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教育倦怠对孩子教育的影响研究

2014-07-19张小霞

文教资料 2014年6期
关键词:家长心理孩子

张小霞

(扬州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原理专业,江苏 扬州 225009)

家长教育倦怠对孩子教育的影响研究

张小霞

(扬州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原理专业,江苏 扬州 225009)

家长教育倦怠使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变得消极与压抑,希望逃避教育孩子的责任,影响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热情与信心。本文主要研究了家长的教育倦怠心理对于孩子的心理教育和生活学习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得出家长的教育倦怠心理与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并基于此给出家长必须加强自身倦怠心理调节,家庭教育专业化,以及学校社会网络支持的几点消除家长教育倦怠心理的建议。

教育倦怠 家长教育倦怠 家庭教育

一、引言

“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我帮你带会儿孩子吧!”这句出自电视剧《辣妈正传》中的台词,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家长们在面对孩子教育中的无奈与逃避的思想。其实教育家陈鹤琴早在其 《家庭教育》一书中的开篇就告诉了大家,小孩子实在难养,做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负有极大的责任。家长的教育倦怠心理是指家长遇到孩子的教育难题时的无奈感,对自己教育孩子成果感到失望,进而否定自己的教育方法与方式,又因为无法在一定时间内找到适合的方法,会表现出郁闷、纠结、低落等情绪情感,进而会选择疏远与孩子的关系,降低期望值,越来越缺乏教育激情,带来一系列家庭教育倦怠的恶果。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家庭教育具有后补性,每一阶段有一个家教主题,但并不是在某一阶段都能彻底解决的,是长久持续而且在不同时间变化的过程,家长教育必须要同步。[1]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倦怠,会影响家庭教育的阶段性与延续性,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生活及学习处事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家长教育倦怠对孩子教育的影响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家长教育倦怠的特征与产生原因

“倦怠”一词最早是纽约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效感。[2]当前对家长教育倦怠的研究认为,家长教育倦怠心理是在家庭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想要逃避责任与压力的心理。家长无法摆脱这一责任,因而会能动地来调试自身身心的倾向。[3]

家长教育倦怠的主要特征包括:第一,降低的孩子教育期望值,不再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进步情况;第二,亲子关系的逐渐冷漠化,疏远与孩子的关系,缺少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第三,是对孩子教育采取放养的态度,听天由命。

家长教育倦怠的主要原因:第一,快节奏社会生活的巨大压力,家长的教育期待过高;第二,家长自身的教育素质不高,无法找到合适孩子的教育方式与方法;第三,家庭复杂的结构关系,家庭教育氛围的不理想,等等。当家长不能面对孩子教育的挑战时,就会产生逃避心理,从而导致家长自身教育信心的丧失,产生教育倦怠的情况。

三、家长教育倦怠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1孩子缺乏发展的心理援助

家长一旦产生教育倦怠心理,在情绪情感方面就会表现得十分明显,认为教育孩子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工作,对孩子逐渐失去耐心与热情,不像以前一样关心孩子身心发展的变化,而选择任其发展。正常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问题、同伴交往情况等给予很大的关心,但是产生倦怠心理后会认为自己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情感投入过多、已经疲惫不堪,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孩子也明显感到家长不再关心自己,父母的情绪很苦闷与压抑。孩子的意志力是很薄弱的,而且容易受外界暗示性的影响,所以孩子也会产生紧张、焦虑、无存在的感觉,思想不能集中,精神不振,甚至产生一定的心理创伤,造成精神上的痛苦。

其次,过去家长会十分在意与关心孩子心理变化,重视孩子的心理状态,注意自身的品格与行为对孩子的影响,重视孩子在每个人格发展的关键期所需要的帮助。但是家长教育倦怠心理产生后会无意间影响孩子心理发展与变化,带着郁闷冷漠情绪的家长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发展受挫、迟滞。由于孩子此前可能一直处在家长高度关注的教育状态下,突然转变后,孩子需要有一定的精神刺激的抵抗力,当孩子不能理解家长教育倦怠心理时,孩子心理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就会被打破,不能专注于某些活动和思考问题,心理健康水平就会降低。如果孩子在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的倦怠心理,对孩子存在的发展危机给予放任的态度,那么孩子则可能难以顺利度过人格发展的阶段,进而很难保持自身的一致性,容易失去目标与信心。

