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环境・示范基地・产业联盟

2014-07-24徐建国

中国科技产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核能产学研核电

创新环境・示范基地・产业联盟

编者按 :以“深化改革、协同创新、转型发展”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于 2013年 12 月 15 日在重庆市举行。来自全国政产学研界的 50 余位嘉宾和代表紧扣当前新的形势和任务,围绕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分别在“创新环境・示范基地・产业联盟”、“产学研金项目对接与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和“职业教育与产学研结合”五个分论坛作了经验介绍和精彩演讲,就如何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与产学研用结合,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大力提升我国协同创新能力,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为我国产学研合作工作更好地开展明确了方向,必将有力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本期“政产学研互动”栏目从中选取部分演讲内容进行精编,以飨读者。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部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主任 徐建国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要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虽大,但并不能沾沾自喜。18世纪初,清朝康熙年间,中国的经济总量与整个欧洲相当。19世纪初,中国的经济总量甚至超过了欧洲。可是经济总量大又如何?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海战中国都惨败!回顾近代发展史,中国不是输在经济总量上,而是输在科技落后上。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就

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采取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而应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推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关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早在 2006 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做出了全面部署,就是要大力加强五大体系建设:一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科教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三是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四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五是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点是要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应当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然而从总体上来讲,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全国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不到 30%,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收入的比重平均只有 0.93%,这与国外的很多跨国公司都相差太远。在发达国家 ,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研发投入占主营收入的比重一般在 3% ~ 4%,高的甚至达到 10%。所以 ,我国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必须大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深化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对此,2012 年中央 6 号文件和 2013 年国办发8号文件已经做出了系统部署。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积极协同,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企业创新的改革举措。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施优惠的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比如企业研发费用的税前加计扣除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二是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研发机构,目前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887 家 ;三是鼓励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科技部等部门推动建立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46 家 ;四是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现在每年中央财政投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40多亿元;五是创新国家科技计划支持方式,研究对企业研发“后补助”、建立创投引导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间接支持;六是搭建平台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研究制定,在高起点上参与国际竞争。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产学研合作的新发展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原党委书记 李 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部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时候,提出要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这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第一次写进中央工作文件。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一个新的提法,是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理论的一个新的发展。我想主要就产学研协同创新谈两点体会。

产学研协同创新进一步指明了产学研合作的方向,丰富了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的内涵

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产学研联合,到 90 年代的产学研结合,到前几年经常讲的产学研用结合,再到这次三中全会提出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这些术语的变化,既折射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标志着我们对产学研合作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1985 年,邓小平提出,“要进一步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所谓进一步,就是说在方针问题、认识问题解决之后还要解决体制问题,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时隔 28 年,重温邓小平这段讲话,我觉得讲得非常好。2013 年,中共中央在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当时的提法就是协作和联合。

1992 年,原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和中国科学院推出产学研联合开发,这是我国第一次在部委层面上组织实施产学研合作。1993 年,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

1995 年,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做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中指出,科技工作要把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作为首要任务,要继续推动产学研结合,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以不同形式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产学研用结合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号召建设创新型国家时提出的。2006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把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2012 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基本体制。

产学研用结合和我们过去经常说的产学研结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内涵有重要改变。这个“用”,首先是指应用,进一步强调了应用。技术创新是新技术的首次商业应用,没有应用就谈不上创新,而技术发展的规律表明,任何一项新技术在刚刚问世的时候往往都是不完善的,只有经过应用才能不断完善,不断成熟,最后才能实现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改变。其次是指用户,进一步强调了用户。用户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大量实践表明,用户直接参与产学研合作,不仅可缩短新产品从研究开发到投入市场的周期,而且能有效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成本。我国大型水力发电机组之所以能够实现从 30 万千瓦到 80 万千瓦的跨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用户在里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背景是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协同创新驱动战略。产学研协同创新适应了时代的潮流。当今世界创新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一个新的趋势。以美国为例,硅谷之所以能够成为创业者的天堂,能够诞生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苹果、惠普、英特尔这样一些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这一地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和互动。

与我们过去经常说的产学研合作相比,产学研协同创新一是进一步明确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指向,强调要把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特别是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产学研合作的主要任务,二是进一步明确了产学研合作必须走协同创新的道路,要最大限度地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体制、机制上使产学研各方能够更加紧密的结合,能够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各展所长,各得其所。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互动

