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网球专业队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发展对策
2014-07-19梁高亮蒋争争孙廷旭
梁高亮 ,蒋争争,韦 永,孙廷旭
世界网球在变革中发展,中国网球在改革中前进。在全国网球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网球顺应世界网球发展趋势,着力突破制约项目发展的瓶颈,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网球发展之路,努力实现为国争光的奋斗目标[1]。山东省网球队在第十一、第十二届全运会与解放军合作获得可喜成绩,能够完成全运会计分任务。但是山东省网球整体竞技水平、运动成绩与山东省体育竞技水平、经济水平极不相称,在教练员、运动员队伍建设、训练质量等方面存在若干需要提高的环节。因此,在山东省由体育大省向体育强省迈进战略目标的指引下,省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必须积极探寻制约山东省网球运动发展的瓶颈,明确网球运动发展规律及项目特征,探索促进网球运动发展的解决办法,达到加强山东省网球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竞技水平、获得优异运动成绩的目的。
1 山东省网球队简介
山东省网球队于2000年初在济南成立,成立之初隶属于小球运动管理中心,2002年省网球队整合到青岛训练基地,成为省体育局青岛训练基地的管理队伍。2010年,山东省网球队由青岛训练基地调回济南,属于山东省小球运动管理中心管理项目。此时省小球运动管理中心转型为训练单位,中心上下紧紧围绕“强化管理、打好基础、理顺关系、形成规模”的总体目标,结合中心当前一手抓备战、一手抓项目普及与提高,同步抓好中心机关建设的工作重点,狠抓起步阶段的基础工作,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的行动,完成各项任务。
山东省网球队从成立之初共参加两届全运会,第十一届全运会,山东网球队鲁晶晶交流到解放军,与解放军实行双计分,获得女团第二、混双第三、女双第四、女单第五的好成绩。第十二届全运会,鲁晶晶、周晓与解放军获得女团铜牌,男队员李玉成与解放军合作获得男团第六名,是山东省男子选手在全运会上首次进入八强。山东省虽然培养出鲁晶晶这样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基本能够完成全运会拿分任务,但一个优秀运动员,并不能代表山东省整体竞技水平,其他运动员的滞后将严重影响网球运动的发展。目前山东省竞技水平在全国处于中、下游位置,在教练员队伍、运动员梯队建设、训练质量、经济投入等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2 山东省网球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优秀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有待加强,高质量球员数量较少
后备人才梯队建设能够保证省市网球运动可持续发展,优秀后备人才梯队水平高低将反映省市整体竞技水平。山东省网球队梯队分为男、女一线、二线队伍,一线队伍年龄在20岁左右,二线队伍年龄在15-18岁之间。目前仅有鲁晶晶一人入选过国家二队,国内最高排名达到第6名,其他在训的运动员竞技水平较差,未曾进入过国家队或获得优异运动成绩。由此可见,山东省虽然有梯队建设,但是优秀后备人才较少,具有潜力的、竞争力的高质量球员较少。
2.2 教练员数量不够,能力较差
教练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网球运动发展的前途和命运,直接关系到运动成绩的获得和后备人才队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和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山东省队在训运动员18人,聘请韩国籍教练员1名,另有两名退役留队助理教练员。3名教练员负责18人的统一训练与比赛,实行“大锅饭”集体训练模式。训练期间会照顾重点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与训练质量,相对于现代职业网球1对1指导模式,山东省教练员数量明显不够。由于退役教练员年轻化,缺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指导能力,执教能力不足,对于世界网球运动发展规律、训练理念、培养模式等缺乏更深了解,导致教练员沿用自身在训时候的训练内容与方法,容易出现“师徒一个模板”的趋势。教练员训练经验欠缺、业务能力不强、知识结构不合理,导致无法对运动员进行更深的训练指导,无法制定运动员发展规划,无法满足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与生活等方面的更高需求。
2.3 训练质量不高,队伍缺乏积极向上的训练气氛
通过调查列出山东省队训练期间出现的主要问题:
1)教练员数量不够,导致出现“一带多”情况,训练内容与方法趋同化,缺乏“1对1”、针对性、个别化的训练模式。2)男、女队员合练,容易出现男队员担任陪练,起不到对抗、增加训练负荷的作用。而女队员借助男队员,可以得到锻炼的机会。3)各项训练内容不衔接,出现训练内容转接的时间浪费,训练中间暂停休息结束,部分运动员出现“拖拉”,总是耽误几分钟的情况。4)专业队“家庭式”管教训练严重,教练员布置的内容要“言听计从”,运动员只有“顺从”的执行训练任务。5)运动员“吃大锅饭”、“练好练坏一个样”意识明显,缺乏训练场上的积极态度,认真态度,完全是“要我练才练”的精神状态,缺乏积极向上的、吃苦耐劳的目标。6)训练内容搭配不合理,技战术、体能、综合训练、比赛或测验各占时间比例模糊。7)简单的将训练强度(训练负荷)的提高等同于训练质量的提高,并未针对不同训练阶段、目标、内容的要求,选择适宜的训练强度(训练负荷)。8)运动水平的提高主要通过延长训练时间和增加比赛次数等简单粗放的形式实现,这种不讲效益的发展模式,制约了网球训练质量的提高。9)运动员自身目标定位不明确,自我满足于省队目标,缺乏职业网球运动员发展目标追求。
