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的文笔

2014-07-24游宇明

杂文选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评职称人事职称

游宇明

朋友是一家国有体育产业集团的老总,前几天打电话给我,希望我帮他找一个能做办公室文秘的本科毕业生,要求头脑灵活,做事勤快,写作能力强。朋友要求的别的条件都比较容易满足,难就难在要求应聘者写作能力强。我接触过或指导过论文的毕业生不知多少,但真正称得上“写作能力强”的,真的很难找出来。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写作水平不高,他们所写的文章往往语病多、结构混乱、语意重复、不讲逻辑,有时一篇文章看完,不知道他们想要表达什么。

大学生写不出好文章,与现在的学习风气有关。我在一所二本高校混饭,有时真不知某些学生是如何考上大学的。他们上课也好,下课也罢,总是手机不离手,网络与游戏就像是他们的命,停一刻都不行。老师上课提问题,一个个都像木头人,有时点名让学生回答,学生还要反问老师刚才的问题是什么,让你哭笑不得。在这样的气氛下,学生又如何可以提高包括写作水平在内的专业技能?

往深处说,大学生写作能力低下,也与我们的人事与教育部门制订的“神仙”政策有关。我所在的省份历来以拥有深厚的湖湘文化自傲,然而,就是这个省,制定的职称评审政策却是作家、发明家不能在大学里评职称,评职称必须有所谓的学术论文、专著,而且文章还要上所谓的“C刊”。一定要有课题,课题越多,加分越多。最好是先进,“优秀事迹”上了中央级媒体可加多少分,上了省级媒体可加多少分。尤其“神奇”的是,该省规定:职称只在某个特定的领域有效,不能互转。结果,这里的大学出现了如此奇观:在大学里教写作课的极少有作家,所讲的写作理论都是教材上的;教新闻采访课的没有做过记者,所举的例子都是从报上抄来的;教法律审判课的没做过法官,所有的案例都是别人提供的。此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试验室里的花朵,在特定的一亩三分地以内好像鲜艳至极,但出了这一亩三分地,叶也蔫了、花也枯了。

人事、教育主管部门的一些做法,说到底是“懒政”、“钱政”。以学术论文和专著评职称,评委只要看纸上的材料就行,非常省事。规定不准职称互转,则与部门利益相关。评职称是要交不菲的评审费的,如果职称只在某个特定领域有效,那么你转一个领域就要评一次,主管部门实惠多多。

以往也有人感叹如今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差,他们一般都将其归咎于高校的教育理念与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些人不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当下的大学,高校是儿子,人事与教育主管部门是老子。高校有万千抱负,只要人事、教育部门念念紧箍咒,一切白搭。在我看来,高校的去行政化,首先要从政府部门的做法自利(制订对自己有利的政策)、不当干预开刀。

【原载2014年6月25日《教师报·文苑》】

插图 / 教育应去“行政化” / 佚 名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职称人事职称
农民评职称激发乡土人才的创造力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快递小哥评职称是社会进步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职称:追寻幸福中的成长
稻草人
人事
政坛人事变动
你不听我话……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