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体性
2014-07-25文/郑岩
文/郑岩
摘 要: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亲身实践,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立足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激发学生主动性,体现学生主体性。
关键词:主动性;兴趣;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多种主题、多种活动形式、多种探究方法的综合,旨在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亲身实践,积极探究,从中获取有用的知识和丰富的学习经验。综合实践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活动相比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活动模式,使学生真正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从中学有所知、学有所获、学有所悟。为使学生在综合实践中的主体性得以切实体现,教师在综合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师的第一要务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原动力。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良好兴趣的培养和维护显得更加重要。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提倡学生从日常生活当中发现并能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探究学习的对象,而不是让教师进行选题或刻意安排。(这种以尊重学生兴趣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也体现了今后高考改革的方向。)
在日常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中,在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教师也需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和并结合已有的实践经验,从学校及学生的现有情况出发,设计、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把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上升为综合实践研究的对象,这样有鲜活感的“接地气”的研究对象学生更乐意接受,故而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如,在《我身边的老建筑》活动中,教师提醒学生在每天上学、放学途中,留意身边自己感兴趣的老建筑,看一看能否发现它们背后的故事,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记随笔的形式,把自己的感悟记下来,最后通过教师的指导生成小组要研究的问题。这样做能让学生体会到活动是自己选择的活动,研究的问题是自己发现的问题,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要把问题弄清楚,把活动开展好。再通过组织考察老建筑、去图书馆、档案馆、电脑室查资料、走访专家学者,为学生搭建积极探究的平台,营造浓厚的学习探究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二、立足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激发其主动性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主动发言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反而会逐渐降低。因为在不断成长与学习的过程中,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的个人自我意识逐步增强、思想变得相对比较独立、学习兴趣不是很容易就能被激发起来,学习主动性也明显降低。而且,网络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他们的信息量不断扩充,同时随着获取信息渠道的宽泛便捷,使学生眼界更加开阔,至使一般的教学设计都很难吸引他们的眼球。
长期以来,我们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没有充分考虑学情,没能从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兼顾他们的兴趣和感受。在设计教学时缺乏学生主动性的体现,学生往往没能真正参与到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中去,这样不利于保持学生的兴趣。综合实践活动课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其主题设计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教师要抓住综合实践课的优势,积极搭建一个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研究过程和方式等的平台,不断地寻找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途径,探索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方法。
如,《我身边的老建筑》活动,就是我们从了解学生喜欢的游玩和探秘等活动中生成的主题。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讨论,自主制订活动方案,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和课后业余时间相结合实施活动方案,通过不断实践、不断修订调整,再实施再修订,让学生切实参与到主题活动的设计策划、实施和评价反思总结中。
三、发挥研究性学习平台作用,努力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的学习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特别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亲身经历和自我体验。注重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我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积极指导作用,努力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不断进行正确的自我成长。通过《我身边的老建筑》主题活动,学生对身边老建筑及其背后的故事特别感兴趣,常常向老师或长辈询问,不少学生还积极通过网络或书籍查询资料,解决自己关心的问题。如,帅府组的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参观了张氏帅府并用摄像机详细记录了参观过程;中山广场组的学生对广场周边的六个老建筑都拍摄照片,到市档案馆查阅80年前的历史老照片进行对比:火车站组的学生对火车站的过去和现在发挥的作用及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都做了详细的调查。可见,探究过程的体验将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乐趣,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的同时,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好习惯。
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我们发现,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主体性更进一步地得到加强和深化。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