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说服教育开展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2014-07-19刘洁
刘 洁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时装学院,浙江 宁波 315200)
辅导员说服教育开展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刘 洁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时装学院,浙江 宁波 315200)
在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说服教育是常用的教育方法之一。在实际的学生德育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很多不成功的说服,究其原因,主要是师生双方地位不平等,说服的内容和目的让被说服者无法心服口服。语言是辅导员在工作中普遍使用的交流工具,语言的说服力对于辅导员成功开展学生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辅导员 说服教育 困境 对策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说服作为一种重要方法被普遍使用。苏格拉底认为,通过交流沟通,借助概念分析,我们能获得相关情境和应当怎么做、做什么的真理。在这个过程中,说服起到中介作用。说服的目的是让听者用自己的理智判断用以说服他的理由或者论据是否正确。也就是说,说服的目的是信服,这里的信服不是指对说服者的信服,而是对能说服他的理由和论据的信服,也可以说是对善、正义或真理的信服。自此,说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有理论基础并且自成体系的道德教育方法。
很早以前,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就提倡循循善诱的、带有启发性的说服教育。《学记》记载:“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谓说服,就是用充分的理由和依据开导对方,使之心服口服。引申开来,说服教育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启发对方,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某种观念,从而指导自身实践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
辅导员是承担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力量,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说服教育是辅导员常用的教育方法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并收到预期效果,不仅与辅导员的政治理论素养、文化知识素质、独特的人格魅力有关系,而且取决于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是否善于通过语言进行有效的说服教育。
一、辅导员的说服教育中常见困难
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有时收效甚微,自身言语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没有产生相关影响,这表明说服教育不成功。在用言语进行说服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很多困难,导致说服无效,具体表现为:
1.辅导员耐心教育,学生却坚持己见,迂回辩解。说服教育就是说服者将其认为是正确的道理或真理,讲给那些他认为不知道或者不懂这个道理或者真理的人听,希望那些不懂的人首先从思想上转变观念,继而从行动上做出转变。辅导员在与学生的谈话交流过程中,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即辅导员苦口婆心地和学生讲纪律、讲道理,但是学生总是会列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捍卫自己的看法,坚持自己的行为,反驳、拒绝辅导员所讲的道理,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依然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屡犯不改。
2.辅导员良言相谏,学生却口服心不服。小到校纪校规,大至道德规范、国家法律,辅导员耐心教导,可有的学生往往口服心不服。具体表现为:表面沉默,口头允诺。沉默是学生往往由于忌惮老师的权威,表面上不作辩解,但内心并不认同辅导员所说的道理。口头允诺是指有的学生为取得老师的一时信任和好感,口头上应允老师的教诲,但是内心仍然以自我为中心,继续坚持之前的做法。
3.辅导员成功地说服学生,但是效力短暂。日常生活中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被说服者能一时诚恳认错,答应此种错误绝不再犯,短时间在行动上确实也有一定的改观,但不久之后,有的学生又会重复之前的错误行为。诚恳认错表明用以说服的理由已被接受,说服至少已取得说理上的成功。有时,言者说得感天动地,听者听得连连称道甚至涕泪交流,这表明说服不仅达到了说理成功的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被说服者的情感。但是即便如此,行为反复仍然让人对说服的意义产生质疑。一个成功的教育者,说服者将不满足于说理上的成功,而是期望能长久改变被说服者的行为,或者说被说服者能从此终止之前的错误行为,采取一种全新的、积极健康的行为。
二、说服失败的主要原因
说服是否失败最终是由说服教育的结果决定,这里的后果特指行为后果。如果进行说服教育之后,被说服者在行为上没有进行长久的改变,则说明说服失败。这也是造成辅导员工作不顺利的主要表现之一。究其说服教育失败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说服者与被说服者双方地位不平等。说服本质上是某种思想或者观念的一种互动。这种互动是通过谈话实现的。当说服者与被说服者在思想观念上都认同双方无论是在地位上,还是言语自由和权利上都是平等的,对话才是平等的,反之则是不平等的。平等对话一方面是为了拉近双方的距离,另一方面是为了便于进行换位思考,进行有效的思想或观念互动。在不平等对话里,思想或观念的互动会受到很多阻碍。不平等对话意味着某一方的言说受到束缚和限制,不能真实而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观念。说服中的平等对话,其实质是言说自由,即说服中的对话具有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或权利。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过程中,有的辅导员喜欢强调教师的权威,摆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板着面孔训导学生,也不给学生解释的机会,这不仅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教师的威信,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渐渐疏远老师,造成学生嘴上承认错误,但心里不服气。
