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2014-07-20杜华
杜华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杜华
由于规模小、资金不足、产量低、人员少等客观因素的约束,导致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流程不合理、执行力度低。因此,构建适合中小企业特点和管理模式的内部控制体系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设计原则,并提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措施。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设立原则;完善措施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
(一)内部控制环境
形成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就是内部控制环境,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每个部分都有其各自的不同于其他部分的特殊性。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1.管理者的态度较为积极;2.员工的专业能力较弱;3.企业组织结构不够科学。这几个方面也是进行内部控制环境分析时所必须考虑的方面。
(二)风险评估
许多中小企业在预防风险这一环节中表现的较为欠佳,认为只要没有发生风险就是安全的,并且没有对风险进行规范的管理,最后的结果就是风险真正发生了却手足无措,对于风险没有事先提前防范,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程序,到了出现问题时才想到如何处理,往往不知所措。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建立科学和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管理者对风险水平的估计甚至仅仅依靠个人经验。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中很大的一个错误就是没有对风险作出很好的防范。
(三)控制活动
首先,仅仅将职责进行划分并不能完全满足内部控制活动的需要。中小企业具有较小的生产规模、较为简单的职能机构、与大型企业相比生产管理人员较少等特点,问题就更容易产生。其次,较为简单的企业交易授权程序。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的核心就是进行个人投资,然后取得企业的控制权。但是由于权力高度集中,投资人基本上有权自行决定上企业的重大问题,往往使交易授权程序变得简单化,滥用职权的现象在中小企业中出现频繁,这也不利于中小企业开展内部控制。
(四)信息与沟通
除非因为疏忽大意,否则,中小企业会为了完善的会计系统竭尽全力。而且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设立内部总账系统也会不惜一切代价,从而达到控制目的。可是许多中小企业在人员职责分离上,对“不相容职务”和“内部牵制”原则不够重视,这是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置之不理,不愿甚至拒绝建立和执行严格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出现了许多违反规章制度和法律的现象,这不仅违背了国家相关法律制度,也对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带来严重危害。可以说,中小企业的会计系统虽然具有一定的严密性,但也有疏忽的存在。
(五)监督
一方面,在进行持续性监督的过程中,机构性质、人员不够对企业产生限制。企业账务的核算较为简单,也没有进行周密有效的预测、计划、分析、考核等工作,就大大削弱了持续性监督的有效性;另外,出于对成本效益原因的考虑,中小企业一般不会设置专职的内部审核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导致专项监督的环节不够严谨,只有进一步加强专项监督系统的完整性,才能使内部监督更加完善,使企业平稳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包括:政策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
政策性原则是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国家颁布的会计制度,同时要符合经营管理的要求。
实用性原则是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实施必须要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相符合,而且制度的设计还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要能够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的改变、能够随着企业所经营业务种类职能的变化而做出及时的变动,及时地修改与完善。
协调性原则是指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并且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设计的时候将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被完整的涉及到,确保每一个岗位都能够得到合理的设置并且能够明确划分其管理权限,确保做到两个不能相容的职务得到很好地分离,这样才能使企业目标得以实现。
成本效益原则是指控制成本要合理,目的是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而没必要设置过多的、较为繁琐的控制点来强调内部控制制度的片面完整性,避免形成繁杂的内部控制,财力和人力的浪费会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贯彻和执行。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一)构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目标
内部控制制度目标的构建是为了企业需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所要实现的目的或收到的效果能够得到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目标的构建大致包括了以下方面: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得到保证,并且使其有效性充分发挥作用,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高的利润。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目标设计的同时,必须使内控目标非常明确。公司的近期方案要依据企业的长远目标来制定,并且要渗透到各个相关部门,再由各相关部门把这些目标更加具体化。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是动态的,计划会实际的运行有或多或少的偏差。对待这些偏差,应对产生原因进行认真分析,为考核、激励提供依据。
(二)建立和实施中小企业的风险评估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设定目标—风险预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处理”这样的程序来实现对企业实施风险的管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对风险进行分析时,可以将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相结合,中小企业可将风险的种类、特点作为依据来选择采用哪一种方法,并且要用另一种方法进行辅助,对风险尽量能够有客观、全面的认识。同时,当企业面临风险时可以采取规避、分散和分担风险,当然也可以接受风险的方式进行应对处理。要综合考虑风险所涉及的业务特点以及风险的大小、风险的管理成本等因素才能更好的选择应对措施。
(三)合理设置工作岗位
由于中小企业所涉及的经济业务不是非常繁琐,同一个人操作不同业务或者单人岗位这种现象较为常见,相容职务不分离问题显著突出。因此,所规定的不相容的职务,绝对不能由同一人员办理,合理地对这些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首先,不相容职务分离问题要想得到更好的解决,就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部门,分别负责处理每项经济业务的各个重要的环节,这样才能够做到各部门相互制约,违规现象不容易出现。其次,在授权批准的权限方面,中小企业要对涉及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权限、范围、程序、责任等内容进行明确的规范,单位内部的各级经办人员,其中还包括管理层承担的责任以及行使的职权都应严格控制在其授权范围之内;最后,在审核稽查环节,为节约成本,可以不独立为实施审核稽查工作的机构和人员设置岗位,但完成各项审核记录的同时,有必要指定相对职务分离的人员复核这项记录,对相对较为重要的,应有相关管理者进行复核。
(四)实行预算控制和实物控制制度
一方面可以通过编制预算来体现中小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对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责任和权力进行明确。值得注意的是,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进行预算调整,以使预算的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另一方面就是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加强控制,如应限制对企业的库存现金、实物资产等的接触,并且及时清查,做到帐实相符。
(五)确保组织规划控制机制和授权批准制度更加完善
不相容职务绝不能集中于个人或单一部门,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才能够实行,并保证在不会有其他部门授权范围的职权进行干预,在检查各项业务时,检查人员应在不受被检查者影响的前提下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单位内部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否则就不能进行。
(六)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同时加强外部监督
重视内部审计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更是加强企业内部监督的核心。内部审计师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来协助管理者完成管理目标。由于中小企业形式特殊,可以将内部审计组织设立于董事会之中,这样做的目的是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便于企业管理当局将内部审计职能全面、系统的发挥出来,从而有效地监督内部控制程序和执行,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减少。对有效性会计报表的编制进行监督,社会审计有责任指导和监督中小企业编制符合国家会计规范的各类报表。
(七)提高企业员工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
企业能够得到高效管理和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决定因素就是“人”,决策者的素质对企业是否能够生存和长远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内控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中小企业决策者、管理者、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道德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和改善,加强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前提条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会计法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这不仅仅维护了国家利益,也会使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得到保护。对当今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进行认真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要使中小企业制度改革有质的飞跃,关键就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以发展的眼光审视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战略决定未来。无论是在决策进行管理还是对平时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即要从战略的高度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也要从战术的角度搞好企业的具体工作。由此可见,必须保证要有正确的发展战略,企业才能保持长久、良好的发展。
[1]吴春平.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13(3).
[2]陆丰.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财经界,2012(2).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机械设备成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