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读物太贵实堪忧
2014-07-25刘效仁
刘效仁
2013年9月开始发售的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定价980元一套,让不少家长咂嘴。“越是低年龄段孩子的书越贵”,在书店买书的一位家长,指着一本不到10页的32开、标价68元的立体书给记者看。近日,中青报社调中心对3002人进行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0.4%的受访者感觉当下少儿读物价格贵;47.1%的受访者认为,少儿读物“贵族化”,客观上剥夺了贫困家庭孩子的读书权利。
关于书籍的格言警句,可以说数不胜数,“人类进步的阶梯”、“智慧的钥匙”、“全世界的营养品”、“造就灵魂的工具”,各种赞誉都有根有据。然而,我更欣赏高尔基的另一句箴言:“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对于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正在奠基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
笔者的幼年是在知识贫瘠的年代度过的。就像山东老乡、同龄人的莫言,那个时候能得到一本连环画册如获至宝。我至今记得,村上不知从哪儿得到了《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刚》之类的书籍,在一盏灯火飘忽不定的煤油灯下,村里一位长者灯下念书,众乡亲如醉如痴的情景。那样的阅读享受,在今天的农家一去不复。今天的孩子们,同样也不会有如此阅读的快乐感受。
对于当下的农村孩子来说,儿童读物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拥有自己的图书,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依旧是奢华的童年梦想。当下的出版业已十分繁荣,少儿读物堪称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对于中低收入的家庭来说,高昂的书价仍令他们望而却步,留守儿童以至成了“知识的弃儿”。这,无疑是十分残忍的也是不公平的。
图书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在我看来,读书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新型公民、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基本路径。因此,政府应该保障每个孩子公平享有读书的权利,不要让买书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更不应该在读书领域形成“三大差别”,造成事实上的阶层歧视。尽管我非常讨厌所谓“输在起点”的说法,但也不能不承认,如果连儿童读物的拥有和阅读都成了一道门槛的话,对于许多的孩子来说,其童年将是不快乐、不健康、有缺憾的。
从亿万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计考量,政府有必要在这方面有更多的责任担当,更好的行政作为。比如,可建立少儿出版国家基金,用以支持优秀少儿读物的出版,低价出售给少年儿童。可参照法国的经验,由政府出资建立密集而服务优良、设有童书区的社区及农村图书馆。其中的儿童书籍经过精心挑选,并有专人负责咨询和指导,以便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再比如,由政府主管部门出台限价令,遏制少儿读物出版的奢华之风,规定平装书的出版比率,既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也便于弱化孩子们虚荣攀比的心理。
总之,愿孩子们公平享有阅读的权利,读每一本好书,“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更愿每一本读物“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责编 张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