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工程的“三电”基础课程多维考核体系研究与实践

2014-07-25郭宇李端王晓丹

关键词:考核体系基础课程

郭宇+李端+王晓丹

摘要:从“三电”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意义出发,针对目前电类专业“三电”基础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构建了网络在线学习及开放考试平台等方式的多维考核体系,并结合河南理工大学多维考核体系的实践,阐述了该考核体系的内容、实施方式以及效果。

关键词:考核体系;“三电”;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54-02

面向工程教育是指所培养的人才除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三电”基础课程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和电机学(简称“三电”),是电气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衔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基本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性课程。多维考核体系是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工程人才为目的,全方位打造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多种考核手段与方法的教学考核模式。

一、“三电”基础课考核方式改革的意义

截至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003所,工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全国的工程科技人员总的保有量超过1400万,我国大学工科毕业生数量约为美国的4倍、德国的10倍,但我国工程师人均创造GDP仅为美国、德国的5%—10%[1-3]。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未能有效面向工程实际,缺乏对复合型工程人才的培养,培养层次、结构体系不合理等突出的问题。因此,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核心和精髓是面向工程教育。作为电气类专业的“三电”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工程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课程考核又是课程教与学环节中的指挥棒。但是,目前的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只重理论知识的考核,不重实际的应用;只重考试成绩,不重知识的应用;只重经典知识,不重前沿发展[4]。离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工程人才的目标相差甚远,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二、“三电”基础课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

现有的“三电”基础课的考核形式主要是闭卷考试,考试由期中考试、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构成,其比例大致为10%、20%和70%。这种考核方式简单、易操作,但是存在如下弊端。

(一)缺乏反馈机制

由于考试是课程结束后的一次性终结考试,学生考试结束,就意味着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反馈与交流。这样的考试模式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上的改进提高,而且有可能将学生引向一种僵化、死板的学习轨道。

(二)考核方式单一

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工程素质的综合考察,结果是导致学生考试前死记硬背的多,分析和归纳的少,既不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形成,也不利于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笔者对河南理工大学2009级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91%的学生认为:“上了大学还是这种‘老师讲,学生听,听完考的模式,让人产生厌倦感。”“为了考试拼命记公式和定理,考过也就忘了,好像学一个学期就是为了考试。”而更多的学生不是追求自己掌握多少知识,而是更关心考试是否合格,成绩是否优秀,是否能拿到奖学金等。

(三)考核内容分离

“三电”基础课的考试内容大多数是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没有体现课程体系中相关知识的融合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客观题多,主观分析题少;理论考试多,应用测试少。

三、“三电”基础课多维考核体系的构建

中国工程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大量工程师,培养少量工程学家,以工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要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工程实践能力、全面的社会认知和积极的创新追求精神[5]。河南理工大学始终坚持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理念,构建以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多维考核体系。

(一)考核方式多样化

为了改变目前不能切实反映学习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单一的卷面理论考试方式,河南理工大学在继承传统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考试方式,如网络在线考核、小论文、报告答辩、实物调试与制作、课外科技竞赛等多种考核方式,比较分析其优缺点,并以适合的形式引入到“三电”基础课程考核体系中。

1.网络在线学习及开放考试平台。为适应教学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依托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及重点学科建设,河南理工大学建立了“三电”课程教学网站,逐步实现教学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该平台包括:丰富的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在线实验网络开放系统和在线辅导答疑系统。

“三电”基础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包括每门课程的内容简介、教材、教学大纲、应用软件、图书手册和教学录像,成为学生开放式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在线实验网络开放系统由基于校园网的实验网络与开放刷卡管理平台、实验选课系统、网络化实验、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实验室监控网络等组成。该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课程学习资源,实现了虚拟、仿真、模拟、课内外实验、网络实验与互动、科技制作与竞赛、方法向多元发展、内容向工程延伸的实践教学平台。

在线辅导答疑系统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师生可以进行在线讨论、辅导答疑等互动,避免了传统辅导答疑受时间、地点等限制的问题。

