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售的文化不是真文化
2014-07-21
卷首语 EDITORIAL
兜售的文化不是真文化
很多年前,我会把“汽车文化”这个词时常挂在嘴边,就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干的是“汽车文化”的事,动不动就能从嘴里蹦出来的“日本汽车文化”、“欧美汽车文化”,自以为是多么崇高的事业,自以为别人是多么的不能认知汽车的本质。这些年下来,恰恰相反,我越来越不敢提及“汽车文化”这个词汇,见过了太多,就知道“文化”这个词背后其实承载着非常厚重的东西,需要有无数的积淀才能被允许提及。
大概在2005年左右,我就以一个撰稿人的身份进入到了汽车传媒的行业中,那时候负责跟我联系的编辑给我了一份EXCEL表格,表格中是国外众多汽车网站的登录名和密码,其中以汽车品牌官方网站为主,从那里面我可以找到众多新车及老车的历史资料和图片,而且还是官方的。在2005年那个时间点,没有这么火热的试车活动和新车输入的时候,这个EXCEL里能够找到的内容足够支撑一本杂志或者某些网站新闻的输出。那时的我,以为这个就是汽车文化的重要输出口。
再后来,一个叫做worldcarfans的网站诞生了,起初只专注于germancarfans的网站经过慢慢积累构建起了这个以全球范围新车为内容点的新闻网站,恰恰是这个网站后来成为了国内众多汽车网站新车资讯重要获取渠道。你打开这个网站,还能看到很多中文的广告出现在该网站的广告栏。这里在今天仍然是全球汽车资讯的最新最全的渠道。
还有一个叫做Wiki百科的英文网站,开开关关很多次,但在它的搜索栏里输入任何一款车型的具体型号,它里面会呈现出很多关于这款车的历史资料,在一些关键的点上,它都会给出一个信息的出处。这里大概是最便捷的汽车历史资料的搜寻口,所以在一段时间内,你能够在国内杂志和网络上看到的关于一些汽车的历史,有很多都是从这里翻译过来,不管那些人愿不愿意承认,事实就是如此。这时的我以为,汽车文化应该是被翻译过来的。
直到有一天,当我和同事正在户外工作的时候,从我们身旁路过的两位大约六七十岁老大爷的对话让我顿然醒悟,A:“斜着的‘H’是本田,竖着的‘H’现代”;B:“不对,我孙子给我说的是斜着的是现代,竖着的是本田”。多么熟悉的对话,当我从脑子里仔细搜索这个桥段的时候,才发现那还是小学生时代对汽车的造型有着痴迷追求的我,开始对汽车学习时最初始的问题,我也有理由相信这是每一个热爱汽车的读者在经历汽车品牌认识过程中必然要问的一个问题。
令我惊讶的并不是这个问题在我汽车传媒行业工作多年后还能被听到,而在于这两位退休前不会问及汽车还会有差别,退休后开始享受生活的老爷爷却能够在汽车的世界里去努力认知汽车品牌的心态。我们总在问汽车文化的力量有多大,总想去汽车销量数据中找到答案,我恰恰觉得应该在信息的末端去找答案。
文化是一个可怕的词汇,当很多人知道用故事来作营销的时候,就是开始了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同事老卢给我们讲,他五岁的女儿已经能够认识路边的三菱汽车,并时不时地冒出长大后要给爸爸买台三菱的梦想蓝图。相信你们的身边也有如此的例子,所以我们不禁要去感叹汽车带给人类的改变。
其实不管是那个EXCEL,还是worlcarfans,抑或是Wiki百科英文版,都只能证明我和汽车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于彼此相互认识的浅层面。如果有一天消费者不再需要汽车媒体,凡是买车的人都能够以自身在各个4S店试驾之后的感受作为买车依据(现在大多数人其实就是这样,只是因为开过的车还不多,对自己的判断半信半疑罢了),就像今天的你在买牙膏时不需要哪个媒体来指点你一样,那时的汽车文化真的就不用被我们常常挂在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