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案例策划效应,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基于思想品德课中案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14-07-19刘巧莺

文教资料 2014年6期
关键词:小强案例分析

刘巧莺

(蕉城中学,福建 宁德 352000)

案例教学法,即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的需要,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思想品德新教材选用了较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学生生活和社会现象作为教材案例,大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因此,教师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上,重视案例的策划效应,把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实践,注重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与判断能力。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是:教师满堂灌,关注的是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简单记忆,缺少以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教材的案例,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缺乏兴趣。这种模式的教学结果,只能以记忆成绩高低来评判学生学习的好坏,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知行不一的状况。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师该如何策划案例,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呢?

一、以社会生活热点为载体,注重教学引导与思考

1.案例教学应以现实生活与社会热点问题作为主要案例选择。

这种案例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基于学生平常关心与敏感的社会问题;学生通过这种案例的分析讨论,不仅能激发学生听课时的注意力与兴趣点,而且有效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上课时,学生一听到教师正在引出自己身边熟悉的案例,内心就有一种很想了解的欲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亟待教师去解决,诸如处于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少男少女的朦胧爱情处理,以及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游戏的问题,等等,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身边出现的问题形成一个正确的思维与解决方案,如果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无法从案例上解决学生的兴趣点与注意力,就无从谈起正确的问题思考与解决方案,以及提高他们的生活经验与社会适应能力。

2.案例教学要注重对案例的引导。

引导,意味着讲课要力求少而精,注重要点、效果与质量,引导的目的在于产生启发式效果。在讲课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每节课的不同内容进行把握,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比例,重要原则一定是教师占用时间少,而学生提问题与思考所占的时间多。这种时间比例的选择,正是新课程与案例教学本质上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注重引导的质量要求,这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完全消化课内知识的能力,而且要具备相关知识作为联系与纽带,起到脉络分明作用。例如在教学“游戏机的诱惑”时,通过给学生展示小兆同学沉迷网络游戏而带来消极影响的案例,启发设问:

①小兆沉迷于游戏,最终导致什么结果?

②你平时有玩电脑游戏吗?你一周大约玩几次?一次玩多长时间呢?

③你如果两周不玩游戏会有什么感受?(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这些问题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引导性,使学生清楚游戏对青少年有一定的诱惑,并了解自己是否会沉迷于此,如果无节制玩游戏,就会导致身心健康受到损害。通过引导并结合案例让学生去感受,以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当然,在引导式教学中,教师要适度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主参与讨论教材内容,这是产生引导质量的关键环节。

3.案例教学还要注重对案例的思考。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考,意味着要多留点时间让学生分析与明辨是非。要达到这一效果,必须从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上做足文章,尤其需要以上述引导质量作为基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感兴趣的、典型性的案例进行充分思考,积极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把教材的知识通过案例的分析与思考,内化为自己的感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讲授上述“游戏机的诱惑”时,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同学会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受其侵害,为什么有的同学会有节制而不受其侵害呢?经过一番思考后,总结出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同学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从而更好地采取引导措施,让他们从沉迷于网络的困境中走出来。当然,要让学生在思考上达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与教师本身的素质是息息相关的。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引导与思考两个概念性问题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案例教学效就无从谈起。

二、以案例教学过程为平台,凸显教学总结与提升

案例教学不是教师简单地阅读材料,教师不仅要通过恰当、生动的方式适时地展示给学生案例材料,以激发兴趣,而且要鼓励学生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进行积极思考,讨论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不宜过多干涉,应尽量创设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课堂的自由度就会更大。如何做到既让学生“活”起来,又不至于失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因势利导。一要引导好教学秩序,调控好课堂纪律;二要引导好学生讨论,既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观点,更要把握好讨论的方向和方法;三要引导好学习进度,每堂课都有预期的学习目标与任务,要重视时间的分配,既不能让学生就某个小问题而“纠缠不休”又不可让教师“越俎代庖”,替学生分析解决,草草收场。

例如,我在讲授七年级(上)第九课第一框《身边的侵害与保护》课题时采用了如下方法。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对教材的知识点有个大致的了解。其次,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同龄人小强的案例用三个环节展示给学生,学生认真思索后,围绕案例展开分析与讨论,使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一部分的知识点。

