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职语文有效课堂之我见
2014-07-19林海平
林海平
(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广西 南宁 530299)
构建中职语文有效课堂之我见
林海平
(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广西 南宁 530299)
当前,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消极现象。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导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外阅读等方面阐述构建中职语文有效课堂的方法。
中职语文 有效课堂 构建方法
每谈起中职语文课堂,一些老师甚至会摇头叹气。确实,中职语文课堂现状令人担忧。在普遍存在重技能知识课、轻文化基础课的中职学校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出现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现象。但在促进文明与和谐的今天,中职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一大批既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又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劳动者,可现状却与之相背。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改变低效现象,构建中职语文有效课堂呢?
一、设计多姿多彩的激趣导入
导入是课堂的开端。“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如果在导入阶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节课便已成功一半。那么,采用什么内容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
多年的实践证明:引入热点时事、巧设悬念、运用趣味故事、引用诗歌对联、设置疑问等方法,可使中职语文课堂焕发出生机活力。
例如,在教学《〈宽容〉序言》一课时,可引用四川峨眉山灵岩寺弥勒佛殿的一副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导入。又如,在教学《〈物种起源〉导言》时,可以用当时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作为开场白,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新的课堂。
二、增设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语文是中职学生重要的必修课程,在培养“德能双馨”的人才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可是多年来,很多中职学校忽略了语文的重要性,中职教师已经习惯于传统单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他们满足于完成语文的教学内容(即教材内容),教语文等同于教教材。课堂的教学内容就是讲课文内容——讲解课文的作者、写作背景、段落大意、文章主旨等。这样的教学使得中职语文的教学内容被固化于近百篇的文章中,使得中职生的语文学习被禁锢在冰冷的水泥四壁之内。这样的教学脱离了中职生的实际需要,不利于培养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能力,因而中职语文课堂出现打瞌睡、玩手机等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改变内容单一、老调重弹的课堂,可以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
譬如,在讲授《劝学》一文时,不但讲解荀子有关学习的观点方法,而且穿插孔子、韩愈、培根等名人的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
如在教学《鸿门宴》时,可以旁征博引,讲授古代有关座位的礼仪常识;可以信手拈来,讲讲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又如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在欣赏“林冲挥舞着花枪在山神庙前刺死陆虞侯三人”等情节的时候,可以讲一讲林冲的行为在当代已经构成的刑事责任。
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加入经济、法律、礼仪、常识等元素,可以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引人入胜。跳出教材内容,增加日益开放的多元化教学内容,开创语文课堂新局面。
三、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中职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本教材、一个教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站到底,照本宣科。学生对这种缺乏新意的授课方式已经疲惫不堪,再加上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又比较差,这样学生的课堂纪律意识差也就自然而然地凸显了。
克服教法单一的办法很多,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经常运用多媒体课件实施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运用多媒体教学应该成为常态。教师在备课阶段,亲自制作课件或者借鉴网络上的已有课件,都可以实现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每一篇课文。在平时教学中经常使用多媒体课件,能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在视觉、听觉等感官上受到冲击;使学生产生好奇之心、新鲜之感;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有效性。
(二)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对网上教材和手上教材同步解读。网络时代,海量信息铺天盖地。伴随着网络长大的“95后”学生,无一不是网民。如果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施手上教材和网络教材同步解读,不失为“投学生之所好”。“投学生之所好”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教学《地下森林断想》这篇优美的散文时,可以结合网络上有关地下森林的图片资料一起欣赏。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低效的语文课堂。
(三)时常运用鼓励赞美的语句,让学生充满成就感。中职生文化基础差,纪律意识淡薄,在初中阶段多属于“差生”行列。在追求升学率的时代,所得到的表扬和赞美可说是少之又少。需要赞美是人的本性。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美。而长期备受冷落的中职生更是渴望得到赞誉之词。
例如在评价《项链》一文的主人公马蒂尔德这一形象时,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学时,不求同一个标准,而是充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赞扬他们能自圆其说的观点。
时常鼓励赞美学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枯燥的课堂也就变得生机盎然。
四、创造充分的课外阅读条件
语文学科博大精深,是百科之母,是中职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和沟通能力的最重要载体之一。但仅限于课堂学习,难以培养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道: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益于课外阅读。因此,创造课外阅读条件、创造更广阔的学习语文环境是提高中职生文化素质,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的基本途径。
如何营造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创造广阔的大语文学习环境?
(一)建立图书角,悬挂名言警句。营造读书氛围,首先要有书。书籍,不但包括传统的纸质书籍,而且包括现代的电子图书。订阅一两份报纸,几本著名杂志,如《读者文摘》、《意林》等,或下载一些电子书、经典文学影片等,又或者摆放着同学们互相借阅的书籍,这样就可以创建班级图书角。
名人警句是语言的精华,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如果在教室周围悬挂一定的名人名言,则可让学生天天看见,时时受到启迪。
(二)经常介绍经典名著。要学好语文,少不了阅读,尤其是经典的阅读。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低头一族,要他们主动阅读经典,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老师在课堂上,采用欲擒故纵的方式介绍一些经典名著,则可以把学生慢慢地从手机上解放出来。
如教学《荷花淀》一文后,可以这么说:今天我们认识了勤劳淳朴、勇敢好强的荷花淀的女人们,那接下来,我希望同学们认识这么一位女性,有人赞扬她也有人谴责她。她敢爱敢恨,最后却卧轨自杀。她是谁呢?她就是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从而引出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三)组织读书会、朗诵会、交流阅读体会等活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读书会、朗诵会、佳作欣赏、人物评论会、交流阅读体会等,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增强阅读的成就感。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博览群书,可增知长见,可使人高尚,可使人文明,可使人睿智。培养学生喜爱读书的习惯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当见缝插针,循序渐进。
要改善中职语文课堂现状,提高中职学生文化素质,就要利用导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外阅读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构建中职语文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