开发在线开放考核系统。该系统包括“三电”课程体系中所有课程的试题库,具有在线抽题、答题、成绩评价以及自动提交成绩功能。学生在学习每门课程期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在考核试题库中任意抽取一套试题来完成。学生根据考核系统中反馈过来的评价结果,能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2.实物设计与制作。目前,大部分工科类高校毕业生存在理论知识扎实,但应用能力较弱等问题。“三电”基础课多维考核体系将实物设计与制作纳入考核内容。从实物的设计、仿真到焊接,全部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根据焊接技术、调试结果及汇报情况,确定考核成绩。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电”基础课多维考核体系将考核模块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考核成绩权重安排如表1所示。

表1考核成绩权重安排表

(二)考核内容全面化

1.理论知识考核。电气与信息类“三电”理论课程体系以“电路”、“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为基础,扩展了 “控制电机”、“EDA技术与实践”等相关课程。课程体系既注重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又加强了基本实践技能、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理论考核内容可以采用选择题、计算题、主观分析题、设计讨论题等多种题型。

2.实践考核。为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河南理工大学以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构建了“三电”基础实验教学新体系,建立了“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纵向分层次,横向多模块,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 “三电”实验教学新体系。

四、“三电”基础课多维考核体系的实践

(一)推进教学改革

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以“三电”基础课多维考核体系改革为契机,逐步推进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近两年申请了多个教研项目,比如:已申请立项的河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多维考核体系研究;获河南理工大学重点资助的“面向工程的三电教学团队”。

(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

经过“三电”基础课多维考核体系的实施,近三年来, 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学院08、09、10级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天华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等全国性赛事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 项,省级以上 23 项。

“三电”基础课多维考核体系的建立是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纲领,以兴趣驱动为核心,吸纳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对“三电”基础课程考核体系进行全方位的重塑。目的是改变目前单一性、终结性、分离式的考核模式,更加侧重于衡量工程能力的多元性、全程式和结合式的考核模式,将项目考核和工程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大力推进在线学习和在线考核形式,体现工程性、系统性、自我学习性。该考核体系的建立打破了传统的考试模式,解放了学生的思维,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起到以点带面的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建强,李琰,齐凤艳.全开放、自主学习模式下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4).

[2]陈洪亮,田社平,张峰.基本电路理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2).

[3]张来斌.大工程观视野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8).

[4]龙菲.创新教育下考试制度改革探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5,(6).

[5]赵德安,成立,李长杰等.工科电类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

收稿日期:2013-12-15

作者简介:郭宇(1980—),女,河南南阳人,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电工新技术、电机与电器研究。

基金项目:2009年度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河南理工大学‘三电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教高函[2009]18号);2009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河南理工大学‘三电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教高2009-483)研究成果

endprint

摘要:从“三电”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意义出发,针对目前电类专业“三电”基础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构建了网络在线学习及开放考试平台等方式的多维考核体系,并结合河南理工大学多维考核体系的实践,阐述了该考核体系的内容、实施方式以及效果。

关键词:考核体系;“三电”;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54-02

面向工程教育是指所培养的人才除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三电”基础课程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和电机学(简称“三电”),是电气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衔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基本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性课程。多维考核体系是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工程人才为目的,全方位打造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多种考核手段与方法的教学考核模式。

一、“三电”基础课考核方式改革的意义

截至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003所,工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全国的工程科技人员总的保有量超过1400万,我国大学工科毕业生数量约为美国的4倍、德国的10倍,但我国工程师人均创造GDP仅为美国、德国的5%—10%[1-3]。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未能有效面向工程实际,缺乏对复合型工程人才的培养,培养层次、结构体系不合理等突出的问题。因此,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核心和精髓是面向工程教育。作为电气类专业的“三电”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工程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课程考核又是课程教与学环节中的指挥棒。但是,目前的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只重理论知识的考核,不重实际的应用;只重考试成绩,不重知识的应用;只重经典知识,不重前沿发展[4]。离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工程人才的目标相差甚远,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二、“三电”基础课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

