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点
2014-07-25孙培钦
孙培钦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是搞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的一个重要课题,也一直是中学历史教师、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
我们在进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课题调研时发现,高一新生在常规文化课闭卷考试中历史成绩偏低,且种种因素导致班内学生的成绩反差较大——百分卷答卷中,80分以上的学生只占学生总数的1%左右,30分以下的学生却占到学生总数的37%左右。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
我们课题组多次对此进行研讨,认为解决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抓好课程标准的衔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分别是进行初、高中历史教育的国家标准,分别对课程性质、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作了阐述和规定。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历史教师要认真地对照这两个标准进行研究。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对于初高中历史的要求有了全局把握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顺利衔接就成为可能。
二是抓好教材的衔接。初高中历史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历史教学用书,是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初高中新教材,不仅体例不同,而且在内容上也有很大的区别。根据国家教材编写“一标多本”的政策,每一省份或者市区选择的教材可以各不相同。河南省同时选用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有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岳麓出版社和北师大出版社四个版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也有多种版本。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选用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和高中历史教科书不是出于同一家出版社——我们南阳一带初中普遍选用中华书局等版本。在编排体例上,初中教材基本是按照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编排,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高中教材则是按照专题性质,古今中外的历史排在一起,共三册书(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史)为必修教材,另外六册书为选修教材。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做好教材衔接工作。例如,针对初中教科书没有涉及或讲述较少的内容,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材料补充;针对教科书不同或相似的观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多角度解读,从而使知识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上进一步得到落实和解决,使课堂真正做到高效。
三是抓好教学方法的衔接。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意识都较强,并已具有相对较强的价值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也明显增强。针对高中生这些特点,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也要随之发生变化。高中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式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此我校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实施具有我校特色的“学议导练高效课堂模式”,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解放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从而有效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历史教学不再仅仅只是关注知识的传递,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境、收集资料、课堂模拟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做到主动参与、积极探求、体验历史过程。
四是抓好学习方法的衔接。由于初中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对知识的要求多是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那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有一定成效。进入高中阶段后,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学生只有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如果还以老一套的被动学习方法对待高中历史学习,就会在学习历史时感到困难重重。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首先,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顺利走过这个衔接阶段。其次,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开卷考试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要教学生在教材上勾画重点内容、构建历史知识网络、掌握答题技巧等。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做笔记;学会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学会探究和质疑;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
(责 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