2.4 运动员文化基础薄弱,对竞技水平的提高产生消极影响
长期以来,运动员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一种固定的专业队模式,即训练归训练、教育归教育,为了教育而教育的工作思维造成了教育手段的单一化,效果不佳极易使运动员形成一定的抵触心理。网球项目具有高度职业化、成长环境国际化、培养模式多元化、训练实施个性化的基本特点,要求运动员必须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掌握网球运动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技能知识。在训练、比赛过程中,世界顶级运动员与教练员及时沟通,运动员主动提出自身存在哪些技术缺陷、战术运用成功率、体能不足、心理控制等问题,显现出顶级运动员对职业网球训练、比赛等有更深的了解。
山东省网球队属于专业队培养、训练模式,运动员每天以训练为主要内容,文化学习仅是形式而已。运动员对职业网球的认识仅是对世界优秀运动员资料、技战术的了解多些;对自我情绪控制等心理问题的了解较少;对追求目标的设定基本上以全运会、职业赛事冠军为目标;对竞技水平的提高方法知之甚少,训练内容是教练员布置的任务,运动员只是执行者而已。
3 提高山东省网球队竞技水平的发展对策
3.1 加强管理团队的网球业务能力,建立合理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特色职业网球探索的深入,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项目快速发展的要求。专业队管理关系已经由传统的体制内单一的行政指令性关系转变为行政与市场交错并存的多元关系。管理目标已经由传统的以围绕训练为核心的单级目标管理转变为集“训练、比赛、保障”平行并列的多级目标管理。这些变化对管理团队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管理团队中的成员要了解职业网球发展规律、项目特征及简单的训练、比赛与体能、康复等知识。管理人员正确行使行政职能赋予的权利,树立以教练员、运动员为核心的服务思想,管理团队要树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管理与服务理念。避免管理人员干涉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比赛、生活等情况。优秀的管理人才能够规范教练员、运动员队伍,加强梯队建设,提高训练质量等,同时能够帮助解决教练员、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
3.2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激发教练员热情
教练员队伍的规模和水平是网球项目发展的基础,是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与获得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省队要想尽办法争取有利的政策,解决教练员长期训练、参赛、抛家舍业等实际问题,激发热情,全情全力投入到网球事业中。
第一,根据省队集训运动员人数与梯队层次,合理聘用教练员数量,构建教练员层级团队建设。促使教练员各负其责,认真做好所在一线、二线男、女运动员的训练、比赛等工作。第二,加强教练员业务能力,提高执教水平。通过自学、外出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教练员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针对运动员特点,制定队伍发展计划与个人发展计划,按照循序渐进方式达到训练与比赛目标,逐渐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和获得运动成绩。第三,鼓励教练员人才引进和人才流动,打破论资排辈,增强教练员队伍的活力。第四,进一步完善教练员考核和激励制度,突破以运动员成绩论英雄的单一评价方式,注重对人才培养的长期效应,政策的调整最终落脚于未来“出好人才”[1]。第五,加强教练员竞争机制与鼓励措施,打破“铁饭碗”、“练好练坏与我无关”的思想束缚,及时奖励执教能力强、运动成绩突出的教练员,及时解聘不负责任、能力一般的教练员。第六,加强教练员思想品德素质与热爱网球事业的精神面貌,杜绝以网球教练员为“幌子”,借机为自己谋利益现象发生,禁止教练员外出“教球”。
3.3 加强后备力量培养,打造各年龄段优秀运动员梯队
以欧美为代表的传统网球强国,不断加大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力度,世界各国网球协会非常重视对后备人才的投入和培养力度,发挥网球协会的作用,不断改善后备人才网球发展的环境,有效推进优秀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
现在我国网球培养模式日趋多元化,山东省要对传统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要按照职业的规律来培养运动员及青少年的选拔。
第一,立足于本省队伍结构的优化,省队运动员的规模和结构需要进行调整和创新,立足于培养本地区运动员,加强自身优秀后备力量梯队建设。第二,构建合理的梯队层次,打破传统的层级培养模式,一线、二线要及时引进有潜力的青少年运动员,加快队内人才的竞争流动(见图1)。第三,培养选拨上,要遵循“重年龄不唯年龄,重水平更重潜力”的原则,建立结构科学、动态竞争、优胜劣汰、合理流动的人才队伍。建立县、市、省四线培养模式,从四线、三线梯队中,科学选拔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进入到二线、一线。第四,建立激励机制,打破“集体”制度,对运动员的资源支持和待遇分配建立区别对待的原则,使有限的资源更好的作用于优秀人才的培养上,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效益。第五,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与其他省市(或国外网球俱乐部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加强人才引进、人员交流和信息共享,采他山之石,筑成功之基。第六,重视对基层训练单位、家庭、俱乐部培养的优秀运动员的选拔与培养。
