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镇神韵

2014-07-26陈战勇

散文百家 2014年7期
关键词:乌镇

陈战勇

小桥流水、乌篷船、桑树、蚕茧、诶乃的吴越软语……鲁迅和茅盾作品中常见的生活元素,构成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很早就牢牢地烙在了我的脑海中。这就是乌镇,这就是江南水乡,这就是梦中的仙境,别的任何美景都不能与它混同。多少回梦游此境,醒来却杳无踪影,如一缕浮云。有幸游乌镇,一偿多年夙愿,心情无比喜悦。

5月初的乌镇,沉浸在一片蒙蒙细雨中。那雨,完全不像北方的雨那样响雷打闪急骤而豪放,而是委婉、缠绵,淅淅沥沥,润物无声,一如花前月下恋人的窃窃低语。若把北方的雨比作红脸大汉,南方的雨就好像是温柔娴静的淑女。我以为,乌镇最能代表江南水乡的特色了。过去每到夏天,我总有一种错觉,认为南方天气肯定比北方热得多,那里的人们一定溽热难熬。可是,我去过几次南方之后,便改变了这种看法。北方的热,由于植被少,干晒干晒、死热死热的,到了“三伏”天,那热简直让你喘不过气来。遇上十天半月不下雨,更是热得够呛。而南方则不然,即使热,三天两头来一阵小雨,暂时浇散四处游荡的暑热,身上便感到很舒适。雨中的乌镇,空气濡润,温度适宜,令人感到十分惬意。难怪古人十分迷恋江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管王安石此刻的心境如何,他对江南的怀念和迷恋是溢于言表了。类似咏颂江南美丽景色的诗句真可谓车载斗量。天地间景色之美,大抵无非是三个要素:有山、有水、有绿色。只有山和绿色,没有水,觉得终究有缺憾。有水和绿色,没有山,就显得单调。如果只有山而没有绿色,那就是荒山秃岭;只有水而无绿色,那就是恶水,就更显得很苍凉而无趣了。这讲的是客观。当然,欣赏美景,重要的是有人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如果人此时心情愉悦,即使是穷山恶水,人心中也会长出一抹绿色。反之,如果人的心情很坏,再好的美景也会让人感到淡然而寡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处在战乱中的杜甫,久久不能归家,不知妻儿生死,对景色和人的感受这一点体会得最深了——话扯得有点远了。

乌镇历史悠久,向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宋代开始,随着商业繁荣,文化也很快发达起来。相传,南朝梁昭明太子的老师沈约曾在此读过书。我们下榻的昭明书舍,是南朝梁代文人萧统编著《昭明文选》之处,整座宾馆古香古色,庄重典雅。萧统从小聪颖,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传世的有《答晋安王书》、《与晋安王令》。在南北朝文坛上华丽、空洞的骈文大行其道之时,萧统独树一帜,以其格调清新、自然平易的文笔征服了读者,为后人所称颂。后代为纪念他刻苦为学建造了昭明书舍。南宋后,一代宰相陈与义发迹前曾筑室于芙蓉浦,潜心研究学问。清咸丰翰林学士严辰编《桐乡县志》。其侄严独鹤(著名新闻人)创办《新闻报》,向世人宣传进步思想。汪伪政权为笼络人才,对他许以高官厚禄。严独鹤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为之所动,表现出可贵的民族气节。章太炎夫人汤国梨、作家孔令境均出生于乌镇,边研究学问边创作,著述颇丰。

乌镇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浓厚的文化传统。佛教寺院主要有石佛寺,普静寺,福田寺等。修真观为江南道家三大观之一。众多的文化遗迹,灿若繁星的文人墨客,佛、道、儒融合,昭示了乌镇“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注重教育,开蒙启智,显示出乌镇人目光远大。乌镇从明代始建社学,清代起建书院、义学,私塾更是星罗棋布。民国后,乌镇建起植材小学,当时较出名的还有立志、分水小学等。当代著名作家沈德鸿(茅盾)及其弟沈德均都在植材小学就读。幼年的良好启蒙,江南水乡生活的浸润,为他们日后的革命和写作生涯蕴积了坚实的基础。近代史上,特别是在中国革命的前夜,乌镇亦值得浓墨重彩地书写一笔。革命作家茅盾及夫人、其弟沈德民、萧觉先、王敏治、严家淦等人编进步刊物《新乡人》、《新桐乡》等,号召乡亲们觉醒起来,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在偏远的水乡点燃了革命火种。1927年8月,中共乌镇小组建立,成为领导当地人民开展革命运动的重要力量。