2.说服的内容和目的对于对话的双方没有益处。说服的内容就是用以说服别人该怎样做和做什么的理由,以及支持这个理由的事实或证据。只有当说服的内容坚实有力,并且是对话双方都关心或者感兴趣,对话才是可能的;对话可能,说服才是可能的。这是运用说服的一个必要条件。它也是有关真说服的一个公理,即只有当用以说服的理由或者道理充分有力,并且对双方来说都是有益的,说服才是有可能的。因为没有人会愿意接受一个不充分的、没有力量的、看上去是对自己甚至不利的说服理由或道理。另外,只有说服的目的被认同,说服者才能被认同,说服也才在实际上是可能的。任何试图把对方不能接受的理由强加于人的说服,其动机都是可疑的,因为它蕴含了说服者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的说服者的可能,其典型特征是,说服者把自己认同的某种价值观当成普世的价值观。为此,说服者需要证明,他用以说服的理由不仅是正确充分的,而且对被说服者是有益的。在某些师生谈话中,谈话者并不能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谈话的内容常常纯粹是学校的校纪校规、道德规范之类,给学生假大空的感觉,不能满足他们真正的现实需要,导致说服失败。
三、如何提高辅导员语言的说服力
1.三种性质语言相结合,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常用于说服教育的语言主要有三种性质:文件政策性、规整制度性和生活交往性。文件政策性语言是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语言,一般集中在理想信念教育层面上,它是经过了官方系统性的论证,以严谨的学术性和强大的权威性证明自身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能够以一种强大的正能量帮助人们树立一套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使人们认同并坚定信念,抵御和排斥对立的价值体系。辅导员在向学生传达此种性质的语言时,往往会用一个固定的语言逻辑模式,说出来的话仿佛“官话”或者“套话”,生硬陌生,容易给人造成假大空的印象。日常学生事务管理中,辅导员不仅常用到文件政策性语言,同时使用规章制度性语言。这种语言往往会在短期内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并不能长久有效。人,是理性的动物,更是情感的动物。指令性的文件政策、规章制度并不能在学生心中形成一种长久共鸣,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引导更多的是需要一种人文关怀。生活交往性语言就显得尤为必要,此种语言也是辅导员与他们改善和密切关系的最为经常和重要的语言媒介类型。它往往融入了老师的真情实感,可以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辅导员运用生活交流性语言时,在逻辑上与学生是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认可的关系,没有强弱、尊卑之分。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尊严的人,学生积极平等地参与对话。在相互理解、相互认可的关系中,不断重构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和观念,在与辅导员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从而重新建立一套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
2.真情投入,提高语言的亲和力。辅导员的说服教育如果缺乏亲和力,那么思政教育工作很可能成为一种单向的灌输。辅导员的亲和力,是拉近与学生距离的强有力的助推剂,它能帮助辅导员和学生尽快建立感情基础,由师生关系转为朋友关系,从而消除学生心理的障碍。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老师获得了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学生就更容易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师生之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就显得游刃有余了,老师的话语自然就有说服力。那么,如何提高语言的亲和力,真情投入是关键。辅导员在和学生谈话时,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他们之所想,想他们之所需。换位思考,无论是说话的内容还是说话的态度或者语气,都要是发自真情,源于实意,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真心替他们考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发自肺腑的真诚话语,才容易达到亲和对方、让对方信服的效果。
3.知己知彼,提高语言的针对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都有其自身独有的特征、鲜明的个性。在实际沟通交流中,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切不可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一把锁开一扇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些哲理都告诉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采用不同的语言策略和态度。同样是批评,对于不同的学生,就要使用不同的批评语言,例如,对于性格孤僻的学生,语言要婉转温和,尽量用语言温暖对方;对于个性张扬的学生,说话语气要心平气和,以柔克刚。只有适时、适度、适人的批评和表扬,才能对学生的情绪、感情、心理和行为产生效力,达到教育的目的。如何让语言具有针对性,达到说服教育的效果,谈话之前一定要对说服对象的日常表现、个性特点、行为特征进行全面了解。要掌握学生各方面尤其是思想方面的情况,必须和他们打成一片,通过与学生交往,听其言,观其行,从其情绪、言论和行为的变化中发现问题。同时要善于通过学生会、党团组织中的学生干部获取大量思想信息。
[1]杨智勇,熊椰.高校辅导员的语言艺术.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2]肖雅琴.高职院校辅导员语言运用技巧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7).
[3]赵彦.论高校德育中的说服教育.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