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课堂 魅力数学
2014-07-25文/吴金水
文/吴金水
摘 要: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教育是当代人教育的基础,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是个人性格、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小学数学是各科知识的基础、工具学科,是人们生活学习所不可或缺的知识技能。所以小学教育期间的学习尤为重要,作为人类灵魂启蒙师的小学教师的任务尤为艰巨,在课堂的教学和日常的生活中要注重学习习惯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效率
高效课堂效率是成功的关键,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教学方式,采用课堂提问、交流互动。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内容和形式设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在课堂合作交流中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教师仅进行必要的查看和指导,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实行激励评价。针对学生正确的回答,教师要给出及时、准确、有效的评价,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教师在给出适当的鼓励之后,指出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及时纠正。
一、真人演示
教师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愿走到讲台上站成一排,加法就上去几个学生,减法就下来几位学生,教师和台下的学生共同监督他们的对错。这种方法可以形象生动地解释加减法的含义,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让他们积极参加到课堂互动中来,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理解数学的简单概念和含义。
二、有奖竞答
人都是有好胜心的,学生也是一样,在学习到乘除法、四则运算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课堂快速问答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考核,课堂快速抢答九九乘法,或者简单的四则运算式,设计合理的奖惩措施,并找学生监督执行。这种学习方法生动而有趣,让学生轻轻松松投入学习。
三、注重教学模型的运用
对于好奇心极强的学生来说,颜色和事物的刺激远比课本更能激发好奇心,所以,老师在课堂讲解的同时,要注重教具演示,并让学生上台亲自动手感受,通过简单的模具演示,让学生感受简单数学规律后的巨大魅力,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这种方法简单而有效,使每一次数学课都像一部精彩的科技动画。教师也可以以教具类比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让学生细心观察,大胆猜想,让数学走进生活。
四、学生间的互帮互助
估计每个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学习进度,鼓励学习快的学生带动学习慢的学生,通过学生分组,建立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学习小组,每组要有相对成绩差异较大的学生组成,通过学生间的互帮互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大家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意识和团队责任感。
五、作为教师,课堂的引导和协调很重要
学生的学习交流过程中,并不会像想象的那样完美,某些学生可能因为学习好而骄傲自负,自高自大,只重学习而不注重同学间的友谊,也不愿意帮助其他同学,缺乏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学习较差的学生却会自卑失落,自暴自弃,渐渐变得孤僻,不与同学交流,也不想请教老师,情绪逐渐低落,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这对教师的作用就至关重要了,对于成绩较好的而有些自负的学生,教师要耐心的引导,告诉他同学间要互帮互助,让他明白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并鼓励他慢慢改正;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主动帮助的方式,在帮他们补习知识的同时注重心理的疏导,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并与其他学生交流。
六、注重培养师生情谊
相比传统教育而言,新课改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通过“交流”的方式来授课,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成为好朋友,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成绩和学习能力、性格、个性特征等不同,采用适合每个人的沟通交流方式,增进相互了解,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愿意与教师交流,倾听教师的教导,教师也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的心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互动增加,心理上就更加乐于去接受对方,教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教学质量自然提高。
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一句奖励的话远比一次责备更能激励人,学生是一样,受到夸奖时必定心花怒放,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觉得所做的努力没白费,十分值得,下次便是更加努力做得更好。老师要与家长多多沟通交流,保持步调一致,及时了解在家中和学校的表现,以便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加强改进。孩子表现好时,多激励、多夸奖,表现不太好时,及时引导孩子,并鼓励孩子改正不足。通过教师与家长的相互配合、正确引导,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新课改形势下,高效课堂效率讲求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自发学习。在高效课堂中,教师要彻底地改变原有的教学思想和授课方式,改变传统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学会用多种方式和切入点将知识传达给学生。教师既要从看问题的角度、观念上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又要做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工作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从而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巧英.小学数学新课改的几个问题与建议.学周刊:C版,2013(06).
[2]田洪英.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师的学生观.现代企业教育,2009(10).
[3]詹小娇.教学科技书的“生活型”问题分析: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上册教科书为对象.教育测量与评价,2012(10).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