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2014-07-19马杰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4期
关键词:分阶段阅读者知识结构

马杰

【摘要】人的成长分为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个阶段,同样,阅读书籍也要分阶段进行阅读,阅读的分阶段就要根据阅读者的年龄、爱好、原有的知识基础来划分。原则上阅读的层面是由浅到深,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来构造的。这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

【关键词】阅读分类形式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102-02

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因为若只能读它,而不思它,便只有可能成为一个书橱。人的精神世界大部分需要靠阅读书籍来构造其中的完美,那么如何提升阅读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的放矢——分类阅读

分类阅读可以有效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历史、军事、文艺、音乐、体育、医学等各种知识包罗万象,虽然需要博采众长,但必须要分门别类地进行学习阅读,这样才会避免知识混杂一团。这点在学生阅读成长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人的大脑随着年龄的增长,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会不断地递减,而且越是年轻时,脑中的知识结构清晰,越会影响人的性格定性。有条理地分类阅读不仅会让知识一脉贯通,而且也较容易触类旁通。

二、循序渐进——分阶段阅读

人的成长分为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个阶段,同样,阅读书籍也要分阶段进行阅读,阅读的分阶段就要根据阅读者的年龄、爱好、原有的知识基础来划分。原则上阅读的层面是要由浅到深,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来构造的。这也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儿童阶段所阅读的书籍必然是要从浅而易懂的图画、简单的文字介绍开始的,一直到少年时期仍然是主要靠直观的图画来辅助理解文意。到了青年以后,开始逐渐接触感性的文字。青春期属于懵懂时期,对于良性的感性文字较为容易接受,也易于化为自己的所思所悟,进而能帮助其身心健康成长。过了青春期的时段,知识结构基本已经搭建,开始有了自我分析能力,阅读理性或者是富有哲理性的文字就显得水到渠成,不会觉得其晦涩难懂,进而对阅读避而远之。这样的顺水推舟阶段性的阅读会让阅读者亲身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而不是感受到“被读”的痛苦。对阅读由衷的喜欢,自然会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三、不选最好的,只选最适合的——选择阅读书籍

既然阅读需要适合人的成长过程的需要,那么有效选择合适的书籍也是提高阅读有效性的硬性保证。不同人群要选择不同的书籍,要根据其年龄、知识结构、爱好、社会背景来选择。孩子童年期的阅读主要是以培养兴趣,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为主。此阶段阅读的书籍应主要以包含道理的童话故事为主,如《稻草人》《没头脑和不高兴》等,能让孩子在喜欢阅读的同时明白一些小道理。青少年有了一定的理性思考,可以从名著中来吸取知识的精华,但要防止一些毒害青少年的不良刊物,如校园残血案件的一类书籍。此时的学生血气方刚,爱模仿,爱张扬,所以好的书籍不仅可以提升阅读的价值,更可以为校园安全打一剂预防针。

四、在阅读的文本鲜活起来——多种形式进行阅读

我以小学阶段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例,选择了书籍后,大部分学生只是能够翻阅一遍图书就弃之一旁了,少部分学生能够在读书的同时有自己的思考,还有一部分同学会半途而废,读不进去书去。据如此,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采用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由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1.师生共读,初步翻阅图书,了解大意

阅读环境很重要,当一个学生看到周边的伙伴和老师和他看的是同样一本书时,会有一种莫名的鞭策力,增强他读书的欲望。因为大家在聊同一个话题时是非常愉悦的,小孩子是不愿意自己被排除在集体之外的。

2.走入文本,深入人物内心

在整体翻阅一遍图书后,我组织学生每天进行3分钟的精彩段落的推荐,来进一步了解其中的精彩故事和揣摩佳句。班级内准备了一个单独的读书记录本,记录的依次顺序为:(可根据实际调整)人物点评(性格,喜好)、人物关系、故事简介。这一节阅读课下来,会让学生对整本书的人物性格更加了解,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概括的能力。实验证明,这种记录阅读的方式非常有效,让学生对文本的脉络能更好地把握,为下一步精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3.让文本有声有色

播放有关文本的电影或视频。有声有色的阅读会更吸引孩子的眼球,头脑中的文字配合影视,会让读过的图本立刻鲜活起来。有的孩子会提前说出影视往下要演的内容,因为他认真读过书本了,这会让他为此自豪,也会激发周边没有读完书的学生进一步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4.写简单的影评或书评

文本和看完影视后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可以为自己的阅读留下痕迹,日后也可以进行回顾。

5.让文本中的人物走出来——课本剧表演

这是学生喜欢的方式,课文剧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人物,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都能在这里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也提高了学生综合的文学素养,进一步提高了阅读的有效性。

6.净化才能精华——让阅读的环境保持整洁

这里的阅读环境指的是市面上能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书籍和阅读氛围。净化青少年读物很重要,一些校园暴力、校园惨案,大多数都是学生读了不法刊物为了寻求刺激来盲目效仿,导致悲剧的产生。所以为了保证学生或者社会中成人的身心健康,政府和教育部应该大力打击不法刊物的出版,让此毒瘤没有机会找到滋生的温床。净化了文化氛围,才能保证让阅读者吸取到书中的精华,让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7.有自己的话语权——精读

阅读后的价值在于能形成自身独特的感受,而不是和作者引起共鸣后简单的认同或者否定。古语云:“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所以阅和思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思,这就需要读者选择一本价值高、适合自己研究领域的一本书来精读,一本书能称之为名著就在于此书可以经受住时间的洗礼和考验,经受住世人、世事变迁后仍不落伍,其中的思想不腐朽。所以精读一本名著,体悟其精华,沉淀其精髓,形成自身独特的阅读视角和独特感悟,从而由此形成泛读的散射点,这样可以有效地构织知识的网络,在高度和深度上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阅读不仅是简单的读,还要品、思、悟,正确的阅读可以提升其文化修养,塑造优雅的人格品质。所以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阅读收获,提升阅读有效性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分阶段阅读者知识结构
《物见:四十八位物件的阅读者,与他们所见的世界》评介
阅读者的春天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分阶段减少母猪限位栏的使用
有步骤,分阶段,有效实施高中英语写作训练
分阶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