总的来说,家长教育倦怠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是很大的,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及将来获得幸福的能力。

2.缺乏必需的生活学习指导

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倦怠心理在孩子社会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家长除了孩子生理所需要的衣食住行以外,在孩子学习与社会生活与交往方面的不关注,不关心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不再起到榜样的作用。家长的不关注可能会给孩子一个自由行为的空间,但是在孩子还不能够完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起全部责任的时候,这种忽视可能会导致恶性后果。家长产生倦怠心理后,对孩子的学习问题不再多加关注,久而久之会导致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无法掌握,孩子也会因为家长的不再关注而丧失学习动力,当家长再次关注孩子的学习时往往已无法挽回。家长教育倦怠心理产生后,对于孩子教育工作的胜任感与成就感会不断下降,家长会选择躲避来面对孩子,自己处事行动时不再考虑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作用就会产生负面效果,甚至会导致孩子的社会行为出现很大的偏差。

四、关于解决家长教育倦怠心理的几点建议

家长的教育倦怠心理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靠家长自身的努力克服与调节,除了社会与学校及其他家庭教育帮助机构的帮助外,家长必须为此做出努力。以家长为切入口,探求调试对策,使家长远离倦怠心理这一家庭教育的误区。[4]

1.家长应加强对倦怠心理的自我调适

首先,家长必须自我调整身心状态,否则外在再多的鼓励与支持也是没有效果的。家长必须重新树立起积极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教育工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感受到幸福,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孩子不论将来能不能成才都是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首先应该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首要目的,不要滥用一些指标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成果,例如孩子的学习成绩等。

其次,在家庭亲子关系中家长必须更加主动,虽然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必须具备威慑能力,但是孩子本来就是非常简单的,只要家长以自己的积极情绪主动维护亲子关系,那么孩子会喜爱家长,并且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家长的倦怠心理自然也就很难产生了。

最后,家长自身必须多读书多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5]如果家长在遇到孩子教育困难时,积极地通过学习解决,而不是希望有现成的方法直接解决,那么家长就不会产生倦怠心理,同时在学习中家长还会实现一种自我突破。

2.家庭教育需要实现专业化

大多数家长在成为父母时并没有系统接受过什么家庭教育方面的内容,在遇到孩子教育问题时产生教育倦怠的心理也是情有可原的。目前的家庭教育研究越来越鼓励对家长进行亲子教育,希望开设家长学校。另外,妇联等社会工作组织开设的家长教育讲座与报告会,建立学习型的家庭,都是防止家长教育倦怠心理产生的好方法。这种对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的增强会使我们未来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越来越专业化。如果说家长也需持证上岗,绩效评估的话,那么家长就会更重视自身的不断学习,倦怠心理也会大大缓减。

3.学校、社会网络的支持

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高科技的发展使得网络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了不小作用。家长产生教育倦怠心理,学校与社会是不会同时倦怠的,这对家长的教育倦怠的负面影响起到了缓解作用。同时,网络为同处在教育倦怠状态的家长们提供了一个说出烦恼、解决问题的相互交流的平台,家长教育倦怠的心理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所以应当加强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网络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进而为进一步缓解家长的教育倦怠心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1]晏红.家庭生命周期与家庭教育阶段论[J].少年儿童研究,2009(01).

[2]李永鑫.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5(03).

[3]邓惠明.家长的教育倦怠心理与调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8).

[4]宋德如.试论家庭教育的倦怠心理及调控[J].教育改革,1997(12).

[5]袁承印.别让教育倦怠情绪污染了你[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03).

猜你喜欢

家长心理孩子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心理感受
家长请吃药Ⅱ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