现有的“三电”基础课的考核形式主要是闭卷考试,考试由期中考试、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构成,其比例大致为10%、20%和70%。这种考核方式简单、易操作,但是存在如下弊端。

(一)缺乏反馈机制

由于考试是课程结束后的一次性终结考试,学生考试结束,就意味着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反馈与交流。这样的考试模式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上的改进提高,而且有可能将学生引向一种僵化、死板的学习轨道。

(二)考核方式单一

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工程素质的综合考察,结果是导致学生考试前死记硬背的多,分析和归纳的少,既不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形成,也不利于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笔者对河南理工大学2009级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91%的学生认为:“上了大学还是这种‘老师讲,学生听,听完考的模式,让人产生厌倦感。”“为了考试拼命记公式和定理,考过也就忘了,好像学一个学期就是为了考试。”而更多的学生不是追求自己掌握多少知识,而是更关心考试是否合格,成绩是否优秀,是否能拿到奖学金等。

(三)考核内容分离

“三电”基础课的考试内容大多数是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没有体现课程体系中相关知识的融合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客观题多,主观分析题少;理论考试多,应用测试少。

三、“三电”基础课多维考核体系的构建

中国工程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大量工程师,培养少量工程学家,以工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要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工程实践能力、全面的社会认知和积极的创新追求精神[5]。河南理工大学始终坚持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理念,构建以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多维考核体系。

(一)考核方式多样化

为了改变目前不能切实反映学习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单一的卷面理论考试方式,河南理工大学在继承传统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考试方式,如网络在线考核、小论文、报告答辩、实物调试与制作、课外科技竞赛等多种考核方式,比较分析其优缺点,并以适合的形式引入到“三电”基础课程考核体系中。

1.网络在线学习及开放考试平台。为适应教学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依托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及重点学科建设,河南理工大学建立了“三电”课程教学网站,逐步实现教学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该平台包括:丰富的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在线实验网络开放系统和在线辅导答疑系统。

“三电”基础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包括每门课程的内容简介、教材、教学大纲、应用软件、图书手册和教学录像,成为学生开放式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在线实验网络开放系统由基于校园网的实验网络与开放刷卡管理平台、实验选课系统、网络化实验、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实验室监控网络等组成。该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课程学习资源,实现了虚拟、仿真、模拟、课内外实验、网络实验与互动、科技制作与竞赛、方法向多元发展、内容向工程延伸的实践教学平台。

在线辅导答疑系统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师生可以进行在线讨论、辅导答疑等互动,避免了传统辅导答疑受时间、地点等限制的问题。

开发在线开放考核系统。该系统包括“三电”课程体系中所有课程的试题库,具有在线抽题、答题、成绩评价以及自动提交成绩功能。学生在学习每门课程期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在考核试题库中任意抽取一套试题来完成。学生根据考核系统中反馈过来的评价结果,能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2.实物设计与制作。目前,大部分工科类高校毕业生存在理论知识扎实,但应用能力较弱等问题。“三电”基础课多维考核体系将实物设计与制作纳入考核内容。从实物的设计、仿真到焊接,全部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根据焊接技术、调试结果及汇报情况,确定考核成绩。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电”基础课多维考核体系将考核模块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考核成绩权重安排如表1所示。

表1考核成绩权重安排表

(二)考核内容全面化

1.理论知识考核。电气与信息类“三电”理论课程体系以“电路”、“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为基础,扩展了 “控制电机”、“EDA技术与实践”等相关课程。课程体系既注重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又加强了基本实践技能、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理论考核内容可以采用选择题、计算题、主观分析题、设计讨论题等多种题型。

2.实践考核。为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河南理工大学以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构建了“三电”基础实验教学新体系,建立了“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纵向分层次,横向多模块,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 “三电”实验教学新体系。

四、“三电”基础课多维考核体系的实践

(一)推进教学改革

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以“三电”基础课多维考核体系改革为契机,逐步推进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近两年申请了多个教研项目,比如:已申请立项的河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多维考核体系研究;获河南理工大学重点资助的“面向工程的三电教学团队”。

