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无资料地区河道洪峰流量推求
2014-07-25康静静
康静静
(陕西省宝鸡峡引渭灌溉管理局 陕西 咸阳 712000)
1 概况
镇川沟位于榆林米脂县,是黄河水系无定河左岸一级支流,流域面积287km2,主河道长37.8km,河道平均比降为7.91‰。流域区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支离破碎,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米脂县镇川沟(李家站乡段)防洪工程工程分为两段:亢渠村段和史家坬村段。从防洪安全角度考虑,本次选取亢渠村治理工程出口断面(以下称断面A)、史家坬村治理工程进口断面(以下称断面B)作为控制断面,根据万分之一地形图量算得到断面A和断面B的控制流域面积分别为93.0km2和176km2,各断面以上河长分别为19.2km、和23.6km,各断面以上主河道比降分别为5.7‰和5.2‰。
米脂县位于陕西省北部东侧,榆林市中部,无定河中游。地处东径109°49′~110°29′,北纬 37°39′~38°5′,东邻佳县,南接绥德,西连子洲、横山,北界榆阳区。东西长59km,南北宽47km,土地总面积1212km2。境内地形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呈东西高、中间低,平均海拔1049m。
2 洪峰流量推求及合理性分析
我国目前23个省份中,只有榆林地区水文手册没有正式出版,因此无法参考水文手册计算洪峰流量。所以本次采用《陕西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及查算图表,使用参证站面积比拟法进行设计洪峰流量推求。
2.1 推理公式法计算洪峰流量
2.1.1 设计暴雨
根据《陕西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及查算图表,本次各控制断面的设计暴雨历时均取12h,暴雨计算时段均取1h。
(1)设计点雨量。
查《陕西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及查算图表,提供的年最大1h、3h、6h、12h点雨量均值等值线图和变差系数CV等值线图,得不同历时流域中心的暴雨量均值和变差系数CV,采用CS=3.5CV查P-Ⅲ型频率曲线模比系数KP值表,利用公式HP=KP计算不同频率不同历时的暴雨量。
(2)设计面雨量。
根据《陕西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及查算图表,采用下式计算面暴雨量:
式中,HFP——某历时设计面暴雨量,mm;
Hp——某历时设计点暴雨量,mm;
依《陕西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及查算图表,镇川沟属陕北I1区,采用陕北I1区的at、bt值,计算得各控制断面不同历时的点面折算系数和面雨量。
(3)设计面雨量时程分配。
根据《陕西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及查算图表,得面雨量的概化雨型,据此计算得不同频率面暴雨的时程分配。
(4)流域形状改正计算。
暴雨的流域形状修正系数,与流域面积、流域行政、流域方位以及暴雨特征等有关,根据《陕西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及查算图表,流域形状修正采用经验系数法,修正量在各时段平均扣除。
修正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ΔHtpm——某t时段的流域设计暴雨修正量,mm;
γ——流域形状修正系数,γ=1.086F-0.036=0.8858;
Htpm——某t时段的流域设计暴雨量,mm。
经计算P=5%、P=10%和P=20%的各时段设计暴雨修正量分别为0.89mm、0.7mm和0.5mm。计算得到修正后的不同频率的暴雨时程分配。
2.1.2 产流计算
(1)产流量计算。
(2)潜流量计算。
根据《陕西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及查算图表,潜流量占产流总量∑R的10%,各时段采用平均扣损。产流过程中减去潜流过程即得地面净雨过程。
2.1.3 汇流计算
采用推理公式法进行汇流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τ——流域汇流时间,h;
h、hτ——单一洪峰的净雨量和相应于τ时段的最大净雨量,mm;
tc——产流历时,h;
L——沿主河槽从出口断面至分水岭的最长距离,km;
J——沿流程L的平均比降,以小数计;
M——经验性汇流参数;
α、β ——经验性指数,统一采用α=1/3、β=1/3。
其他符号含义同前。汇流参数m采用下式计算:
经计算,断面Aθ为23.72,断面Bθ为24.31。
采用计算图解法(t~Qm曲线,Qm~T曲线)推求不同频率洪峰流量,由图中查得各控制断面不同重现期的洪峰流量和汇流时间。结果见表1。
2.2 参证站面积比拟法
2.2.1 参证站基本资料
马湖峪水文站于1961年8月由黄河水利委员建成,至今已有1962年~2004年43年实测洪水资料。在这些资料中最大洪水是1970年发生的,实测洪峰流量为1840m3/s,洪水重现期为40年一遇。该水文站断面处有3场历史调查洪水资料:1932年洪峰流量为5280m3/s,洪水重现期为80年一遇;1942年洪峰流量为1230m3/s,洪水重现期为10年一遇;1954年洪峰流量为899m3/s,洪水重现期为10年一遇。目前收集到的马湖峪水文站实测资料系列相对较长,具有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可作为本次设计洪峰流量的基本资料。
