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中小学生环境素养教育研究
2014-07-23邵纪军
邵纪军
【摘要】采用分级分层随机抽样的网络问卷方法,对重庆市北部新区星光学校200名中小学生环境素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四个层面分析了中小学生环境素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培养中小学生环境素养的主要途径。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微课”观摩和电子图片展示等手段,培养中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态度,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长大后成为有环境素养和责任感的城市公民。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小学生 环境素养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公民的环境素养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中小学校作为城市生态环境文明的重要窗口,中小学生环境素养水平的高低,将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文明程度。因此,选取典型学校为研究对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模清当代中小学生的环境素养状况,探索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如何潜移默化地培育和提高当代中小学生的环境素养,对于破解生态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的中小学生,借鉴《中学生环境素养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了一套围绕环境知识、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等环境素养指标的兼顾效度和信度的《中小学生环境素养网络调查问卷》,并以重庆北部新区星光学校的中小学生为测评对象,通过分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对200名中小学生环境素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中小学生环境素养状况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为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伦理、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等,调查方式为信息技术课堂环境素养网络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收回200份有效《中小学生环境素养网络调查问卷》。现状调查结果如下:
1.全校中小学生对学习环境科学知识,开展环境素养教育,参加环境保护各项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但生态环境知识仍然缺乏。统计结果分析表明,大多数中小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生态概念和环境热点比较了解,98.2%的学生听说过“酸雨”,96.2%的学生听说过“富营养化”,92.3%的学生知道“CNG清洁能源”,99.5%的学生知道“雾霾”。由于这些内容不论是在学校课堂上,还是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都比较高,所以学生们掌握的也比较好。但是,只有60.5%的学生知道“6.5世界环境日”,只有60.3%的学生知道“重庆市环境保护五大行动计划”,只有61.9%的学生知道“黄标车”环境保护标志,只有61.8%的学生知道“消落带问题”。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对很多生态环境知识还较缺乏,环境知识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通过环境素养教育,全校中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但环境伦理观依然淡漠。调查结果表明,98.7%的公民认为垃圾分类重要,也有高达99.1%的公民认为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会破坏生态平衡,这说明中小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还是比较清楚的。但是,回到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仅有40.3%的人听说过“人与其他生命物质都有平等的生存与发展权利”这个说法,关于“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与人类贪欲的膨胀密切相关”仅有55.2%表示赞成。
3.中小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高。有68.7%的中小学生认为当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状况比较严重,另有23.5%认为不太严重;在对环境问题的发展的关注度上,也有50.9%的公民表示只是偶尔关注,另有20.6%的人表示从不关注。
4.当前中小学生的环境行为还不能自律。调查结果显示,经常能做到随手关灯的公民占到82.9%,经常自带购物袋到超市购物比例只有29.8%,经常将“生活污水回用”的只有33.9%;经常使用一次性产品只有33.2%,有56.1%偶尔使用,从不使用的只有10.7%。
二、中小学生环境素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阶段中小学生环境素养教育远不能适应经济社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只有环保决策和教育管理部门重视生态危机意识的教育,才能真正把生态危机意识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起到提升中小学生环境素养的作用。
2.中小学生普通缺乏生态平等意识。所有的物种都是平等的,都拥有同等的天赋价值。用生态文明教育中小学生深刻认识到不仅人与人之间在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上要平等,而且人与其他生命物质都有平等的生存与发展权利,还要保护好后代人在生存与发展上的平等权利。中小学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与督促中小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养成关爱生命、不折花木、不乱踩草坪、爱护小动物等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反对虐待动物、吃野生动物的不道德行为。
3.中小学环境素养教育应该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现代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与人类贪欲的膨胀密切相关。落实到具体的日常行为,要求学生不追求奢侈豪华,远离奇珍异味,不铺张、不浪费,珍惜环境资源,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持之以恒。
4.许多中小学生环境意识淡薄,他们没有清醒地认识到生态危机的严重性,不知道世界及国家、地方的生态恶化现状。因此,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等信息技术教育平台,开辟专门的生态环境专栏,让所有中小学生都知道我们的地球已经满目疮痍,许多物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资源对我们来说已经非常稀缺,生态环境濒临崩溃,等等。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培养中小学生环境素养的主要途径
1.高度重视信息技术课程与环境素养教育相融合。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其进行环境素养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传授环境保护知识,培养其对保护生态环境,对人与自然的正确态度,进而形成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行为模式。开设环境信息技术课,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微课”观摩和电子图片展示等手段,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进行案例教学,如在上文字处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制作环保主题的电子小报,学动画创作时可以指导学生创作环保电子相册,举办校级环保类的公益广告创作比赛,开展“我是环保小卫生”“谁在乱扔垃圾”等环保主题的DV创作竞赛,让学生畅谈自己对环保的立场、观点和想法,加深学生对环境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的情感,使环境素养教育真正成为伴随中小学生成长的终身教育。endprint
2.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加强中小学校绿色环保教育。环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环境素养的培养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接受能力和学习精力的特点,分教育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最终提高其环境素养的整体水平。
中小学生环境素养与绿色学校环境目标的内涵相一致。结合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开展环保教育,开设环保讲座、课程和环保研究性学习活动,以环境情感、环境认知、环境化理、环境技能和环境行为为基础,围绕“知识、意识、技能、态度、参与”这五个方面来明确和完善绿色学校评价体系,提升学校绿色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以各级教育部门和环保部门齐抓共管的学校环境素养教育管理体系和中小学生环境素养水平的评价体系。
加强教学管理人员、教师环境素养的教学管理和技能培训。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以中小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开展以环境素养主题的优秀“微课”评选活动为抓手,对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环境素养教育和培训,营造一个热爱大自然的“绿色”校园环境,成为绿色环保的导师,从而使培养出的中小学生会带着全新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走向高级学校,成为具备环境素养的高级知识分子!
3.发挥班级博客在家校互动环境素养教育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讨论通过的《21世纪议程》强调“从小学到成年都接受环境与发展教育”,每个人终身都要接受环境教育。在对中小学生开展环境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家长的环境知识、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和整个家庭的环境素养,在提高家长自身的环保素养的同时,家长的“身教”胜于“言传”,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们成长为坚强的“环保小卫生”。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各个班级博客的战斗堡垒作用,搭建起学校与家长、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生态环境危机问题的网络平台,让大家意识到世界只有一个美丽的地球,提高家长们的环境素养。在班级博客中通过环保知识竞赛、环保征文、环保专题FLASH等形式,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环保习惯,如主动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自觉不使用或重复使用可回收塑料袋、尽量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尽量少驾驶私家车或尽可能多地选择公交和轨道交通方式出行、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等。
四、结语
现阶段中小学生环境素养教育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许多中小学生环境意识淡薄,普通缺乏生态平等意识,家庭环境意识教育仍比较薄弱。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微课”观摩和电子图片展示等手段,培养中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态度,引导他们从行动上参与环保,提升他们的环境素养,让中小学生带着全新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走向高级学校深造。
环境素养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而且是一种技能,是广大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开展环境素养教育,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合力,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使环境素养教育真正成为伴随中小学生成长的终身教育,长大成为有环境素养和责任感的城市公民。
参考文献:
[1]翟金德.论现代城市公民的生态素养及其培育[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6).
[2]王彬.关于建立中学生环境素养评估指标体系的思考[J].环境,2010,(S2):29-35.
[3]陈德权,娄成武.环境素养评价体系与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2):170-1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