环节一:小强,七年级学生,由于父母忙于做生意,无暇教育孩子,造成他学习不努力,爱撒谎,爱上网,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完成,这次半期考考试很糟糕,班主任很生气,让他停课一周。班主任打电话给家长,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好好教育孩子。由于小强的爸爸经常打他,这次他想着爸爸肯定还要打他,就很害怕。放学后,小强游荡在学校回家的路上……

思考:案例中的小强受到了哪些方面的侵害?小强应该怎么办?(让学生思考后回答)通过这一案例分析,要求懂得身边的侵害有来自家庭方面与学校方面,通过寻求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环节二:小强没有回家,路过一家小商店,买了一包烟,去了一家网吧上网聊天。在上网时,由于网吧的线路老化,引起漏电,突然造成火灾……

问:这时小强受到了来自哪些方面的侵害?这些侵害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有什么影响,他应该怎样保护自己?(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这一案例的续写,让学生懂得身边的侵害还有来自社会方面与意外的侵害,认识到这些侵害会给自己带来身心健康的影响,从而增强学生寻求外界保护与学会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环节三:小强利用自己掌握的自救知识安全地逃离了火场,并马上用公用电话拨打了“119”电话。小强心有余悸,想想……家才是避风的港湾,父母肯定很着急了,于是赶紧回家……

思考:通过小强一天的历险记,最后他终于安全地回家了,这给你有什么启发?(让学生积极思考并鼓励畅所欲言)通过案例续写这样的结局,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学会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懂得社会生活环境复杂,遇到侵害,除了积极争取社会、学校和家庭方面的保护之外,我们要尽自己的所能,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的分析与总结一般由教师完成,也可让学生归纳。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答案,结合教材内容,指出学生分析案例的成绩与不足,最后进行总结和补充。在总结中,要注意到与教学内容的再一次联系。从某种程度上看,案例教学是“脱离教材”而最终“回归教材”的过程,利用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而后又利用案例巩固理论知识。《身边的侵害与保护》这节课就用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小强历险记这一个案例来贯穿全文,使学生在感受与思考中认识了社会环境是复杂的、存在各种侵害,应学会寻求保护和自我保护的知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对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一些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不论是对的还是错的,都应给予及时而正确的评价和点拨,让他们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使思维方法和能力得到提升。

三、以提高自主学习为抓手,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

案例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独立阅读案例,提高学生阅读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自主学习。如教学八年级下册《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采用四个步骤:第一,课前调查,收集了解生活中存在的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及感受;第二,课堂上由各小组推荐一个最典型的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的案例进行交流;第三,小组讨论,并进行小组竞赛回答问题:上述侵权案例中侵犯了消费者哪些权利?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怎么办?(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第四,归纳小结。让学生浏览教材,用理论知识解释分析问题,得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即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以上四个步骤的创设,促使他们在主动分析案例、探讨和解决问题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环节是提高学生阅读、自主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学生能不能读懂案例,能不能发现问题,对问题的探讨能不能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深入进去,以及对材料的整合和答案的组织水平如何,对能不能适应中考非选择题的解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昙花一现非一时之功。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靠平常一点一滴的潜移默化,贯穿在每一节课堂中教学案例讨论、思考、分析、归纳与总结不失为提升学生能力的主渠道。

学生通过老师对相关案例材料的引导,在培养独立分析与思考的同时,形成了对案例潜在的理解与不同看法。虽然每个学生的看法有所不同,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把思考作前提。在此基础上,通过老师对案例的细致分析,最终达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正确判断与结论。这种通过案例教学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辨别是非能力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要采用学生身边熟悉的或与其年龄相适应,并且有兴趣、敏感的材料作为案例,才能真正让发挥课堂主要作用的是学生而非老师,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

随着中考思想品德开卷考试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考试题的灵活性、实践性越来越凸显,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每一次阅读与分析材料的机会,努力锻炼自己阅读、分析与整合、归纳知识的能力。教材中的教学案例与社会时政热点、焦点事例,以及与青少年相关的事例共同成为我们巩固教学目标,提高中考解题能力的最重要的原材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案例编写出学生练习题,强化重难点,破疑点,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中应注重案例的策划效应,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进行体验、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获得知识,促进思维的提升与能力的拓展。只要教师坚定不移地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导教学,穿新鞋走新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探索,在教学总结中不断完善,案例教学法就一定能深受师生欢迎,在教学实践中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好方法,焕发无穷的生命力。

[1]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小强案例分析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潘小强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小强爬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