乌镇古称乌戍、乌墩,又因划河而建分为乌、青二镇,春秋时乌镇为吴越疆界。因地处交通要冲,宋之前向为兵家所倚重。南宋后,随着商业、文化的发展繁荣,乌镇成为一个水陆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和经济繁荣的商品集散地。明清时期,小小的乌镇经济发展、商品交流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繁荣程度不亚于一个中等县城。“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摩肩接踵如一都会”。围绕桑蚕养殖业主要有桑叶行、茧行、丝行、绸庄、布庄等,这自然让我们想起了茅盾的著名小说《春蚕》。为了养蚕获得收入,农家每年都要为此付出艰辛的劳动。不过,那时主要是手工作坊,劳动强度很大,缫丝、织锦,工人们忍受着资本家非人的剥削和压迫,编织着美化人间的五彩云锦。与乌镇的经济繁荣相适应,还有米业、烟业、典当行、银楼等。当时,乌镇酒肆茶楼林立,市场广袤十八里,成为远近闻名的市镇。

雨中的乌镇,别有一番情调。曲折回环的小街,古朴典雅的房舍,蜿蜒的小河。走不了几步,但见一座小桥兀然而立,登上小桥眺望,但见那河、那房、那树一步一景,玲珑剔透,勾勒出一幅令人心神愉悦的图画。那天,我和于永利雨中游了乌镇。小街傍河而建,经典的石板路,房舍鳞次栉比,颇为散淡随意。因建的是步行街,没有喧阗的车辆和人流,显得十分幽静。游人们手擎雨伞,悠闲地散着步。往往拐过一个街角,回头一望便是绝美之景,于是便赶紧拿出相机拍下来。虽是即兴之作,却也精致,非别处可比。平时,我外出旅游,向不喜欢拍照。心想只需用笔记下赏景时的心得就万事大吉,回来再写一两篇散文游记之类的文字聊以自慰。而这次来此地,我专门买了新相机,想记录下此次江南之行踪。归来后,赏玩着拍下的照片,心中甚感欣慰。

古老的乌镇历代饱经战乱,而原址却保存如此完好,既得益于此地偏僻,亦得益于当地人苦心孤诣的保护。在漫长的历史上,秦汉时都城在西安、洛阳,乌镇远离长安;南北宋时期,它远离中原的东京汴梁;元、清二朝,它更是远离北京。历史上的朝代更迭,各势力集团你死我活所争夺的无非是政权和国土。而乌镇因“天高皇帝远”,并不是各大势力集团争夺的热点,当地百姓也情愿“偏安一隅”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远离了战火和兵燹,乌镇便长期过着平静安乐、与世无争的散淡生活。而到了南宋和南明,腐败无能的统治者们无力对付强悍的北方蒙古的侵略,在灭亡前夕,纷纷逃到了杭州、广州一带,过着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日子。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强悍的北方蒙古,不会允许败北遗老遗少们苟延残喘,他们穷追猛打,终于把做着迷梦的、昔日的统治者彻底消灭了。可见,不管哪个时代的统治阶级,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使自己的民族保持不断发展和强盛。如果只是想着自己如何贪污腐化、如何吃喝玩乐,而置百姓疾苦于不顾,不但会自取其辱,而且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夜郎自大、固步自封、长期甘心弱小而不思进取,这样的民族是没有出息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在困厄中奋起的历史强音,应久远地回响在我们的心中。

从乌镇回来了许多时日,乌镇的影子还久久地在眼前挥之不去。它的文化底蕴,它迷人的水乡风光,它的丰富物产,如音绕梁似地在我的脑海里浮现着,不断激起我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和对江南水乡的亲切回忆。

猜你喜欢

乌镇
中国画《互联网与乌镇》
遵循重要嘱托 打造善治乌镇
——记桐乡市公安局乌镇派出所(乌镇派出所摄影 本刊编辑部报道)
乌镇隐墅设计师酒店
乌镇游记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乌镇
乌镇水乡
弘阔视界·护佑眼健康——OIS 2017年会在乌镇举行
亲历乌镇媒体战事的几点感受
乌镇五题
在乌镇做一场戏剧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