(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

经过“三电”基础课多维考核体系的实施,近三年来, 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学院08、09、10级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天华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等全国性赛事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 项,省级以上 23 项。

“三电”基础课多维考核体系的建立是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纲领,以兴趣驱动为核心,吸纳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对“三电”基础课程考核体系进行全方位的重塑。目的是改变目前单一性、终结性、分离式的考核模式,更加侧重于衡量工程能力的多元性、全程式和结合式的考核模式,将项目考核和工程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大力推进在线学习和在线考核形式,体现工程性、系统性、自我学习性。该考核体系的建立打破了传统的考试模式,解放了学生的思维,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起到以点带面的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建强,李琰,齐凤艳.全开放、自主学习模式下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4).

[2]陈洪亮,田社平,张峰.基本电路理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2).

[3]张来斌.大工程观视野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8).

[4]龙菲.创新教育下考试制度改革探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5,(6).

[5]赵德安,成立,李长杰等.工科电类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

收稿日期:2013-12-15

作者简介:郭宇(1980—),女,河南南阳人,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电工新技术、电机与电器研究。

基金项目:2009年度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河南理工大学‘三电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教高函[2009]18号);2009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河南理工大学‘三电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教高2009-483)研究成果

endprint

摘要:从“三电”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意义出发,针对目前电类专业“三电”基础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构建了网络在线学习及开放考试平台等方式的多维考核体系,并结合河南理工大学多维考核体系的实践,阐述了该考核体系的内容、实施方式以及效果。

关键词:考核体系;“三电”;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54-02

面向工程教育是指所培养的人才除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三电”基础课程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和电机学(简称“三电”),是电气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衔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基本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性课程。多维考核体系是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工程人才为目的,全方位打造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多种考核手段与方法的教学考核模式。

一、“三电”基础课考核方式改革的意义

截至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003所,工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全国的工程科技人员总的保有量超过1400万,我国大学工科毕业生数量约为美国的4倍、德国的10倍,但我国工程师人均创造GDP仅为美国、德国的5%—10%[1-3]。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未能有效面向工程实际,缺乏对复合型工程人才的培养,培养层次、结构体系不合理等突出的问题。因此,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核心和精髓是面向工程教育。作为电气类专业的“三电”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工程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课程考核又是课程教与学环节中的指挥棒。但是,目前的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只重理论知识的考核,不重实际的应用;只重考试成绩,不重知识的应用;只重经典知识,不重前沿发展[4]。离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工程人才的目标相差甚远,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二、“三电”基础课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

现有的“三电”基础课的考核形式主要是闭卷考试,考试由期中考试、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构成,其比例大致为10%、20%和70%。这种考核方式简单、易操作,但是存在如下弊端。

(一)缺乏反馈机制

由于考试是课程结束后的一次性终结考试,学生考试结束,就意味着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反馈与交流。这样的考试模式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上的改进提高,而且有可能将学生引向一种僵化、死板的学习轨道。

(二)考核方式单一

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工程素质的综合考察,结果是导致学生考试前死记硬背的多,分析和归纳的少,既不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形成,也不利于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笔者对河南理工大学2009级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91%的学生认为:“上了大学还是这种‘老师讲,学生听,听完考的模式,让人产生厌倦感。”“为了考试拼命记公式和定理,考过也就忘了,好像学一个学期就是为了考试。”而更多的学生不是追求自己掌握多少知识,而是更关心考试是否合格,成绩是否优秀,是否能拿到奖学金等。

(三)考核内容分离

“三电”基础课的考试内容大多数是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没有体现课程体系中相关知识的融合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客观题多,主观分析题少;理论考试多,应用测试少。

三、“三电”基础课多维考核体系的构建

中国工程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大量工程师,培养少量工程学家,以工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要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工程实践能力、全面的社会认知和积极的创新追求精神[5]。河南理工大学始终坚持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理念,构建以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多维考核体系。

(一)考核方式多样化

为了改变目前不能切实反映学习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单一的卷面理论考试方式,河南理工大学在继承传统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考试方式,如网络在线考核、小论文、报告答辩、实物调试与制作、课外科技竞赛等多种考核方式,比较分析其优缺点,并以适合的形式引入到“三电”基础课程考核体系中。