首先,产学研协同创新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是经济的细胞和市场的主体,它对社会的需求最了解,对市场的反应最敏捷。任何一项科研成果只有通过企业的运作才能最终实现产业化,成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实践表明,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保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也才能使产学研合作各方在合作过程中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其次,产学研协同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使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一资源,也应当包括创新资源。产学研合作的本质是经济、科技、教育的结合,产学研合作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的过程是一个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因此,产学研协同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恩格斯多次讲过,一个需求往往比十所大学更能够推动技术的发展。所以,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越是要强调产学研合作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第三,产学研协同创新必须政产学研用互动。我一直认为,在中国推动产学研结合不但要在产学研的后边加一个“用”字,而且还要在产学研前面加一个“政”字,应当是“政产学研用”互动。这个“政”主要是指政府。在中国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三中全会在强调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后面又加了一句话“还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作用发挥好必须要定好位,既不能够缺位,也不能够越位和错位。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对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来说,主要就是要做好三件事情:第一,营造必要的环境,通过制定政策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必要的土壤、温度和水分;第二,提供必要的服务,通过发展科技中介机构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第三,要进行必要的监管,通过立法执法使产学研协同创新有一个好的秩序。

以金融为纽带推动“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发展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中国产学研投融资联盟执行会长 惠小兵

技术创新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但要实现技术创新,却需要各创新主体发挥各自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的演变,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组织协调作用,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金融在整个产学研体系中担当的服务者角色和发挥的“推进器”作用日益显著。

有了金融的介入,才能更好地使产学研的合作项目顺利进行直至成功。金融作为桥梁和纽带,能够把政策、产业、学校、研究机构、金融、应用各方资源聚集起来,形成“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项目推进模式,共同推动行业高标准的发展。

中国产学研投融资联盟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支持下,于 2013 年 8 月在深圳成立,其主要作用在于承接政府指导,充分借助国家金融扶持政策,发挥“金”的杠杆作用,推动行业快速成型发展。联盟成立当天便接受了建设银行及招商银行各 100 亿人民币的授信,并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为企业、高校、研究单位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持;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具备投资潜力的项目,搭建了产学研资源与金融资源密切合作的平台;为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服务和保障。

2013 年 12 月 2 日,在李克强总理和英国首相卡梅伦共同见证下,我以中国产学研投融资联盟执行会长的身份与英国政府贸易投资署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宣布共同创立全球数字娱乐联盟。这标志着全球数字娱乐联盟的成立和发展,已上升到中英两国国家层面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成为数字娱乐产业的世界性联合会。通过民间合作方式,实现了全球数字娱乐行业的顶层设计,使中国在数字文化领域里抢占到全球范围内的先机。

全球数字娱乐联盟可以发挥自身的平台优势,整合资源,运用“政产学研用金”的新模式,聚集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数字娱乐行业最顶尖的企业,形成跨界创新,跨行业合作,提升创意力、影响力和文化资本转换力,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实现创意、技术、资金、产品和市场的充分融合,打造全新的数字文化产业链。这必将会对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和中国的数字文化产业可持续地快速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3 年 12 月 14 日,在重庆举行的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第七次创新大会上,作为中国产学研投融资联盟执行会长,联盟与中国可见光通信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筹委会主任邬江兴院士签署了中国可见光通信技术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在可见光通信产业中“政产学研用金”这种新的合作模式的正式实施。

中国产学研投融资联盟正在从宏观与微观方面研究可行的、有效的模式,行成金融服务于“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创新机制,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作出积极贡献。

核能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快堆产业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万 钢

能源,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源问题尤为突出。由于我国在国际上的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大,支持经济的增长需要对应的较高能源供应增长。按近年情况来看,能源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比约为1∶1,即要维持我国 GDP 每年 7%~ 8% 的增长,就需要能源7%~8%的增长。在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占了 69%,包括煤、油、气在内的化石能源总共占 91%,水、核、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总计占比仅为9%,整体结构非常不合理。由于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使得我国的环境面临巨大压力,雾霾已经大范围、长时间在多个地区出现;在国际上,按照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承诺,到 2020 年单位 GDP 的CO2要减少排放 40%~ 45%,清洁能源的比例要达到15%,压力巨大。

从技术成熟度和未来发展看,我国的清洁能源可以由核能、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组成。发展核能,已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之一,并且具有很好的规模发展上升空间。

