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径教学在大学体育课中被边缘化的思考与对策

2014-07-25周学华

关键词:边缘化田径教学大学体育

摘要:田径课是大学体育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但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田径教学“边缘化”情况较为严重,表现为教学地位下降,课程不吸引人,学生选课率低,对田径运动有偏见等。通过运用调查法的方式,分析了大学体育课中田径运动的现状,阐述了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提高田径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田径教学;大学体育;边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41-02

田径运动被称为“运动之母”,可见其具有很高的健身效果。但在对众多高校的实地调查中发现,我国很多高校对田径运动不够重视,一些高校甚至不开设田径运动项目,理由是田径运动项目选课学生人数过少,无法正常开班教学,这使田径运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田径教学严重边缘化的情况在我国高校中屡见不鲜。此种情况的出现,与学校的选课机制、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识程度等息息相关。为提高大学田径运动的地位,加深教师和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识程度,笔者对我国十多所高校进行了田径运动相关情况的调查问卷,以此作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高校田径运动的生存状况和存在的众多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给高校提出了提高田径教学的相关建议,以期为高校更好地开展田径教学提供借鉴,以推动田径运动在高校的科学发展[1]。

一、大学体育课中田径运动现状分析

为更好地分析了解我国高校田径运动的生存状况,对吉林省十多所高校进行调查研究。采取问卷调查、访谈、数据统计以及逻辑分析方法。调查分析过程:选取这些地区高校内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实际回收492份,其中有效问卷率为91.7%,即451份为有效问卷。然后采取电话、走访等形式对以上高校30名体育教师进行访问。将问卷调查以及访问情况进行归纳,并使用数据统计法进行统计,最后对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

得出以下结果:(1)大学生对于田径运动课的态度:喜欢49人(10.9%),不喜欢381人(84.5%),喜欢田径运动但不喜欢田径课21人(4.6%)。(2)高校教师对田径教学的态度:认为其他运动项目可代替田径课的有5人(16.7%),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决定田径课开设情况的有25人(83.3%)。(3)大学生选择体育课动机: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的有168人(37.3%),根据体育项目的强度大小、考试通过难易程度的有158人(35%),根据个人特长选择的有56人(12.4%),根据项目的健身效果选择的有17人(3.8%),根据喜欢的教师进行选择的有12人(2.7%),其他原因有40人(8.8%)。

二、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不难分析出我国高校在田径教学中存在的众多问题。

(一)缺少对田径运动的认识

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决定田径课开设的占据96%,以此可以看出学校和体育教师对田径运动课程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厚,仅将田径运动当作一门课程,而没有看到田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体质、磨炼意志、培养团结精神等方面的功能[2]。另外,不喜欢田径运动的学生占据84.7%,并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之所以对田径运动存在偏见,除了阐述是由于自身条件差,难以完成部分项目的技术之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田径课程枯燥乏味,且运动量大,缺乏娱乐趣味性。究其原因,从心理学角度上分析,学生都在意自身的形体美和外在美,在进行体育项目选择时喜欢跟风选择“时尚”、“流行”等娱乐性较大、运动强度不大的项目,而对于“脏”、“累”、运动强度相对较大的田径运动这种传统运动项目望而却步。由此看出,我国高校学生也对田径运动存在偏见,体育精神弱化等现象较为严重。

(二)学生运动能力退化

从学生对田径运动的态度上,一方面说明高校田径教学枯燥单一,学生和教师缺乏对田径运动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高校学生的运动能力逐渐退化的趋势。田径运动可锻炼人的基础活动能力,如跑、跳、支撑、攀登、平衡等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人的耐力、柔韧性、速度等[3]。而要达到以上效果则需要经过长期坚持训练。但从本次研究中,学生绝大多数表示不喜欢田径运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认为田径运动强度过大,自身难以胜任。由此看出我国青年一代的运动能力退化,这与高校根据项目选课情况开停课程和弱化田径运动、学生平时缺乏锻炼等有关。

(三)田径教学形式单一

学生不喜欢田径运动,对田径运动存在偏见,在选择体育项目时,根据对体育教师的喜好程度作为选课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都提醒着体育教师应反思田径运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从某个角度上说,体育教师进行田径教学的形式方法,对学生喜好此项运动项目的程度有直接影响。但从此项调查中发现,学生对田径运动的选择有部分根据对教师的喜欢程度进行选择。分析原因,与教师在教学时形式老化、陈旧、单一、枯燥乏味等有关。