1.网络在线学习及开放考试平台。为适应教学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依托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及重点学科建设,河南理工大学建立了“三电”课程教学网站,逐步实现教学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该平台包括:丰富的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在线实验网络开放系统和在线辅导答疑系统。

“三电”基础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包括每门课程的内容简介、教材、教学大纲、应用软件、图书手册和教学录像,成为学生开放式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在线实验网络开放系统由基于校园网的实验网络与开放刷卡管理平台、实验选课系统、网络化实验、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实验室监控网络等组成。该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课程学习资源,实现了虚拟、仿真、模拟、课内外实验、网络实验与互动、科技制作与竞赛、方法向多元发展、内容向工程延伸的实践教学平台。

在线辅导答疑系统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师生可以进行在线讨论、辅导答疑等互动,避免了传统辅导答疑受时间、地点等限制的问题。

开发在线开放考核系统。该系统包括“三电”课程体系中所有课程的试题库,具有在线抽题、答题、成绩评价以及自动提交成绩功能。学生在学习每门课程期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在考核试题库中任意抽取一套试题来完成。学生根据考核系统中反馈过来的评价结果,能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2.实物设计与制作。目前,大部分工科类高校毕业生存在理论知识扎实,但应用能力较弱等问题。“三电”基础课多维考核体系将实物设计与制作纳入考核内容。从实物的设计、仿真到焊接,全部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根据焊接技术、调试结果及汇报情况,确定考核成绩。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电”基础课多维考核体系将考核模块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考核成绩权重安排如表1所示。

表1考核成绩权重安排表

(二)考核内容全面化

1.理论知识考核。电气与信息类“三电”理论课程体系以“电路”、“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为基础,扩展了 “控制电机”、“EDA技术与实践”等相关课程。课程体系既注重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又加强了基本实践技能、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理论考核内容可以采用选择题、计算题、主观分析题、设计讨论题等多种题型。

2.实践考核。为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河南理工大学以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构建了“三电”基础实验教学新体系,建立了“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纵向分层次,横向多模块,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 “三电”实验教学新体系。

四、“三电”基础课多维考核体系的实践

(一)推进教学改革

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以“三电”基础课多维考核体系改革为契机,逐步推进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近两年申请了多个教研项目,比如:已申请立项的河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多维考核体系研究;获河南理工大学重点资助的“面向工程的三电教学团队”。

(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

经过“三电”基础课多维考核体系的实施,近三年来, 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学院08、09、10级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天华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等全国性赛事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 项,省级以上 23 项。

“三电”基础课多维考核体系的建立是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纲领,以兴趣驱动为核心,吸纳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对“三电”基础课程考核体系进行全方位的重塑。目的是改变目前单一性、终结性、分离式的考核模式,更加侧重于衡量工程能力的多元性、全程式和结合式的考核模式,将项目考核和工程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大力推进在线学习和在线考核形式,体现工程性、系统性、自我学习性。该考核体系的建立打破了传统的考试模式,解放了学生的思维,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起到以点带面的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建强,李琰,齐凤艳.全开放、自主学习模式下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4).

[2]陈洪亮,田社平,张峰.基本电路理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2).

[3]张来斌.大工程观视野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8).

[4]龙菲.创新教育下考试制度改革探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5,(6).

[5]赵德安,成立,李长杰等.工科电类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

收稿日期:2013-12-15

作者简介:郭宇(1980—),女,河南南阳人,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电工新技术、电机与电器研究。

基金项目:2009年度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河南理工大学‘三电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教高函[2009]18号);2009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河南理工大学‘三电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教高2009-483)研究成果

endprint

猜你喜欢

考核体系基础课程
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微课框架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生成之道
影响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建设啤酒生产实训课程,提高理科高校本科生综合实践能力
职业技能竞赛促专业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高校教学质量考核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以创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分析
基于过程方法的工科专业本科毕业实习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分析
抓住基础课程五要素,构建数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