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校企合作“创业式”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

2014-07-21付淼李国政王纪中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校企融合学校

付淼 李国政 王纪中

随着校企合作“创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校企合作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校企文化的相互融合。从校企文化融合的背景进行分析,指出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并对当前校企文化融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最后提出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的实现所需做的努力。

校企合作文化融合人才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高校教育的模式也在不断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地进行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最终的归属点就是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具体地说,就是要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很多的高校也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地创新,探索出校企合作“创业式”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获得去企业实践的机会,了解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学校也可以为企业培养更加专业的人才。

一、校企文化融合的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产业都对其技术进行升级,结构进行调整,这也使得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产生了变化,如何培养出适合当前企业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为高校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以前的人才培养没有结合企业的需求,比较盲目,只是根据学校本身的情况设定培养模式,导致很多的毕业生不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企业也得不到所需要的人才,这样教育资源就没有发挥其很好地作用,导致资源浪费。而在当前的这种校企合作“创业式”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不仅仅是岗位对节上进行合作,校企的文化也进行深度的融合,这样高校培养的学生才能真正的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收到高校和企业的广泛认可,其后的发展也当是生机勃勃。

二、校企文化融合的意义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在高校人才的培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学生的培养,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最优分配,有利于学校的长足发展,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不断完善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校园和企业文化的相互融合,使得学生得到了很好地熏陶,学生在校园里就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可以去了解相关专业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对于个人素质的要求,在学习中不断地去完善,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很好地缩短校园与企业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由学生向企业职员的快速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2.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师职业实践能力

校企文化的融合,不仅仅可以使学生和企业受益,更加有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校企文化的深度结合要求老师去了解相关企业的文化,使教学工作向企业需求贴近,这样老师在教学中就会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學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校企文化的融合,可以丰富校园文化,丰富教育资源,教师了解更多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校企合作的长期有效进行,也会促进教师在校企合作中不断地寻求创新,不断提高自身职业实践能力,使校企合作呈现良性循环的景象。

三、校企文化融合的成果和问题

就目前来说,校企文化融合已经在很多的高校进行了尝试,由于操作方式等因素的不同,使得校企合作在不同的学校有着不一样的结果,有的取得了很丰硕的成果,当然校企合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校企文化融合的成果

校企文化进行交流是当前高校教学的一种利于学生发展的趋势,很多学校具有“双师”教师队伍,就是在平时的任教老师中,既有高校的专业老师,也有企业的精英骨干,理论课程由学校的专业教师进行传授,实践教学则有企业精英骨干来完成,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到更加全面的东西,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使校企合作过程没有过渡。校企文化的融合对于高校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创业,有利于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校企文化结合使学生受到校园和企业文化的共同熏陶,既可以学到全面的知识,也能更早的接触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的学生会深受企业的欢迎,更好的适应工作,也能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对于企业的人才培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的问题

校企文化融合虽然在很多方面的取得丰硕的成果,但是在两种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努力完善的。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冲突,下面简单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校企文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不同

高校文化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学校的所有资源,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才,高校文化的最终的价值观是追求最大的社会利益,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是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获得最大利润。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企业文化更加强调的是团队协作的能力,不断地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校企文化建设的内涵不同

学校文化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锻炼学生的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企业文化则更加注重团队的协作精神和责任感。学校文化的使命是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对学生进行教育,鼓励学生个性化成长,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很好地传承;企业文化则是一种经营文化,更加的注重实践,对个人的责任感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管理相结合,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就是企业日常经济运作与发展。企业文化归根结底是为企业的服务的,与校园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校企文化较难的融合点。

四、如何更好地促进校企文化深度融合

1.实现校企精神文化的融合

要实现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精神的融合显得十分的重要,高校在日常教育中要顺应企业文化的要求,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使校企文化相互融合,也可以丰富高校文化的精神内涵。

2.实现校企制度融合

校园和企业的制度肯定存在着差异,校企制度文化相互融合就要求高校在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吸收企业的好的建议,完善教育制度,使制度更加的规范和标准,在实践课程中,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制度,使学生提早感受企业文化,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

3.实现校企活动文化融合

学校要充分利用每一次活动的机会,与企业进行合作,使专业文化与职业文化相互融合,在活动期间充分利用企业所能提供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仿真职场,让其感受企业的氛围,还有就是鼓励老师去企业挂职,引进企业优秀骨干到校任教。通过这样的双向互动,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鹏飞,应晓清.基于“教学工厂”模式的高职校企文化融合实践探索[J].职教通讯,2012,(20).

[2]熊建云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途径的探析[J].科技信息,2011,(31).

[3]陈文海.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8.

课题项目:经济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创业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校企融合学校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校推介
奇妙学校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