图1 培养模式
3.4 明确训练指导思想,全面提高训练质量
网球项目要提高训练质量,要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必须正确认识网球运动的本质特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职业网球训练学特征,才能使训练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始终符合项目运动特性的要求,才能始终围绕项目特点,把握训练方向,驾奴训练的主动权,不断引领运动员向更高水平迈进。
第一,构建以运动员为核心的训练体系,完善选手个性化培养模式。第二,突破传统周期训练模式,建立以小周期板块为主的新型训练模式。打破传统的重数量、重回合、重时间、低标准、低强度、低质量的强调“量”的积累大周期训练模式,向高标准、高质量、短时间、大强度的小周期训练模式发展。第三,明确训练课类型,搭配科学的训练内容、方法与手段,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单一的技战术或体能训练课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2.5h,综合训练课不超过3h。一堂课的主练部分时间约为1.5-2h,每组练习的时间控制在2-5min内,以使运动员的兴奋度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课的内容安排一般在2-3项内容,每项练习的负荷强度大,要求高,对课中的每项练习都要求运动员按比赛的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网球训练课类型分为:技战术训练课、体能训练课、综合训练课、比赛或测验训练课[2]。第四,在训练指导思想上,以锤炼技术技能为核心,以强化专项体能为基础,以发展专项能力为重心,以塑造职业素养为灵魂,把神经系统有效训练贯彻到训练的全过程。第五,就技术而言,粗糙技术向细腻技术精化,训练技术向比赛技术转化,特长技术向得分技术深化。第六,就战术而言,单调战术向多变战术发展,被动变化向主动变化转变,树立主动变化在先,主动掌控在前的主动进攻和主动变化意识。第七,根据男、女运动员竞技水平差异性,实行同水平选手分组训练原则,增加选手间的对抗性,提高训练与比赛的实战性,提高训练与比赛的强度与负荷。
3.5 加强运动员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自身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它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3]。
第一,提高运动员思想品德素质,最大限度的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实现“要我练”向“我要练”的根本转变,激发他们为攀登职业网球高峰而自觉艰辛付出的源源不竭的内在驱动力。第二,提高运动员对网球训练、比赛的认知能力,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运动员的智能,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实现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共识训练”理念。让运动员了解自己绝非教学关系中的服从者,而教练员只是帮助他们在网球方面日趋完善的辅助者,运动员对项目和任务内容了解的越多,坚持完成的动力和责任感就会增加。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团队就训练问题及时沟通,制定解决问题与提高竞技水平的方案。第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促进训练队伍团结一心,树立与队友“大家庭”的集体观念。
4 结论
加强管理团队的网球业务能力,转变传统指令式的运动员管理方式,建立符合项目和管理对象特点的人性化、服务型管理模式。优秀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有待加强,具有竞争力的高质量球员数量不足。应该加强后备力量培养,打造各年龄段优秀运动员梯队。教练员数量不够,训练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教练员严重匮乏。应该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激发教练员热情。训练质量不高,队伍缺乏积极向上的训练气氛。应该明确训练指导思想,全面提高训练质量。运动员文化基础薄弱,对职业网球认识、自我情绪控制、追求目标、竞技水平的提高产生消极影响。应该加强运动员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自身认知能力。
[1]孙晋芳.中国网球运动回顾、挑战与设想——2012年全国网球训练工作会议主报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113-121.
[2]陈 正,黄香伯,孙江宁.国家女子网球队周课训练模式特征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2):81-85.
[3]陈剑涛.认知的自然起源与演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