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的敬畏和偏见

2014-07-24张斌

杂文选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烧香槐树敬畏

张斌

高考前后,又是学生和家长们烧香祈福的时刻。在号称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安徽毛坦厂中学的北门东边一百米处,长着一棵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槐树,枝繁叶茂。这棵槐树被毛坦厂中学的学生和家长们视为“神树”。离校的前夜,到树下烧香跪拜的高三学生和家长络绎不绝。临近午夜时分,甚至还会排起长队。看那树下已堆积半米高的香灰,就知道其“热度”有多高。如果把这样的场景“放大”,我们会很容易看到:在那些知名的神庙灵宇里,数也数不清的高考学子和家长们纷沓而至,手持高香,念念有词……被高考折磨的人们在虔诚地顶礼膜拜,他们崇拜的不是知识,不是良心,不是担当,而是完全功利化的“金榜题名”。这实在是把“虔诚”、“崇拜”用错了地方。

前不久,我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教堂里参观时,正好遇到一位神学院的教授,他在白色的烛光下,面对着圣母玛利亚虔诚地礼拜。我不知道他具体在祷告什么,但是,他的一举一动都规规矩矩,认认真真,虔诚无比。我可以很清楚地判断出来,这是一位有信仰的人,他来教堂仅仅是因为有信仰,而不是因为外在的功利性目的。剑桥大学的朋友告诉我,学校有一大批这样的人,他们来教堂就是为了与上帝对话、净化自己的心灵。

人活于世,总要有所敬畏。那种人定胜天、肆意开发自然、野蛮掠夺自然的观点和做法早就应该被摈弃了。无论科学如何发达,我们总要思考“到哪里去”的问题。科学解决不了信仰的问题,而人又不能没有信仰。

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如果没有建构起支撑其发展的精神、美德和信仰的话,那么,这个国家或者民族无论如何都没有希望。国家如此,个人也是如此。

但是,人类在建构内在精神世界的时候,注定要走与追求外部的物质世界完全不同的路线。追求外部的物质世界,凭借的是向外求——科学定理,只要尽可能地用机器替代人的直接劳动,只要研制好生产流水线,工作效率就会提高,相应的目的就可以达成。然而,人类在建构自己内在精神世界的时候,必须眼睛向内,不断拷问自己:我要到哪里去?我怎样去那里?我现在在哪里?我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到达那里?这一切,都需要人们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自我。没有这种内在的建构,无论是一个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不可能走向理想的发展境地。

再回过头来看看那位认真做礼拜的教授,他这样做,其实是在与自己对话,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并用忏悔的方式,让自己坚持走正确的、行善的道路,这是一种自我监控。任何人的心灵完善都离不开自我监控、自我提醒。这种信仰,与我国众多的烧香拜佛行为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那些为了唯一的功利心而顶礼膜拜的高考生们该思考一下了,否则,即便进入理想的大学,往往也是迷茫的。

【原载2014年6月18日《中国教师报·网评天下》】

插图 / 佛祖也为难 / 吴文锋endprint

猜你喜欢

烧香槐树敬畏
七绝·门垂柳
学习三个敬畏,践行当代民航精神
写在六合金光寺
槐树的秘密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缺失
古柏
敬畏
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