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梯度系数的湖北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对策研究*

2014-07-20晏敬东

关键词:梯度湖北省系数

胡 丹,晏敬东

(1.武汉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2.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湖北 武汉430223)

产业梯度转移是指基于成本、资源、市场等方面原因,通过贸易或投资等多种方式,将产业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产业梯度由经济发展、技术水平和要素享赋等因素决定,并在空间上呈现从发达、次发达、不发达地区由高到低阶梯型序列[1]。

梯度转移理论源于Raymond Vernon)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2]。Louis T.Wells将该理论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创新活动引导生产活动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带动经济的整体发展[3]。日本经济学家Kiyoshi Kojima提出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提出应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转移到该产业正处于比较优势的国家[4]。美国经济学家W.Arthur Lewis提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产业转移的主体[5]。德国经济学家Alfred Weber创立的工业区位理论认为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聚集成本这三个因子决定了工业区位,当三个因子所产生的总费用最小时即是最合理的工业区位[6]。英国经济学家John Dunning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企业要想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就必须具备企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7]。我国对于产业梯度转移的研究起步较晚,夏禹龙等提出技术发展的梯度理论[8];郭凡生提出了反梯度理论[9];卢根鑫研究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10];孙华平和黄祖辉研究了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互动[11];许南和李建军从企业微观视角研究产业转移,并提出了产品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分解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12]。

一、湖北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现状

(一)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特点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承接大型知名企业入驻,带动产业集聚的作用明显。如荆门李宁工业园经过四年的发展,吸引了一批中小型上下游产业配套企业入驻,创造了依托名牌和核心企业建立园区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二是招商门槛提高,选择性和针对性更强。地方政府瞄准行业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招商。如天门市纺织工业近年来超常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龙头骨干企业湖北景天棉业为依托,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三是武汉承接产品设计和销售渠道转移更加明显。如汉正街库玛品牌交易中心,已形成了集服装品牌旗舰店群、品牌区域性销售总部区、现代服装电子物流区、服装研发展示平台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四是服务业也快速地随产业一起转移。武汉已逐步形成功能性服务业集聚区,与产业园区配套。

(二)湖北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优势

湖北在产业承接能力方面,具有政策、区位、产业、人才和科技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其政策优势体现在武汉、宜昌、襄樊、荆门先后被商务部认定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重点承接地,荆州地区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我国第五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还有国家实施中部崛起重大战略和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都将使湖北在制度创新、资本市场发展和产业布局上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区位优势体现在湖北位于我国中部核心地带,九省通衢,可以辐射广大的中部市场和内陆市场;产业优势体现在湖北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工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具有较强的产业吸纳和融合能力;人才和科技优势体现在湖北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人才丰富,科技实力雄厚,为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三)湖北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制约因素

其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省际间竞争压力增大。中西部地区其他省份在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二是产业配套能力不强。产业配套滞后限制了产业转移的规模和层次,不少园区项目之间协作关联度不够,生产性服务业跟不上,难以满足转移企业的配套要求。如印染和化纤是制约湖北纺织工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三是物流成本相对偏高。相对东部沿海等地,湖北地处内陆地区中部,在保障运转时效降、低成本等方面相比沿海等地有较大差距。四是资源环境压力大。湖北是千湖之省、鱼米之乡,需要保护众多的原生态山水资源,承载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另外湖北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大,建设用地预留空间少,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土地供给缺口日益突出。

二、区域产业梯度系数模型构建

戴宏伟对产业梯度的度量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产业梯度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两个因子:一是市场专业化因子,可用区位商表示;另一个是创新因子,可用比较劳动生产率表示[13]。从而,他提出了产业梯度系数,其为市场占有程度与产业的创新水平相关的函数:

其中:LQij表示j地区i产业的区位商,m、n分别表示产业数目和地区数目。Xij表示j地区i产业的生产总值(或者是产业销售收入等表示j地区所有产业的生产总值之和表示全国范围内(或者该地区所属的特定区域)i产业的生产总值表示全国(或特定区域)所有产业的生产总值之和。CPij表示j地区i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Yij表示j地区i产业的从业人员表示全国(或者该地区所属的特定区域)i产业的从业人员总和。

