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2014-07-25文/杨有盛
文/杨有盛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课堂教学策略,所以课堂提问要新颖灵活,要有启发性,要层次清楚,要难易适中,要体现学法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提问;教学方法;策略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成功的提问就没有教学的艺术,精彩的提问使课堂生机勃勃,教学有声有色。所以,课堂提问是重要的课堂教学策略,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
一、课堂提问要新颖灵活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在具体操作时,可让学生先看书然后教师提问,也可以提出问题再让学生看书思考后回答,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后通过讨论再答,也可提问回答后通过讨论再答,可在教师提问后让学生提问(质疑),也可在学生提问(质疑)后教师再提问。总之,要追求新颖灵活的形式,使课堂提问充满生机和活力。无论是教师问还是学生问,都要力戒满堂问、一问到底的僵化呆板的方法,把提问和读书、独立思考、讨论、书面回答、板练、点拨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各种方法的优化组合。如,在教学郦道元的《三峡》时,为了让学生领略作者笔下三峡的秀丽风光,可以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用“三峡的 美,美在”的句式谈谈你的感受。学生在问题引导下,畅所欲言,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
所谓提问有启发性,就是要使教师所提的问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有利于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的见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况。因此,启发性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例如,在教学《保修》时,导入新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尖端的产品不断问世,商业经济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商家不仅在产品的质量上下工夫,推销的手段,售后的保退、保换、保修等服务也日渐增多,然而,这些服务是不是都能保障呢?在你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发现一些与其承诺不符的现象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七嘴八舌地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事例,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三、课堂提问要层次清楚
课堂提问的设计要体现教学过程中不同环节的不同要求,体现教材的内在联系。因此,在设计问题时,问题与问题之间应有明显的层次划分;在课堂操作中,要通过停顿、过渡等,增强提问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作者通过具体描述鲁提辖惩治恶霸无赖郑屠户、救助金氏父女的动人故事,赞扬了鲁提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之举,也揭示了当时社会恶霸横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由此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加以引导:作者抓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细节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具体描绘,有什么目的作用?本文的写作意在揭示一种怎样的社会现实?你能谈谈吗?等等。只要通过各种问题的恰当巧妙设计,就一定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有效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题的能力。
四、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
要做到难易适度,问题的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能水平、生活实际和年龄的差异,尽量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防止:浅——缺乏吸引力,索然无味;偏——抓不住重点,纠缠枝节;深——高不可攀,“听”而生畏;空——内容空泛,无从下手;太易——脱口而出,无法引起思考,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力;太难——难以下手,造成心理压力,结果适得其反。要做到难易适中,还要问题有梯度。所谓梯度,就是提出的问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在《剃头匠》一文中,归纳主题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把过去的剃头匠与现在的理发师作了多方面的对比,除了追忆当年的剃头匠,还有什么目的?你怎样理解作者的“怅然”之情?如果剃头匠来到我们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懂得作者不仅是怀念过去的剃头匠,还有充满人情味的人际关系、风气时尚,以及对人生更深的感慨。文中剃头匠就是历史的代表,理发师是当代的代表,二者身上体现了两个时期的社会风尚。作者的怅然是对当代人情的一种失落、失望,他希望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
五、课堂提问要体现学法指导
课堂提问要在“把科学的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学法”上下工夫,要研究怎样使学生学到手,教师提问的角度应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总结学习规律。在《天上的街市》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分组自学讨论课文,要求找出写得好的词语和句子,或者有疑问的地方以及感悟深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学生自学质疑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置换词语的形式分析诗歌的语言。如,“远远的”为什么用得好?因为远远望去,街灯与明星极为相似。换成“遥远的”好不好?不行,太远了,看不清了。换成“身旁的”行吗?不行,太近了,就不像了,“远远的”准确说明了诗人与街灯的距离。“远远的”是叠词,富有音韵美。值得推敲的词语还有很多:为什么是街灯“现”了,改成“亮”不好吗?诗歌最后一节为什么用一“朵”流星,不用一“颗”流星?通过这些问题的互动,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掌握了赏析句子的方法。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运用好提问技巧,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编辑 董慧红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