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舍伍德•安德森作品中的母亲形象
2014-07-21周丹陆宏
周丹+++陆宏
舍伍德•安德森作品中,刻画了许多不幸的母亲形象。这些母亲要么在生活的重担下被家庭责任压得快要垮掉,要么在无爱的婚姻漩涡中挣扎。通过探析安德森自己生活的轨迹,来分析这些不幸的母亲形象。
舍伍德•安德森母亲形象可悲可怜不幸在舍伍德•安德森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可悲可怜的母亲形象。这些母亲们,要么整天忙于生计,靠一己之力养活一大家子人;要么在无爱婚姻的漩涡中痛苦挣扎,变得冷漠、疯狂甚至用死亡的方式来寻找最终的精神安慰。这些母亲形象的塑造和安德森本人的经历有关。他出生在俄亥俄州克莱德小镇上一个贫苦的家庭,家里一共兄弟姐妹6人。他的父亲欧文•安德森在联邦军队中服过役,整天耽于幻想,嗜酒懒惰,不能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母亲坚忍、勤劳,为了养活孩子们整天奔忙。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安德森一面感到父亲的无能使自己蒙羞,一面深深地同情可怜的母亲。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12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当过工人、士兵,曾在俄亥俄州开办油漆工厂,直到1916年才开始发表小说。家庭生活的痛苦,成为安德森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他以极大的同情在自己的作品中刻画了一个又一个不幸的母亲形象。就像《小城畸人》开篇写到的一样“谨以此书纪念我的母亲”。
《小城畸人》中的《母亲》一章,刻画了乔治•威拉德的母亲伊丽莎白•威拉德这个人物,她是典型的不幸母亲的代表。她年轻的时候梦想着当一名演员,梦想破灭后,经历了几段感情之后,嫁给了自己并不中意的汤姆•威拉德。旅馆生意的不景气,加之对丈夫的日益失望情绪,把她变成了一个病怏怏、失去生命活力的行尸走肉一般的不幸女人。她和丈夫之间互相厌恶,甚至都不愿意见到对方。她整天如幽灵一般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偶尔出现在走廊或者旅馆的其他地方。作为一个女人,她的人生已经失去了奋斗目标,婚姻也变得千疮百孔。作为一个母亲,她在儿子面前总是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想用母爱来保护自己的儿子,却总是适得其反。在《死》一章中,伊丽莎白以死亡终结了自己不幸的一生。在所有的希望都破灭的时候,也许只有这种方式能让她得到最终的解脱,并维护住她仅剩的一点尊严。
《林中之死》中,刻画了一个母亲更为悲惨的人生。主人公格雷姆斯夫人少女时代就过着极为不幸的生活,她在一对德国裔夫妇经营的农场里干活,遭到男主人的糟蹋和女主人的虐待。在遇到了自己后来的丈夫贾克•格雷姆斯以后,她对未来的婚姻生活满怀希望,憧憬着幸福生活。然而婚后,她发现贾克是个不务正业又时常偷鸡摸狗的人,尤其是儿子长大以后也不争气,与其父亲一模一样。他们爷俩有时一块喝得酩酊大醉,有时一起离家出走、在外鬼混,有时还一起干盗马的营生或着偷鸡摸狗的事情。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她没有放弃这一家人,默默忍受生活带给她的所有苦难和煎熬。她恪守妇道,勤俭持家,是典型的贤妻良母。然而,她所有的忍耐和坚持并没有换来丈夫和儿子的爱和理解。他们自私地抢走她辛勤劳动的成果,从不问她的意见。就是这么一个勤劳、善良、可怜的老妇人,最终却以孤独死去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她死在冬天的树林中,死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只有几条狗围着她打转,仿佛是“一种死亡的礼仪”。她的丈夫和儿子并不会因为她的离去而感到悲伤,甚至都不会去缅怀她的逝去。人生之大不幸,也莫过于此吧。
《小城畸人》中《虔诚》一章中,刻画了另外一个不幸的母亲——凯瑟琳•本特利。她是本特利种植园的主人耶西•本特利在城里娶的妻子。耶西的兄弟们在战争中战死之后,被父亲叫回家里经营种植园。凯瑟琳•本特利便跟随丈夫来到种植园生活。丈夫对她非常刻薄,让她干和邻居女人们一样的活儿。她在种植园帮助挤奶,为男人整理床铺,还要给他们做饭。有一年的时间,她每天从太阳出来感到深夜,后来生了一个孩子就死去了。关于凯瑟琳•本特利的故事,在书中交代的很少。但从短短的几句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女人悲惨的一生。她跟随丈夫来到不熟悉的环境,干着和农妇们一样粗糙的活计,得不到丈夫的关爱和疼惜。丈夫一心只想着如何经营他的种植园,醉心于他的宗教信仰。把本该留给妻子的温情都留给了执着的宗教追求。和这样的丈夫生活在一起,很难说她的生活是幸福的。作为一个可怜的女人,在生下了自己的孩子之后便撒手人寰了。她的不幸又同样传到了自己的孩子——路易丝•本特利身上。路易丝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缺乏父母的疼爱,变得神经质起来。她嫁给了当地的银行家约翰•哈迪。然而在婚姻中,她发现还是不能找到她心中期望的爱和温情,所以她变得愈加神经质。儿子的出生更是让她恼火,她对丈夫严厉地说,“要是女孩儿,为了她,世界上没有我不愿意做的事”就像当初她的出生,让她的父亲不痛快一样。她心中得不到爱,也不想把爱留给自己的儿子,所以她和儿子之间很难形成一种亲密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舍伍德•安德森.小城畸人[M].刘士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7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