区位商(LQ)又称专门化率,是评价区域优势产业基本的分析方法。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LQ可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优劣势,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通过计算某一区域产业的区位商,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LQ的值越大,地区专门化率也越大。当LQ>l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当LQ=l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均势;当LQ<l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比较劣势。

比较劳动生产率(CP),可反映一个地区某产业的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若一个地区某部门的CP<l,则该地区劳动生产率(及技术水平)低于平均水平;若一个地区某部门的CP>l,则该地区高于平均水平。

IGij表示产业梯度系数,其大小由产业集中度和劳动生产率共同决定,由区位商和比较劳动生产率的乘积来衡量。若一个地区某产业的IG大于1,则其综合梯度较高,反之,则其综合梯度较低。

依据国统字[2003]14号《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和《中国统计年鉴2011》的数据,按照上述模型计算得到全国三大产业梯度系数表,见表1。

表1 三大产业梯度系数表

根据三大产业梯度系数,湖北省的第一产业的区位商为1.33,比较劳动生产率为1.61,产业梯度系数为2.14,其产业梯度系数在全国具有相对优势;湖北省的第二产业的区位商为1.04,比较劳动生产率为1.00,产业梯度系数为1.04,其产业梯度系数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湖北省的第三产业的区位商为0.88,比较劳动生产率为0.72,产业梯度系数为0.63,其产业梯度系数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目前湖北省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3.6∶49.1∶37.3,由此可见,湖北省三次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在第二产业中,可进一步选取39个子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11》的相关数据,按照上述模型,计算得到2010年我国31个地区39个工业产业的梯度系数,见表2。

表2 湖北省与各产业梯度系数最高值地区的产业梯度系数对比表

通过进一步将各产业梯度系数最高值地区的产业梯度系数与湖北省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湖北省与最高值地区的产业梯度系数落差较大。根据梯度系数落差值(两地产业梯度系数之差)将这些产业分成四类:第一类是落差值为40以上的产业,包括:纺织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其他采矿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第二类是落差值为10~40的产业,包括: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烟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饮料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三类是落差值为5~10的产业,包括: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其他产业都属于第四类,落差值为5以下的产业。剔除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等难以实现转移的资源依赖型产业后,可将适合进行梯度转移的产业总结为纺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烟草制品业、饮料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其他产业虽然可以进行梯度转移,但其动力不大。

三、湖北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产业选择和区域布局

湖北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产业选择,既要符合梯度转移理论的规律,又要符合湖北省长期的发展战略,还要结合湖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目前,湖北省的主导支柱产业是汽车、钢铁、石化、食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材、纺织等八大产业,均已形成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而《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湖北省将着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七大新兴产业。

根据湖北省的产业梯度系数分析,湖北省应努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第二产业,特色发展第一产业。因此,在承接产业的选择上,湖北省应该优先承接第三产业,有选择性地承接第二产业,如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并努力推进服务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融合与协调发展,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等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科技、金融、信息、现代物流、商贸、商务、创意设计等服务向制造业渗透[14]。

在承接产业的区域布局上,需要与湖北省当前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优势产业和产业布局相结合。具体的承接产业选择和区域布局总结,见表3。

表3 湖北省承接梯度转移的重点产业和区域布局

四、湖北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政策建议

虽然湖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是仍存在如地方政府间的竞争、生产要素流动性不强、盲目引进产业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为提升湖北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吸引力,为湖北省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湖北省政府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统筹规划布局,推进湖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湖北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应以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和导向,统筹规划全省的产业承接选择和产业区域布局。对于引进的产业,需要严格把关,防范落后产能转移,限制低端产业进入,对高污染和高能耗企业实施一票否决,减少产业转移的盲目性。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要努力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持续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培育新的产业链;发挥武汉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承接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物流、邮电、金融、旅游等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尤其是大力扶持粮食、水产、茶叶、柑橘等优势特色产业,推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不断演进。

