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啼哭
2014-07-24傅桔红
傅桔红
观察《废墟中的孤儿》这幅图,想一想照片上的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会如何?联系照片中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老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战争使许多家庭支离破碎。是的,战争给人类留下的除了无尽的伤痛,还是无尽的伤痛;只要是战争硝烟的弥漫之处,无不是笼罩在哭声、火光、血泊之中。大家请看,这张照片就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这节课我们就来重温一下历史,把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罪行通过我们的笔端把它写下来,好吗?
毛豆:好呀!也就是说,今天我们是要看图写作文,是吗?
老师:是的,你们还记得看图作文的注意事项吗?
小丫:记得,看图作文,图画就是作文的依据,所以,首先要把图画的内容看清楚。画面上画的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怎样,都要弄清楚,不能漏掉一个细节。
毛豆:观察图画时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认真观察,分清主次。观察的方法一般是由上至下或从左至右,从主要到次要,从人物到景物等。因为观察有序,写出的文章才能有条理;观察细致,才能发现生动的情节和感动的细节;观察全面,写出的文章才能完整;分清主次,写出的文章才能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老师:说得好,看图作文,画意就是思维的定向,画意把握准了,思路才不会偏离。我们观察好画面后,还要注意什么?
小丫:我们还要动脑筋,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图上那些静止的人物、景象“活”起来。我们可以根据生活实情和自己的经验来构思情节,可以将画面中的情景安排到现实生活中。从而,使画面上的人物不仅有外貌、神态,还有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使画面上的景物有色彩,有声音,还可以根据需要,给人物安排适当的姓名,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老师:你们先看看,这张照片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更好呢?
小丫:我觉得首先要抓住照片的主体部分,然后,再围绕这一中心,采用由主体到环境、由近及远的顺序,观看照片的各部分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
老师:这样一观察,你们都看到些什么?
毛豆:我看到了一个男孩蜷曲双腿坐于被炸坏的铁轨中间,他的脸上黑黑的,穿着破旧的衣裳,坐在地上放声大哭。四周是被炸成废墟的火车站,月台建筑倒塌,钢架摇摇欲坠,远处破壁残墙,一片悲凉……
老师:这幅照片,把我们引入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是,它只是历史瞬间的一个具体场景,不是这段历史的全部,不能看出侵略者如何狂轰滥炸、屠杀无辜的全貌。因此,同学们要想写好这篇文章,还要注意什么?
小丫:我认为还要结合照片上的这个小孩及周围的环境来判断主人公的身份、年龄,想象故事的情节。
老师:说得对,想象是看图作文的翅膀。我们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让图上的东西“活”起来呢?
毛豆:我认为,可以根据照片所拍摄的人和景,想象与照片相关的故事,如照片中的孩子怎么到了这个地方?他为什么哭?他的家呢?他的父母呢?这个地方怎么没有人?人呢?照片中的房子、天桥、铁路原来是什么样子?这个小孩能活下来吗?他未来的命运怎么样?
老师:说得好!你们能不能以刚才所看到的东西为例,谈谈事情是怎样发生的?
毛豆:我想,故事应该是这样的: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火车站的候车室瞬间倒塌了。车站里那成千上万的人们惊惶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乱成一片。顿时,硝烟滚滚,血肉横飞。那孩子就是在这次的轰炸中唯一的幸存者。
老师:那故事的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呢?
小丫:结果可能是:这个孩子被人救起抚养长大。从此,他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成了维护和平的使者。他发誓,一定要号召全世界的人们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不让这样的历史悲剧重演!
老师:你们可真是生活的有心人,能结合自己的观察,联系历史背景,想到画面之外去,补充出细节,使静止的画面“活”起来。那我们怎样才能使这篇文章更完整生动一些呢?
毛豆:我想除了要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最好还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小丫:我觉得要注意用凄凉的景物烘托孩子悲惨的处境和命运。
老师:说得对!除了要注意再现当年战争的凄惨情景,还要注意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侵略者的憎恨,对孩子的同情,对和平的热爱与向往。只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更有可读性。现在就让我们拿起笔来,开始今天的习作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