2.2.2 参证站洪峰流量
马湖峪水文站位于拟建工程附近,控制流域面积371km2。可以认为工程区与马湖峪水文站产汇流条件一致。根据目前收集到的马湖峪水文站1962年~2009年48年实测洪峰流量系列资料,将1932年历史洪水调查资料和1970年实测特大洪水作特大不连续处理,1942年及1954年的洪水按一般洪水处理。采用统一样本法计算经验频率,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频率曲线线型选用皮尔逊Ⅲ型曲线,频率曲线的参数采用矩法初估,以适线最终确定。
特大洪水的经验频率计算公式为:
一般洪水的经验频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PM、Pm——分别为特大洪水和一般洪水经验频率;
M、n——分别为特大洪水和一般洪水的排序号;
N、n——分别为特大洪水首项重现期和一般洪水系列项数。
系列均值估算公式为:
变差系数计算公式为:
Qi—特大洪水,i=1,2,…,a
Qj—一般洪水,j=l+1,l+2,…,n;
a—特大洪水个数,本次a=2;
l—实测洪峰流量中特大洪峰流量的数目,本次l=1。
计算得马湖峪水文站1962年~2009年48年的平均洪峰流量为344m3/s,根据配线结果Cv=1.8,Cs=3.0Cv,1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788m3/s。
《陕西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米脂县马湖峪沟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马湖峪站设计洪峰流量计算成果依据马湖峪水文站1962年~2004年43年实测洪峰流量系列资料,将1932年历史洪水调查资料和1970年实测特大洪水作特大不连续处理,1942年及1954年的洪水按一般洪水处理。计算经验频率用矩法计算统计参数作为初试值,采用P-Ⅲ型曲线目估适线。根据配线结果Cv=1.5,Cs=3.0Cv,1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950m3/s。
表1 各控制断面不同重现期主雨段洪峰流量及汇流时间表
表2 镇川沟设计洪峰流量计算成果表
由马湖峪水文站实测资料系列延长,2005年~2009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分别为 16.3m3/s、221m3/s、71.6m3/s、18.9m3/s、7.49 m3/s。计算得马湖峪水文站1962年~2009年48年的平均洪峰流量为344m3/s,小于1962年~2004年43年的平均洪峰流量371m3/s。由于2005年以后马湖峪流域没有发生过较大洪水,为了偏安全,本次设计仍采用2004年之前的计算结果,1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950m3/s。
2.2.3 镇川沟设计洪峰流量
镇川沟无水文站,资料不全,本次采用马湖峪为参证站,以参证站面积比拟法计算镇川沟设计洪峰流量,公式如下。
n=2/3,成果见表 2。
2.3 成果的合理性分析及选取
由表2可以看出,暴雨推求设计洪水法考虑了降水、河道比降,也考虑了流域形状,该方法在理论上比较严密。但根据调查洪水,镇川沟推理公式中推求的洪峰流量偏大。根据分析推理公式法计算过程,由推理公式法推求的洪水其产流时间大于净雨时间,所以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实际不符。
新中国成立以来,镇川沟流域遭受水灾达20多次,其中以1954年、1956年、1959年、1970年、1964年、1978年、1994年七次为最。根据米脂县水利局于2011年10月对上段马家梁大桥和下段史家坬村桥附近的大洪水进行调查,推算得上述七次洪水的洪峰流量,并对历次洪水进行排序,结果见表3。
表3 调查洪水
由表3可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间,镇川沟流域共发生七次大洪水,其中,1954年的洪水排序第六,因此可以初步将1954年洪水的重现期定为10年一遇洪水标准,与上述历史调查洪水较为接近。
参证站面积比拟法推求的洪水结果(表2)与历史上发生的同频率洪水较为接近,所以本次从实际出发,洪峰流量采用参证站面积比拟法成果。
根据相近流域马湖峪水文站资料,在1954年发生了10年一遇洪水,所以镇川沟的设计洪水也按10年一遇计算,对采用临近水文站实测糙率所推水面的合理性,进行洪痕验证。
对现场勘查到的1954年发生大洪水时的亢渠村段和史家坬村段的洪痕高程进行了分析。该场洪水最大洪峰流量为375m3/s,基本为10年一遇洪水。据米脂县水务局的相关负责人反映,当时马家梁大桥洪痕高程为1002.55m,与本次设计洪峰流量378m3/s时洪水位1002.50m基本接近,史家坬村桥的洪痕高程为970.23m,与本次设计洪峰流量578m3/s时洪水位969.65m基本接近。故认为亢渠村段和史家坬村段采用的结果与实际资料符合,水面线基本合理,洪峰流量选取合理。
3 结语
通过本例河道洪峰流量计算,反映出陕西省部分无资料地区,特别是榆林地区的河道洪峰流量计算,重点应放在对多种计算结果的合理分析与选取及结果可靠性的验证上面。如果附近有国家水文测站,尽量采用参证站的计算结果,必要时进行洪痕验证,确保结果的合理性、准确性、安全性。陕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