(二)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湖北区域协调发展

在湖北省实施的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的“两圈一带”战略的驱动下,湖北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对外合作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区域内各地区发展仍不平衡,武汉城市圈作为湖北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作用已经显现,但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发展还相对缓慢。因此要迅速促进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尽快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创新区域传递机制。除了要积极推动武汉城市圈建设,还要不断加快襄樊、宜昌等市州、县域经济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山区的扶持力度,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三)搭建承接平台,加强交流合作

湖北省推动产业转移承接政策应立足把招商引资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渠道,搭建承接平台,完善促进体系,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效。除了要不断加强与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的市县在经济技术、科技协作、旅游开发、劳务输出、干部交流、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联系与协作,还要加强与境外城市及投资机构多层次、多形式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承接境外产业转移。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思路,突出招大引强,搭建政府与财团、企业与企业之间合作的市场平台,加强项目合作、产品合作、资本合作、技术人才合作等。

(四)打造承接载体,完善载体配套功能

湖北省应打造布局合理、错位发展的产业功能区,加快建设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以目前已建立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襄樊汽车产业工业园等工业园区为基地,明确园区的特色定位和发展方向,科学合理布局,加快园区产业配套招商,促进产业聚集;加快建设荆门、宜昌现代农业示范区,利用招商引资进一步扩大规模,示范带动全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立旅游度假区,加大投资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激活鄂西地区丰富的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破解交通、体制、机制等瓶颈障碍,进一步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以现有的动漫产业和出版业为基础,从完善创意产业链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进行规划和整合,探索建立具有明显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

(五)改善金融环境,促进承接效果,扩大承接规模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金融支持将伴随着产业转移及区域经济逐步深化,并内化为产业转移自身的融资优势,反过来又提升了金融发展的程度。湖北省应积极构建有效的地方系统性金融政策体系,为地方金融产业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目标约束和实现手段。还需要制定有效的金融促进政策,加强政银企三方的联系与协调,推行信贷资金向承接产业内关联企业倾斜的政策。同时加快发展湖北省地方性金融机构,建立产业转移的配套金融及投资机构,增强有实力的产业转移企业的融资能力,积极借资本市场力量来促进湖北承接产业转移的效果,扩大承接规模。

[1]戴宏伟,王云平.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分析[J].当代财经,2008(2):93-98.

[2]Raymond Vernon.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vestment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80):190-207.

[3]Louis T Wells.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Firms From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M].Cambridge:M.I.T.Press,1977:133-156.

[4]Kojima K.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A Japanese Model of Multi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M].New York:Praeger,1978:85-87.

[5]Lewis William Arthur.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M].Princeton,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8:38-46.

[6]Alfred Weber.Theory of the Location of Industries[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5:12-36.

[7]Dunning J H.Theories and Paradigm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ctivity:The Selected Essays of John H.Dunning[M].Cheltenham: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2,10:81-106.

[8]夏禹龙,冯文浚.梯度理论与区域经济[J].研究与建议,1982(8):21-24.

[9]郭凡生.何为“反梯度理论”:兼为“反梯度理论”正名[J].开发研究,1986(3):39-40.

[10]卢根鑫.试论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及其效应[J].学术季刊,1994(4):33-42.

[11]孙华平,黄祖辉.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稳定性[J].技术经济,2008,27(7):74-80.

[12]许 南,李建军.产品内分工、产业转移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J].管理世界,2012(1):182-183.

[13]戴宏伟,田学斌,陈永国.区域产业转移研究:以“大北京”经济圈为例[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125-130.

[14]Hu Dan,Yan Jingdong.Industry Selection and Location Distribution in Undertaking Industrial Gradient Transfer[J].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2013,5(2):141-148.

猜你喜欢

梯度湖北省系数
一个带重启步的改进PRP型谱共轭梯度法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一种自适应Dai-Liao共轭梯度法
一个具梯度项的p-Laplace 方程弱解的存在性
这些待定系数你能确定吗?
打雪仗
过年啦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两张图弄懂照明中的“系数”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