在 2011 年日本福岛事故之后,公众更加关心核电是否足够安全。同一些国家一样,我国也放慢了发展核电的步伐,政策从“积极发展”调整为“安全高效”。如今,福岛事故对全球核工业的影响逐渐清晰,世界对福岛核事故的认识也逐渐由感性回归理性,世界核电逐渐恢复平稳发展。尽管新建核电站数目相比福岛事故前大幅度减少,但世界核电装机容量依然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在 2013 年 6 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 “面向 21 世纪核能部长级大会” 上,来自 87 个国家和 7 个国际组织的约 500 名代表分析了福岛事故后的核电形势,认为:核能仍然是许多国家加强能源安全,降低化石燃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以及缓解气候变化效应的一个重要选项。

核能发展主要面临着经济性、公众可接受性和发展规模三个方面的挑战,为此应有相应的对策。

首先是核电经济性问题。核电的经济性,受到各国政府、工业界和社会民众的密切关注。2013 年,国家发改委关于核电标杆电价政策的出台,结束了核电“一厂一价”的定价机制,意味着核电发展从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每度 0.43 元的电价已经优于煤电电价,突出了核电的经济性,在另一方面也是给出了对核电的经济性要求。影响核电经济性的因素主要与设计方案、建造周期和技术成熟度等有关。福岛事故前,核电的经济性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核电的经济性也是核电发展的主要动力。但福岛核事故后,受到更高的安全标准和严格审评影响,世界在建核电站的工期有所延迟,工程造价也有一定程度的攀升。我国新建的三代核电造价也一定程度上高于二代改进型反应堆。从目前来看,通过优化设计、缩短建设周期、控制建设投资和降低运行成本等,可以有效较低核电成本,继续保持核电相对于火电的经济竞争力。

其次是核能公众接受性问题。长期以来,核能的公众接受性是一个关乎核电推广的关键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曾影响着核能的发展进程。历史经验表明,核事故的发生会引起民众的巨大恐慌,影响其对核能安全性的信心,从而阻碍核能的发展。在福岛事故前,根据欧盟委员会的官方民调机构于 2010 年发布的报告显示,56% 的欧盟公众希望保持现有核电机组或增加核电比重(相比 2007 年增加 7%)。但福岛核事故后,公众对核能发展的支持率下降。为提高核能公众接受性,在众多的应对措施中,保证核电机组安全运行、保持核电信息的公开透明以及让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成为各方认可的最为有效措施。近两年多来,拥有投运核电机组的国家普遍进行了严格的核安全检查或压力侧试,结合福岛核事故的经验教训提出具体整改措施,核安全水平得到切实提高。两年多来核电保持了良好的安全运行记录。但从根本上讲,核电站在安全性上必须做到实质性消除大规模放射性释放的可能,使得在堆芯熔化的严重事故情况下也无需厂外应急,这一点已经在国家发布的新的核电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实际上,我国正在发展的三代和四代核电技术,已经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是核能的规模可以发展到多大程度,铀资源是否可以支撑该发展。核能要成为主力能源,其装机规模应大约在总装机容量的 20% 以上。即使按目前的装机容量,核能总量也要达到2亿千瓦以上。根据工程院、科学院等的预测,到 2050 年我国核能总的发展规模应该达到4亿千瓦以上。由于一个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在60年寿期内就需要消耗1万吨天然铀,我国未来核能的发展如果全部采用压水堆,则需要 400多万吨天然铀来支撑。但现在全世界已经探明的可经济开采的铀储量仅为 600 多万吨。显然,我国核能的发展必须有另外的解决途径。

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发展快堆。以快堆为龙头的先进核燃料循环系统可以有效利用天然铀中占 99.3% 的铀 238,实现燃料的增殖,相比压水堆,可以将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 60倍以上。除此以外,快堆因可以焚烧长寿命的锕系元素,有利于核废物最小化的处理。快堆与压水堆匹配发展,可以实现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快堆越早实现工业化、商业化,核能发展的整体铀资源需求量就越低。按照我国热堆(我国是压水堆)、快堆、聚变堆的核能发展战略,我国现阶段应大力建造成熟的压水堆电站,并尽快完成快堆电站的工业示范,在 2030 年左右实现快堆的商用推广,以更多的快堆电站,克服压水堆后续发展面临的天然铀资源瓶颈问题,实现核能的大规模可持续发展。目前,中核集团正在以 2023 年左右建成示范快堆电站为目标,组织开展相关研发、设计和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快堆产业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开展研发、设计和设备研制。

