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14-07-21杨荻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4年10期
关键词:内审部门责任

杨荻

高校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杨荻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执行审计整改不到位、审计结果运用的面太窄、“先审后离”的原则难落实、审计结果不公开等问题十分迫切。影响审计结果运用的原因主要是:高校一般缺乏审计结果运用约束机制,高校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高校审计人员力量薄弱,审计质量不能保证。因此,加强审计结果运用应该从建立国家法律法规和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健全高校内审机构,提高高校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强化任中审计,保证审计结果运用的实效性;探索建立统一、科学、完善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保障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入手。

高校;审计结果;现状;运用;建议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一个个分校区的建立,高校办学资金翻倍增加。“一栋栋房子建起来,一个个干部倒下去”这句话是对高校腐败现象的真实写照。为什么高校会内部审计年年审,问题还是年年发生呢?答案就是审计结果运用上出了问题。针对目前高校“重审计形式,轻审计结果运用”的情况,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以抛砖引玉。

一、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现状

1.执行审计整改不到位

有些容易整改的,就改正,牵涉到太多利益的,就不改,蒙混过关;有的只是写了书面整改报告敷衍审计机构;有的甚至按惯例办事、该咋干还咋干,对审计整改问题不予理睬。

2.审计结果运用的面太窄

主要集中在对人的评价上。目前主要是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在利用审计结果,这些部门在任用干部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把审计结果运用作为参考依据。而其他方面,如:部门的管理、年度部门预决算审计、部门财务收支审计等审计结果运用较少。

3.“先审后离”的原则难落实

实际工作中,大部分高校实行“先离后审”的经济责任审计程序,这个程序的执行不利于调动被审计单位配合审计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后期整改,更不利于监督和考核干部。

4.审计结果不公开

实际工作中,大部分高校只有审前公示,公开审计结果都没有做到。审计报告出来后,只有被审部门领导看过,分管院领导知道,高校其他人员根本不知道被审部门的审计结果,从而不利于后期整改和群众监督。

二、影响审计结果运用的原因

影响审计结果运用的原因主要是:高校一般缺乏审计结果运用约束机制,高校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高校审计人员力量薄弱,审计质量不能保证。

1.缺乏约束机制

首先,高校内部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由于高校没有和审计结果运用配套的制约制度,造成审计结果运用和相关责任人及责任部门的工作业绩、经济效益考核制度脱节,对拒不执行审计结果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缺乏责任追究制度,奖罚不明,干好干坏一个样。

其次,内部审计机构缺乏后续审计制度。很多高校内审机构是为了设置而设置,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内审机构仅日常审计任务就要日夜兼程方能完成,别指望制定后续审计制度开展后续跟踪审计了。

2.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不够紧密

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尽管都要运用审计结果,但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还没有达到经常化、制度化,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没有达到合为一体,影响了审计结果运用作用的发挥。

3.审计人员力量薄弱,审计质量不能保证

大部分高校审计处只有3人左右,很多高校是审计和纪委、监察合署办公,真正的审计人员更少。高校的办学规模和审计人员的比例不协调,审计人员涉及的审计项目有部门预算审计、基建项目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好几种类型,而仅是其中一个类型经济责任审计内审人员就应付不过来了。一般情况下经济责任审计是集中审计,只靠内审人员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审计工作,在影响审计的效率、工作质量的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审计结果的运用。

三、加强审计结果运用的建议

1.建立健全国家法律法规和高校内部审计制度

随着依法治国观念的深入人心,依法审计成为高校内审人员的共识。因此,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法规规章对高校审计机构开展审计业务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既是高校内审机构开展工作的依据,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此外,高校审计机构还需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更强的配套实施的审计工作细则,以利于开展审计工作。

2.健全高校内审机构,提高高校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高校内审机构建设。首先要保证内审所需的人员编制,在此基础上再建设和造就高校内审人员队伍。要不断提高高校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高校内审人员要紧跟国家形势,不断更新审计观念,不间断进行专题培训和后续教育,围绕财经、法律、工程、管理、计算机等方面,在实践中锻炼实战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理论素养。高校内审人员可以通过集体讨论交流的形式,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审计的难点和疑点问题,提高内审人员的动手和研究能力,从而提高内审人员的洞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3.整合各种力量,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首先,采用内外审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审计。充分利用社会审计机构,如审计事务所、会计师所等,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其次,用一种类型部门预算审计覆盖其他方面审计任务。主要将一种类型的审计内容涵盖其他几个方面任务的审计内容(如财务收支方面、经济责任方面等)。通过一次审计出多项审计成果,从而避免多头安排审计任务。接着,采用分批审计的办法。在全面审计基础上突出重点,每年轮流对部分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重点审计,最终实现高校内部所有部门都审一遍,避免重复审计。最后,建立审计全程质量控制制度。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严格把握好每一个审计环节。

4.加强任中审计,确保审计结果运用的实效性

采用任前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关注拟调任或将离开原任职务的领导干部,采用由组织部门负责提前通知审计部门,由审计部门来进行任前经济责任审计的办法。通过审计,学校摸清了被审部门的家底、认定了原任领导的事实和数字、以此为依据来划分新旧领导干部的责任,为组织部门管理领导干部提供依据。

随时进行专项审计调查。高校内审机构要根据群众反映强烈的事项和领导关注的特殊情况,随时可以进行审计调查,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提供有效信息,以突出审计重点。

5.建立统一、科学、完善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保障审计结果运用

首先应当细化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搞清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针对相应内容,要制定相应的经济责任考核指标,并将其量化;其次,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审计评价应根据单位的性质、业务类型,制定相对应的评价标准,使审计评价客观、准确、全面,从而为科学运用审计结果创造条件。

6.健全审计结果运用工作制度,完善审计结果运用的形式

首先,建立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审计结果公开的目的,考验审计部门审计质量的同时,也是公布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改善党群干部关系,得到群众监督的同时,促进被审单位对审计查出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高校审计结果公开的方式,可以采用在大会上宣读的形式,向被审计单位教职工公布;或者在中层干部会上采用通报形式向被审部门公布。当然,保密性的除外。其次,建立审计结果通报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关注,高校审计部门每年将审计结果归纳、总结,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原因剖析和根源挖掘的基础上,提出审计建议,可以采用书面审计结果综合分析报告的形式,经学校审批后,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接着,完善整改情况信息反馈制度。审计结果下发给被审单位后,高校审计部门要及时了解和检查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结论及后续整改的情况。可以通过向被审计单位发送审计建议书、召开专题会议等形式来进行。最后,将审计结果运用和高校干部的任前公示两者有效结合起来。

7.建立完善审计结果运用问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首先要实施告知承诺制。由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负责,在干部任职初期明确告知干部应履行的经济责任;其次,建立高校经济责任追究制度。在干部任期届满或离开岗位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进行问责,问责是告知承诺制的重要配套措施。

8.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协作联动

首先各部门共同参与讨论年度审计工作重点。在审计工作第一环节,制定审计方案中发挥各部门合力。在明确各部门职责的基础上,纪检、审计、组职人事、财务等部门在审前互通干部监督管理中的有关信息,为搞好审前调查打好基础;其次,联合召开进点会,在审计进点时,各部门派人员参与;接着,及时介入予以协调解决,在审计中遇到阻力和审计手段难以核实的问题时,各部门派人员共同解决问题;最后,及时对审计结果加以利用,同时及时向审计机关反馈结果利用情况。在审计结束后,及时反馈信息,以利于后续审计监督。

[1]朱生利,黄秋菊,张燕.关于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探讨教育系统廉政探索,2012.5.

[2]徐剑.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内审部门责任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