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2014-07-21郭婺,周洪江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郭婺,周洪江

摘要: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创新实施了“职业引导、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通过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等方法,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把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融入培养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电气化铁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47-03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打破学科体系结构形式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全面收集社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根据职业岗位和企业的要求,与合作企业一起共同制定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课程内容,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推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为哈尔滨地铁公司开设了订单培养班,实施现场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直接感受职业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通过校企合作,引入电气化铁道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共同开发建设专业课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强化实训教学,开设专项技能训练课,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学院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实现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100%。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平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轨道交通行业,与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培养从事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安装、检修与维护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三年建设,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深化“职业引导、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完善融实训实习、技术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服务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成为铁道电气化领域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的中心,将本专业建成省级特色专业。

二、创新合作体制,建立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

建立和完善专业层面的校企合作体制和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整合双方资源,共同参与专业教育教学和专业建设,共同进行科研技术研发,实现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目标。加强与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组建电气化铁道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会根据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制定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研究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培训与合作方面的工作事宜,完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长效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三、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机制,全面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共享人力资源。即学校专业带头人与企业技术专家共谋专业建设,企业能工巧匠和学校骨干教师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共享设备资源,即学校和企业共享实训基地(学校)与生产车间(企业);共享成果资源,即校企在生产技术成果(企业)和科研成果(学校)方面实现共享。[1]

根据企业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在学校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与企业合作建立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有效衔接。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专业委员会统一指导下,将教学计划制订、教学过程实施以及教学成果评价的教学全过程融为一体。学生在合作企业进行轮岗,聘请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进行业务指导,按照企业员工标准进行考核,并确保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所有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2][3]通过学校与行业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企业专家、优秀毕业生代表、专业教师共同分析电气化铁道技术人员在企业中的典型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确定本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系统化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见图1。

四、按照行业企业标准,确定专业课程标准,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加强与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按照轨道交通行业技术标准,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为基础,建设专业核心课程。依据职业岗位要求,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制定课程标准;结合生产实际要求,设计开发相应的学习场所;制定符合职业行业标准的能力训练考核标准。重点建设《接触网》、《牵引变电所》、《接触网工技能鉴定训练》、《变配电室值班电工技能鉴定训练》、《电力线路工技能鉴定训练》五门优质核心课程。三年内将《接触网》、《牵引变电所》、《接触网工技能鉴定训练》三门课程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将《接触网》建设成为省级标准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与企业专家、兼职教师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利用三年时间,完成课程体系中所有专业课程的校内讲义编写,优化五门核心课程的工学结合教材,并与国内知名出版社合作出版。

五、建立工学结合校企评价体系

与企业共同制定质量评价体系,和企业一起采用走访调研、现场考察、师生座谈、问卷调查、社会反响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学生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此外,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同参与对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教学文件、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有效统计与分析,查找问题根源,寻求解决办法,以作出相应的判断,进行适时调控,形成闭环系统,使教学运行处于最优化状态。

六、结论

经过建设,电气化铁道专业将形成“职业引导、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建成学生德育考核评价体系,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学习与工作、实习与就业的对接。完成五门专业核心优质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完善配套教材建设,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等.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胡敏强,程明,李扬.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知识体系框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44-46.

[3]华红艳,齐桂森.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定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157-15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2年度研究课题《构建校企共同育人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项目编号:GZD1212005)。

作者简介:郭婺(1980—),女,博士研究生,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部主任,讲师,研究方向:牵引供电系统,大型电机运行等。endprint

摘要: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创新实施了“职业引导、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通过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等方法,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把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融入培养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电气化铁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47-03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打破学科体系结构形式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全面收集社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根据职业岗位和企业的要求,与合作企业一起共同制定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课程内容,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推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为哈尔滨地铁公司开设了订单培养班,实施现场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直接感受职业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通过校企合作,引入电气化铁道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共同开发建设专业课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强化实训教学,开设专项技能训练课,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学院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实现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100%。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平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轨道交通行业,与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培养从事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安装、检修与维护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三年建设,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深化“职业引导、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完善融实训实习、技术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服务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成为铁道电气化领域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的中心,将本专业建成省级特色专业。

二、创新合作体制,建立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

建立和完善专业层面的校企合作体制和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整合双方资源,共同参与专业教育教学和专业建设,共同进行科研技术研发,实现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目标。加强与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组建电气化铁道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会根据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制定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研究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培训与合作方面的工作事宜,完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长效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三、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机制,全面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共享人力资源。即学校专业带头人与企业技术专家共谋专业建设,企业能工巧匠和学校骨干教师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共享设备资源,即学校和企业共享实训基地(学校)与生产车间(企业);共享成果资源,即校企在生产技术成果(企业)和科研成果(学校)方面实现共享。[1]

根据企业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在学校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与企业合作建立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有效衔接。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专业委员会统一指导下,将教学计划制订、教学过程实施以及教学成果评价的教学全过程融为一体。学生在合作企业进行轮岗,聘请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进行业务指导,按照企业员工标准进行考核,并确保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所有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2][3]通过学校与行业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企业专家、优秀毕业生代表、专业教师共同分析电气化铁道技术人员在企业中的典型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确定本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系统化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见图1。

