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职校生点燃前行的明灯
2014-07-19陈琴
陈 琴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 奉化分校,浙江 奉化 315500)
为职校生点燃前行的明灯
陈 琴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 奉化分校,浙江 奉化 315500)
从重点高中到职业高中,面对同样正当花季的学生,却有完全不同的体会。职校生没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没有了踌躇满志、舍我其谁的自信,没有了奋发图强、刻苦上进的信念,代之以“无所谓”、“无所为”,代之以“我们都放弃了”,是职校学生的心声,抑或无奈。如何重燃他们的青春激情,给予他们前行的正能量,这是职校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文章对职校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应对策略展开论述。
职校生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从重点高中到职业学校,面对同样正当花季的学生,却有完全不同的体会。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去哪里了?那种踌躇满志、舍我其谁的自信去哪里了?那种奋发图强、刻苦上进的信念去哪里了?代之以“无所谓”“无所为”,代之以“我们都放弃了”,是职校学生的心声,抑或无奈?作为德育工作者,我试着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感受他们的感受。
职校生的痛,源自长期的挫败感。职校生是基础教育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从小学到初中往往要承受一次又一次考试失败的打击,同时时不时承受父母的责备,老师的忽略,以及同学的歧视。特别是初中阶段,初中是青少年行为品性养成的关键时期,但各校为了保证重点中学的上线率,大多实施分层教育,将最好的教育资源集中于所谓的精英学生、后备学生,忽视学业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中招考试后他们更是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久而久之,部分学生自信心不强,形成了抑郁自卑的心理。
职校生的苦,源自缺乏认同感。中职生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下,读书不好就等同于“无用”,等同于“废物”,就读职校就等于被打上了“差生”的标签。更糟的是,家长对他们不抱任何希望,社会上的人对他们冷眼相看。导致职校生中“落水者”的心态、“失败者”的心态、“多余人”的心态比较普遍,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1]
职校生的忧,源自对未来的迷茫感。面对当今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以及劳动力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职校生群体普遍感到压力巨大,找不到人生的定位和目标,不清楚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走到哪里就是哪里,缺乏人生追求,或者是不敢有追求、有梦想。
一
失败的过往,残酷的现实,让他们的自信丧失殆尽,让他们彻底放弃了自我,放弃了追求,放弃了本应绽放的青春与梦想,踯躅不前。具体表征为:
(一)思想上,妄自菲薄,不思进取。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悲观,一些职校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往往对自我的定位和评价都很低,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的人。其次是缺乏进取心。“我们都放弃了”是他们共同的想法,不想努力,或者是不肯努力,女生普遍寄希望于“嫁得好”,男生大多数只想“混混大”。
(二)精神上萎靡不振,麻木不仁。职高生对自我的要求很低,学习和生活都处于麻木状态,缺乏求知欲,缺乏好奇心,缺乏探究的兴趣与动力。许多职校老师想方设法地鼓励、调动、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但往往是劳而无功。心理学研究者将这种状态定位为心理上的“三无”状态,即无动于衷,谓之无情;缺乏活力,谓之无力;漠不关心,谓之无心。
(三)行为上,懒惰懈怠,自由散漫。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约五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而中职生中则有42.8%的人有心理与行为问题。[2]首先,不学习。职校学生最大的行为特点就是厌学。有研究表明,三分之一以上的中职生有厌学现象。通常表现为情绪上厌倦学习,态度上消极甚至对抗学习,行为上被动应付或逃避学习,在具体行为上通常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3]玩手机,讲空话成为常态,没有吃苦的精神,没有恒心,无所谓自己的学习成绩,无所谓家长、老师的批评,成绩不断下降。并渐渐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越不努力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想放弃。其次,不自律。表现为自由散漫、组织纪律性差,缺乏自我约束能力,频繁地迟到早退,甚至缺课、逃课,经常性地违反课堂纪律,部分男生还有吸烟酗酒现象。再次,不自控情绪自控能力较弱。遇事缺乏冷静,不计后果,容易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情绪爆发,出现顶撞教师、打架斗殴等偏激情绪和行为方式,冲动性强,理智性差。
二
职校生一切的不良情绪与表征的实质是在对自我缺乏应有的定位与认知,低定位低评价导致对自我的低要求,甚至是无要求。如何重燃他们的青春激情,给予他们前行的正能量,这是职校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赏识教育,给予学生前行的勇气。对职校生的赏识教育至关重要的就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有了自信才能产生勇气、力量和毅力。但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系统的校正。一方面,要给予职校生准确定位。首先是社会定位。职业教育是二战后的德国与日本创造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为美国的“新经济”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世界各国在经济腾飞的进程中,无不重视职业教育和大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当今中国正处于加快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转变,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既需要大量的学术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这两类人才形成了人才培养的两翼,因此,职业教育的学校与普通学校没有优劣之分。行行出状元,这是社会的需要,也已然成为高考改革的方向。当然,这就要求全社会尽早摒弃 “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陈旧的人才观和职业观,尽快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性看法,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其次是自我定位。让他们“学会爱自己”,学会自尊自重。自轻者人轻之,自重者人重之,自信者人信之,自强者人敬之。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对于矫正中职生的自卑至关重要,工作重点在于提升学生自我概念,培养其自尊心,形成自我接纳的态度,让这些学生从非现实的自我认知向现实的、合理的自我认知转化。