总之,核能的发展经过多年的积累,技术已日臻成熟,第三代和第四代核电站均能很好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安全目标。同时,通过建立基于快堆的先进核燃料循环系统,可以在有限的铀资源下实现核能的大规模可持续发展。核能与水能、风能、太阳能有机结合,有望在保证能源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和雾霾天气的形成,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协同创新助推重庆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重庆市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杨 力 教授

优先发展中国自主创新医疗器械产业是降低医疗成本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90%以上的中高端医疗器械都是依赖进口,导致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加快提升我国医疗器械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从源头上降低医疗成本,惠及民生。

我们最开始做这项工作是从营造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环境开始的。重庆市把医疗器械的发展作为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重庆市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从 2009 年成立以来,踏踏实实地做了很多有利于产业发展,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实事。

建设协同技术创新体系:我们以基地为平台,联盟为纽带,国产医疗器械示范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重庆市医疗器械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发展。

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在联盟的协调和组织下,重庆市医疗器械领域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兴建市级工程中心两个、与企业共建六个;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与海扶、金山公司先后成立了产学研技术开发中心;重庆西山科技公司,重庆山外山公司与重庆邮电大学联合兴办的科研基地和大学生实习的基地,促使了重庆医疗器械行业建立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在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我们与重庆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合作,举办了多层次的交流合作活动。高校联合企业共同组建创新研发团队,攻克技术难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医疗器械,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持续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是科技部、卫生部结合地方政府共同开展的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的应用提升示范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科技惠民工程,主要是在十个省市、一百个区县、一千家医疗机构、把一万台国产的医疗设备应用到基层医院去。2010 年,国家十百千万工程正式启动,第一个示范工程就选中了重庆。在当时的创新产品展示会上,有 70 多家企业 300 多类创新产品参展,示范的产品被派送到基层医疗机构去。

从医疗器械产业来讲,主要就是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另外就是创新能力的提升;从医疗服务单位来看,他们的服务能力明显得到提高,尤其在重庆的一些边远山区,由于经济落后,有些医疗机构甚至只有听诊器这种简单的医疗设备,通过我们的十百千万工程,把很多医疗器械送到了基层医疗单位去,整个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此外,我们通过政府相关部门,优化政策环境,促进医疗器械的推广应用。我们在南川区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心电远程监测网络的平台,方便边远地区患者就诊。科技促进民生彰显了实效,助力解决了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促进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改善了就业环境。我们把千余台套的设备送到基层,为他们免费安装,全部设备都是由医疗器械企业捐赠出来,然后由项目专家送到基层医院去,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应用推广能力的提升,直接增加了医疗器械领域近千人的创业与就业。现在,我们正在开展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的应用评估,技术提升,再应用示范的工作,我们也正在考虑如何将创新国产医疗器械推向国际市场。

“环境增值”——开拓环境与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环境增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万锕俊

解决发展需求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单纯的靠限制使用、节能减排是远远不够的,是被动的。如何主动、积极地使环境与发展和谐共存,开创环境与发展的新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为此,我们从整个产业的视角,提出了“环境增值”及其产业技术的新概念和理论。其核心是倡导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增值和谐共存,号召从系统与整体上消除环境污染,使产业体系成为生态体系的一个环节,以生态系统的方式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摄入、流动、储存和排出,实现整体平衡,系统增值。就整个环境增值循环来说,任何能够保护及改善环境的技术及产业环节,均是环境增值技术及产业组成部分。环境增值联盟积极投身于促进国家环境增值产业技术进步,在全国倡导“环境增值”,推动建设新型的产业环境生态系统,促进我国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环境增值联盟成员单位目前具有诸多环境增值相关研究进展和成果,尤其是在藻类捕集 CO2,释放 O2 方面,增值新鲜空气,取得了明显的环境增值效应。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他们牵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核诱变改良微藻减排燃煤烟气中 CO2 的机理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藻油湿法提取和转化燃油技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 “纤维素生物质暗光发酵耦合产氢关键技术研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课题 “微藻减排燃煤烟气CO2 制取生物柴油研究”等 10 余项重要科研项目。

环境增值联盟将以推动我国环境增值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为目标,充实和发展“环境增值”理论体系,促进整个社会的“环境增值”理念的形成,打造产业生态系统;突破环境增值产业的技术瓶颈,建立产业链上下游的产学研信息、知识产权等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的绿色通道及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的平台;推动建立环境增值标准、评价、质量检测体系。促进成员单位的自身发展,推动我国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为人类的文明进程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核能产学研核电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第十四章 地狱之城——核能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例谈计算核能的五种方法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核能对节能减排做出了哪些贡献
揭秘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