(四)过度关注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

高校根据学生的自选结果,决定是否开设田径运动课程教学,从某一角度来说,高校过度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的行为,表现了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存在的意识偏差。高校设置选课机制虽然有助于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项目内容,满足不同兴趣爱好,但也忽视了教材内容的实效性。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很多学生会选择网球、瑜伽、跆拳道、篮球等体育项目,主要原因是这些项目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而田径运动相对枯燥、乏味,让很多学生提不起兴趣,从而成为冷门入选课程。但纵观田径运动的实效性,其具有改善心血管系统机能、锻炼人的意志、品质等的功效。而教师过度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根据其兴趣爱好设置课程教学,便助长了学生对田径运动的意识偏见。不开设相关的田径运动项目,弱化了国家的相关要求,更不利于大学生体能素质的提高。

三、提高田径教学的有效策略

综合以上存在的问题,除了学生自身需要加强对田径运动的思想意识之外,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田径运动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优化选课机制,改善考评体系

目前的选课机制从某一角度来说,对高校开展田径运动有一定影响,因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体育项目。而田径运动项目往往是学生避开的选项,在一些高校还会根据选课人数的多少决定是否开展该项教学课程[4]。因此,田径运动项目尤其是有较高体力要求的项目,往往由于选课人数过少而取消课程。究其原因,虽然并非选课机制本身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现行的选课机制不利于田径运动的教学开展。

(二)调整田径课教学方式,增强教学趣味性

首先,对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理论知识教导,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再者,合理安排田径教材内容,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并优化,做到合理搭配,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如可以用游戏娱乐练习的方式增强田径项目的趣味性,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踊跃参与。最后,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活动,如根据学生体能差异,选择不同重量的器械进行练习,结合学生身体承受能力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训练强度、练习频次等,以避免运动时发生安全事故。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形式的多样化

在田径教学中理论教学不能忽视,同时也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建议教师在实践前除了讲解项目运动的技术技巧之外,还应详细讲解运动时应注意的相关事项,以免在实践过程出现安全问题。然后可组织学生进行运动实践,实践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可先分组进行训练(分组可自由组合也可在教师安排下分组),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可通过分组竞赛的形式检测训练成果,对于在训练和竞赛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达到提高实践有效性的目的。

endprint

(四)适度调整项目,优化教学资源

适度调整项目,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能够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1)挖掘田径运动的文化底蕴,凸显其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潜在功效和作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田径运动,唤起对田径运动的兴趣。(2)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行“主副”项搭配的方法,即体育教师在进行其他体育项目教学时,可以借助田径运动相关项目辅助教学。(3)增加田径课教学的学时,帮助学生在意识上扭转对田径运动的轻视现象。同时,对田径运动中技能项目与体能项目进行优化整合。如在进行投掷铅球的教学中,掌握投掷铅球的技能和技巧非常重要。投掷铅球可锻炼人的力量素质以及身体协调性,除此之外,对手臂的力量有一定要求,从这一角度来看,投掷铅球运动也具有体能项目的特质。因此,在进行铅球投掷技能分解的同时,还应加强手臂的体能训练[5]。

(五)改革考评体系,突出激励功能

以往传统的课程评价方法具有公平、公正、易操作等优点,很多学校将其作为体育考核评优的最高标准,但学生往往存在个体差异性,这种考评体系无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议淡化一些田径项目的评优功能,转变田径课程的评价方法,而更多地重视这些田径项目的导向和激励功能。

如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达到考核标准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帮助其努力超越自我,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即使没有达到标准要求)或进步幅度较大的学生可给予其较高的评价,并奖励高分。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调动其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其在该项目中力争有更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对我国大学田径课教学出现边缘化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提高高校广大体育教师对田径运动的认识,并对现有的田径教学形式进行反思,对提高高校田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振.加强高校田径教学新方法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10).

[2]韩巍.高校体育教学中生生互动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8).

[3]林涛.浅析高职院校田径教学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及策略[J].神州,2011,(17).

[4]邹旋东.高校田径教学的现实作用和意义[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

[5]王大可.高校田径课教学改革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2,(27).

收稿日期:2013-11-06

作者简介:周学华(1962—),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书记,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

endprint

猜你喜欢

边缘化田径教学大学体育
亳州市城区中学田径教学的现状和策略研究
大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渗透与实践
关于文学边缘化的不同看法
农民工陷于“双重边缘化”困境
萨娜的“边缘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