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考如何“讲政治”?
2014-07-24韩福东
韩福东
台湾地区大学指定科目考试(类似于大陆高考)落幕。在台湾的文科考卷中,历史和政治(公民与社会)科目所体现的差异,反映出对待历史和现实社会的态度。
国文考卷:作文题目是“圆一个梦”
12年前,台湾废除统一的联考制,拓宽中学升大学渠道,实行所谓多元入学方案。但类似大陆高考的指考仍是最重要的晋升方式之一。
目前台湾中学升大学的指考共计考九门,分别是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分数学甲和数学乙)、国文、英文、历史、地理及公民与社会。
国文对应大陆高考的语文,今年考卷中,一道占了18分的阅读理解题,仅仅是要求学生用250字到300字,归纳出一篇科学短文中作者想要表达两个观点的具体内容。从大陆考生的角度看,这篇提炼作者观点的考题,可谓简单至极。整体而言,台湾的国文考试,难度远无法和大陆的高考相比。
27分的作文题目是“圆一个梦”:“梦,可以是憧憬、心愿,也可以是抱负、理想,只要好好努力,梦境往往也会成真。如能推己及人,甚至还可以进一步帮别人圆梦。根据亲身感受或所见所闻,以‘圆一个梦为题,写一篇文章,论说、记叙、抒情皆可,字数不限。”
但在台湾的文科考卷中,更有价值的应是历史和政治(公民与社会)科目所体现的差异,因为对待历史和现实社会的态度,最能反映出一个体制的价值标准。
历史考卷:要不要做意识形态价值判断?
一则文告呼吁:“现在帝国主义与国民党联合起来,向我们进攻,我们唯一的出路不止是继续罢工、罢课,并且还要扩大。我们得组织力量,武装自己,把帝国主义的海陆空军驱逐出中国,才有生路”。这则文告最可能是:
A、1910年代,辛亥革命时期武昌清军的呼吁。
B、1930年代,国民政府剿共时期中共的说法。
C、1950年代,中共建国以后共党的建国蓝图。
D、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的传单。
正确答案是B。这是今年台湾指考历史卷的一道考题。从题目构成看,命题组并没有对这个主张做意识形态价值判断,也没有要求考生这样做,考核的是对历史事实的判断,这道选题也代表了台湾指考历史选题的一个方向。
再举一个例子:
一场“革命”的前夕,全国每年出版45000种书。革命发生的第二年,只出版了3000种书。市场上的各类出版品的总数,一下子减少了近95%。这场革命是:
A、1776年美国独立革命。B、1789年法国大革命。C、1911年辛亥革命。D、1966年文化大革命。
答案是D。
在今年台湾指考的历史卷中,台湾史所占比例不高,仅有8题。也有涉及大陆和共产主义制度的,比例更低。既有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内容,也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夜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表现,还包括苏联经济成长走势。如下题:
“政府的经济政策往往影响到国家经济的走势。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共产政权的经济政策迭生变化:1918年起,列宁实施激进的共产主义,到1921年改行‘新经济政策。1928年后,史达林则推动一系列的‘五年计划。从上述政策的结果评估,1917年到1928年,苏联的经济成长走势示意图最可能是:
正确答案是D。
大家可能会说,这两个选题涉及到文革出版自由下降和苏联激进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经济成长下滑,有命题者潜在想要表达的理念。
这样的说法未尝没有道理。就台湾而言,在国民党“以党领政”时期,关于大陆的宣传无疑充满敌意,到了民主化时代,民进党对大陆也缺乏善意。命题者不可能完全不受影响,带有台湾视角实属难免。
对台湾考生而言,他们更关注的是台湾史,而这常常和日本殖民联系在一起。如果按照上面的逻辑,有关日本殖民的考题,是否要和岛内存在的亲日氛围相吻合?事实不然,如下题: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总督府为确保糖厂取得稳定而便宜的原料,特别制定某项政策。唯蔗农认为这项政策妨碍市场竞争机制,造成他们的利益受损,因而群起反对,这项政策是:
A、扩大甘蔗的种植面积。B、制定原料采集区域。C、以现金收购原料甘蔗。D、引进外国优良蔗苗。
答案是B。试题背后潜藏的价值取向,事实上和苏联1920年代经济走势考题一样,是在批评干预市场机制的(日本殖民)政府行为。也就是无论对苏联、日本或中国大陆,命题组潜在坚持的价值逻辑是一致的。
两岸历史教科书的风格迥异,必然导致历史考卷的差异。但如果命题组有意避免,也可让考卷回归相对纯粹的历史事实的考核。
政治考试:两岸考卷差异大
两岸考卷更大的差异反映在政治(公民与社会)科目上。
公民与社会考卷,共39道单选题,占78分,11道多选题,占22分。全部是选择题。
如题:近年来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快速,但在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晚近批评者认为,“官二代”的群体,因“以权谋私”而得位居高收入顶端,呈现贫富差距恶化的现象,从社会流动与阶层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这是台湾“公民与社会”科考卷的一道题目,正确答案是“若要成为流动而开放的社会,必须降低家庭出身对于一个人的地位取得成就的影响力”。
台湾媒体的总结,今年公民与社会考题强调人权意识,如言论自由、隐私权等人权保障,检测的概念并不难,但考生要有耐心看完题目。
在大陆的考题中,更多强调的是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2014年江苏省政治考卷为例,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下列选项中,对二者关系认识正确的是:1、二者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2、二者都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3、国家法律依靠党的政策实施。4、党的政策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
A、1、2;B、1、4;C、2、3;D、3、4。
答案是B。这个题目带有鲜明的辩证唯物主义特征。台湾考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一般无法抵达正确答案的彼岸。
在台湾,牵涉到党与国家的辩证,考题这样出: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习近平强调打击贪腐,认为如果不严厉进行反贪腐最终必会亡党亡国。下列何种做法最符合中共体制运作的特色:
A、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动立法要求官(或党)员公布财产。
B、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动积极侦办所有涉贪的官(或党)员。
C、由中国共产党党中央主导对贪污官员的调查。
D、由国务院全权指挥军警单位严办贪官污吏。
这道台湾2014年公民与社会卷的考题,正确答案是C。
虽然强调言论自由,但对台湾岛内的民主政治,公民与社会卷也有反省之处。譬如下面这道题:
民意政治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原则之一,政府在制定政策时经常会强调对民意的回应性,下列有关不同民意表达方式的叙述何者为错误?
A、民众投票选出政治代表与官员是法律保障的民意表达方式。
B、随机接受叩应(call-in)的广播节目能反映民意的整体分布。
C、民众通常可透过投书各种媒体的方式来自由表达个人意见。
D、网路民调的样本代表性较差,很难用来反映民意的整体分布。
答案是B。台湾有名嘴文化,政论者在电台和电视台上针对政治与社会议题进行评论,听众或观众可以打电话叩应,发表自己见解。一般而言,多是政治立场较激进的人更愿意以这种方式发表观点。命题者认为,它不是民意整体分布的缩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