1999, 17(3).

[10] 雷卞军, 张吉, 王彩丽, 等.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微相和储层控制作用—以靖边气田统 5井区马五段上部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08,20(1)

[11] 强子同. 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M]. 东营: 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8.

[12] 达式攀, 文应初. 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马五1沉积—成岩微相研究[R]. 1995

[13] 杨承运, 王佩瑛. 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马家沟组五段碳酸盐岩沉积—成岩微相研究[R]. 1993

[14] 雷卞军, 阙洪培.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沉积相和储层研究[R]. 2004

Study of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 the Shan 200 Well Block, Jingbian Gas Field

XU Long-bo1LEI Bian-jun1YANG Yue1QIN Bo-ping2
(1-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610500; 2-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Xi’an 710021)

This paper deals w ith control of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over the development of sedimentary m icrofacies and reservoirs in the Fifth Member of the Majiagou Formation in Shan200 well block of the Jingbian gas field in Ordos basin. The 1- 4 Submembers of the Fifth Member constitutes an asymmetric long-term base level cycle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4 m iddle-term base level cycles and 16 to 19 short-term base level cycles. The study shows that control of the m iddle-term and short-term base level cycles over sedimentary m icrofacies and reservoirs dominates over that of long-term base level cycle.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sedimentary m icrofacies; reservoirs; Jingbian gas field

P618.130.2

A

1006-0995(2014)01-0069-04

2013-03-06

徐隆博(1988—),男,甘肃平凉人,硕士,研究方向:储层地质学

猜你喜欢

马五基准面亚段
一袋绿豆
面轮廓度逆向尺寸控制及测量
苏里格气田东区马五5储层白云岩成因机理分析
KL油田沙三下亚段混合沉积特征及演化
神木气田下古生界储层产气能力评价
最小静校正量基准面校正技术在准噶尔盆地LN6井区应用
空间域CMP参考基准面实现方法及其效果
歧口凹陷西南缘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沉积模式
锦州20-2N构造东营组二下亚段浊积体系特征研究
奥陶系马五5亚段有效储层主控因素分析——以苏里格气田Sd39-61井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