[4]“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人的爱好、禀赋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善于理论分析,有的人擅长动手操作;有的人适合做学术研究,有的人喜欢和机器打交道……读书不好并不等于一无是处,更不等于没有前途,职校生一样可以在许多领域成就事业,受到尊重,得到认可。给予职高生欣赏表扬;职校生由于某种原因,在学校或在家里都很少得到表扬甚至是起码的尊重,所以特别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受到关爱与欣赏,获得信任感与归属感。诚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渴望被人欣赏是人最基本的天性。”所以,对于中职学生的赏识教育就是能够以欣赏的眼光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智力或许平常的中职生与重点中学的学生相较也有一些难能可贵的闪光点,他们少了唯我独尊的傲气,少了自我中心的娇气,少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功利,抗挫能力强,人际协调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如果我们以公正客观的态度评判他们,就会发现他们有太多值得我们欣赏的特质。另外,不吝表扬也是我们可以为之的一种方法,马克·吐温曾说:“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他深刻地揭示了表扬与赞美的力量,他能让学生产生少有的快乐的内心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推动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当然,创造增强自信心的环境,还需真正建立起多元的学生评价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榜样激励,给予学生前行的动力。榜样是无声的语言,往往无声的语言比有声的语言更有说服力。夸美纽斯强调“要用良好的榜样教育学生”,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人的积极性和能力只发挥了20%~30%,而受到充分激励的情况下,人的能力可发挥到80%~90%,即同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的积极性和能力可望提高到原来的3~4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激励特别是榜样激励的方式激发职校生内在的精神动力,使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多渠道地挖掘先进典型,树立成功标杆。职校生很少体验过成功,认为成功于他们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奢望,选择和树立贴近他们的生活背景和成长经历的成功榜样,会让他们移情于自身,从而激发他们对于成功的向往。在运用榜样激励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校本资源的发掘和利用,洛克认为“对儿童行为产生最大影响的依然是他周围的同伴”,职业学校可以对学校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编写优秀毕业生展示录,邀请事业有成的毕业生来校谈创业心路,也可以对在校生中的技能典型进行宣传,使职校生真切地认识到,技能可以实实在在地丰富人生,改变生活,走向成功,自己只要勤奋刻苦也有成为他人榜样的潜质和可能,从而产生模仿、学习、超越榜样的行为动力。
(三)前景宣传,给予学生前行的目标。成功就是目标的实现,没有目标就等于航行没有方向,也就没有动力,更不会有行动和有效的时间管理。在调研中发现,有80%的中职学生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给予中职生前行的目标,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环节。一要开展就业形势的分析宣传。近几年,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高职生就业不如中职生。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75%左右徘徊,而中等职业学校(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中职学校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的有技能“蓝领”成为就业新宠,有些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出现了越来越吃香的趋势。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1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呈现的是一片“冰火两重天”景象。一边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求职状况降到“冰点”,另一边则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居高不下的就业“沸点”。在当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场,不少职校毕业生尚未毕业就已被提前“预订”,大赛获奖选手更将被大型央企高薪“收”走,这些未来的“高级蓝领”备受企业热捧,华丽地“逆袭”最难就业季。职业学校应该对此作切合实际的宣传,帮助学生感受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大好形势,找准在社会上的地位,焕发自豪感,增强自信心。二是开展对职校生的职业规划。一个屡遭失败的人,很难建立起自信心。所以,制定切合实际的“期望目标”是建立学习自信心的关键。有分析人士说,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对专业人才的新的类别需求、层次需求和数量需求,像数控技术应用、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旅游和餐饮业、服装设计与营销、电子商务、物流、护理等不少行业都出现了人才紧缺的情况。由此而来对能够胜任这类工作的一线技术、生产、管理等较高素质的人才,需求量也在增加,仅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中,每年的缺口就达50多万,而这批人才大都从职业院校产生。据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结合近年来的产业发展现状,为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让他们确定近期及远期的目标,并付诸行动努力奋斗。
当今中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产业更新换代的转型期,劳动力市场上的“技工荒”折射出了我国教育体制“重普轻职”的弊端,也呼唤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观念的变革。职业教育承载着服务产业建设、促进人的发展的双重历史使命,是造就我国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产业大军的主要力量。职校生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群体,相信只要职校教师直面现实,付出努力,重塑学生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动力,为他们点燃前行路上的明灯,他们就定能成为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群体,成长为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和城乡建设的生力军。
[1]崔燕.中等职业学生心理现状分析[J].校园心理,2011(2).
[2]黄惠昭,林庆,张旭伟,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6):82~84.
[3]俞国良.现代心理健康教育[J].人民教育出版社.
[4]谭旭玲.中职生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例谈[J].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