四、按照行业企业标准,确定专业课程标准,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加强与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按照轨道交通行业技术标准,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为基础,建设专业核心课程。依据职业岗位要求,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制定课程标准;结合生产实际要求,设计开发相应的学习场所;制定符合职业行业标准的能力训练考核标准。重点建设《接触网》、《牵引变电所》、《接触网工技能鉴定训练》、《变配电室值班电工技能鉴定训练》、《电力线路工技能鉴定训练》五门优质核心课程。三年内将《接触网》、《牵引变电所》、《接触网工技能鉴定训练》三门课程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将《接触网》建设成为省级标准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与企业专家、兼职教师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利用三年时间,完成课程体系中所有专业课程的校内讲义编写,优化五门核心课程的工学结合教材,并与国内知名出版社合作出版。

五、建立工学结合校企评价体系

与企业共同制定质量评价体系,和企业一起采用走访调研、现场考察、师生座谈、问卷调查、社会反响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学生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此外,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同参与对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教学文件、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有效统计与分析,查找问题根源,寻求解决办法,以作出相应的判断,进行适时调控,形成闭环系统,使教学运行处于最优化状态。

六、结论

经过建设,电气化铁道专业将形成“职业引导、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建成学生德育考核评价体系,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学习与工作、实习与就业的对接。完成五门专业核心优质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完善配套教材建设,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等.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胡敏强,程明,李扬.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知识体系框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44-46.

[3]华红艳,齐桂森.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定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157-15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2年度研究课题《构建校企共同育人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项目编号:GZD1212005)。

作者简介:郭婺(1980—),女,博士研究生,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部主任,讲师,研究方向:牵引供电系统,大型电机运行等。endprint

摘要: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创新实施了“职业引导、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通过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等方法,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把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融入培养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电气化铁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47-03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打破学科体系结构形式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全面收集社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根据职业岗位和企业的要求,与合作企业一起共同制定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课程内容,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推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为哈尔滨地铁公司开设了订单培养班,实施现场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直接感受职业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通过校企合作,引入电气化铁道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共同开发建设专业课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强化实训教学,开设专项技能训练课,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学院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实现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100%。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平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轨道交通行业,与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培养从事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安装、检修与维护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三年建设,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深化“职业引导、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完善融实训实习、技术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服务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成为铁道电气化领域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的中心,将本专业建成省级特色专业。

二、创新合作体制,建立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

建立和完善专业层面的校企合作体制和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整合双方资源,共同参与专业教育教学和专业建设,共同进行科研技术研发,实现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目标。加强与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组建电气化铁道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会根据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制定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研究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培训与合作方面的工作事宜,完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长效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三、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机制,全面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共享人力资源。即学校专业带头人与企业技术专家共谋专业建设,企业能工巧匠和学校骨干教师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共享设备资源,即学校和企业共享实训基地(学校)与生产车间(企业);共享成果资源,即校企在生产技术成果(企业)和科研成果(学校)方面实现共享。[1]

根据企业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在学校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与企业合作建立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有效衔接。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专业委员会统一指导下,将教学计划制订、教学过程实施以及教学成果评价的教学全过程融为一体。学生在合作企业进行轮岗,聘请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进行业务指导,按照企业员工标准进行考核,并确保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所有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2][3]通过学校与行业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企业专家、优秀毕业生代表、专业教师共同分析电气化铁道技术人员在企业中的典型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确定本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系统化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见图1。

四、按照行业企业标准,确定专业课程标准,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加强与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按照轨道交通行业技术标准,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为基础,建设专业核心课程。依据职业岗位要求,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制定课程标准;结合生产实际要求,设计开发相应的学习场所;制定符合职业行业标准的能力训练考核标准。重点建设《接触网》、《牵引变电所》、《接触网工技能鉴定训练》、《变配电室值班电工技能鉴定训练》、《电力线路工技能鉴定训练》五门优质核心课程。三年内将《接触网》、《牵引变电所》、《接触网工技能鉴定训练》三门课程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将《接触网》建设成为省级标准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与企业专家、兼职教师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利用三年时间,完成课程体系中所有专业课程的校内讲义编写,优化五门核心课程的工学结合教材,并与国内知名出版社合作出版。

五、建立工学结合校企评价体系

与企业共同制定质量评价体系,和企业一起采用走访调研、现场考察、师生座谈、问卷调查、社会反响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学生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此外,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同参与对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教学文件、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有效统计与分析,查找问题根源,寻求解决办法,以作出相应的判断,进行适时调控,形成闭环系统,使教学运行处于最优化状态。

六、结论

经过建设,电气化铁道专业将形成“职业引导、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建成学生德育考核评价体系,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学习与工作、实习与就业的对接。完成五门专业核心优质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完善配套教材建设,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等.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胡敏强,程明,李扬.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知识体系框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44-46.

[3]华红艳,齐桂森.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定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157-15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2年度研究课题《构建校企共同育人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项目编号:GZD1212005)。

作者简介:郭婺(1980—),女,博士研究生,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部主任,讲师,研究方向:牵引供电系统,大型电机运行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