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的乡情
2014-07-26马承钧
马承钧
父亲是一位资深烟民。“文革”后期,我家从宁波迁至河南,记得父亲到中原吸的第一包烟就是“黄金叶”。当时我觉得这个名字蛮有诗意的,便牢牢记住了它。
上世纪80年代,我从一家国企调入某家媒体当记者,由于写作的关系,渐渐与香烟结缘,算来已经整整30年了。
1985年隆冬,我去灵宝县阳平镇一家大型金矿采访,矿长刚刚被评为省劳模。那是一个雪夜,当采访结束返回城内一家简陋的招待所,已是晚上10点。因翌日一早要发稿,我便在房间里“开夜车”。那篇通讯稿的标题是《黄金岁月黄金人》。谁知写着写着竟思路枯竭,进展不得。陪同的县委宣传干事掏出一盒香烟,劝慰我:“别急,吸根烟,换换脑子吧。”我迟疑地接过来,他为我点上烟。我放嘴里轻轻一吸,望着那袅袅升起的淡蓝色烟雾,脑海蓦然清新了许多,很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旋即文思泉涌,3000多字的通讯稿一气呵成。之后,我瞅瞅烟盒,又是“黄金叶”,不禁大笑:“真是与君有约啊!”那个干事却不知底细,问我笑什么。我道:“日访黄金矿,夜吸黄金叶,改革开放造就一批敢想敢干的黄金人,嗨,你们灵宝走在黄金铺就的大道上啊!”
2002年中秋节,远在台湾的大哥从高雄到香港谈业务,邀我前往一聚。临行前,我想:带什么“伴手礼”呢?想到大哥偶尔吸烟,于是就买了两条精品黄金叶。大哥下榻的酒店在铜锣湾,当晚我们弟兄二人在酒店旋转餐厅举杯畅饮。维多利亚港流金溢彩的灯火,似乎在赞慕我俩浓浓的骨肉亲情。
席间,大哥遇见几位在台结识的港人,便让座寒暄。那几位大哥的朋友掏出烟来让,我一看是洋烟,便马上从提包取出几盒黄金叶。一位戴眼镜的胖子欢呼起来:“哇,黄金叶耶!我知啦——这是中原历史悠久的第一品牌耶!”
原来这位胖子原籍河南焦作,现在特区政府海事处工作。其父母上世纪40年代移民香港,从小教育他切莫忘记自己根在河南。他说,他虽非铁杆烟民,但对产自河南的香烟却情有独钟:“我知啦,河南是烟草王国耶,过去家父常让人寄黄金叶来喔!”
几位港人像吃了兴奋剂,人手一盒黄金叶,高高兴兴地走了。
望着他们的背影,我和大哥受了感染,不约而同点点头。我顺手拆开一盒黄金叶,躬身为大哥点燃,也为自己点上一支。在香烟缭绕中,我发现大哥的眼眶似乎有点湿润。我想他一定是又想起多年前的往事了——
那是1988年春,阔别故国40年的大哥,不远万里绕道美洲返乡探亲。在当晚的家宴上,父亲笑得合不拢嘴,亲手为我大哥斟上了一杯茅台,而大哥则取出“宝岛”牌香烟为老爸点上,那气氛是何等温馨感人!大哥离别前夜,父亲拿出一袋河南小米和两条黄金叶,拽住他道:“喝了小米汤,吸了黄金叶,就忘不了故乡喽!”
那情景,我至今历历在目,没齿难忘……(编辑/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