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及其辩证关系

2014-07-19白宝焱

文教资料 2014年6期
关键词:任意性索绪尔能指

白宝焱

(南京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浅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及其辩证关系

白宝焱

(南京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随着近几十年来学者对语言本质研究的深入发展,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这一特征受到了认知语言学象似性观点的挑战。可以说,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时有争论,有关任意性和象似性及二者的关系是语言学界近年来一直探讨的问题。本文综述有关任意性和象似性的争辩和讨论并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

语言符号 任意性 象似性 辩证关系

一、引言

自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观点以来,许多语言学家都从中受到了有益启发,但后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象似性的观点登上历史舞台,许多学者如许国璋、王寅等对任意性的观点提出了不同见解,有关二者的争论便成为焦点。

二、有关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的争辩

二十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这一重要概念。他把任意性称作语言符号性质的第一原则即任意性原则,具体来说,语言符号是不可论证的,即对现实中跟它没有任何自然联系的所指来说是完全任意的。所谓任意,是指语言符号的声音与语言符号的意义之间不存在相互对应的理据。后来他又将任意性分为绝对任意和相对任意两类用以区分简单语言符号内部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和复杂语言符号内部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这一原则自问世后就受到了语言学界广泛的关注和认同。此外,索绪尔还认识到这项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普遍性,他认为“在事实上来说的话,一个社会它所能够接受的任何的一种表达手段,其实原则上都是,以集体的习惯又或者还可以这样说,是以约定俗成为基础的”[1]。为了更好地解释任意性,索绪尔以法语为例,“姊妹”的观念在法语里同用来做它的能指的S一6一r(soeur)这一串声音之间没有任何内在关系,因为它也可以用任何别的声音表示。语言间的差别和不同语言种类的存在都是最好的证明。正是在任意性这一点上,索绪尔指出,语言符号与象征不同,因为后者永远也不会是完全任意的。但是,索绪尔认为,尽管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但这种任意的关系并不能由个人随心所欲自行决定,他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并得到时间的检验因而得到固定。比如在“树”这个词中,树的概念和“树”的特定发音不是必然结合在一起的,“树”在英文中的读音和其他语言中的读音明显不同,但都能表达“树”的意思。这就是符号的任意性原理。也就是说对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发音,说明概念和语音之间没有自然的、必然的联系,如果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不是任意的,而是具有自然联系的,那么声音和意义只能是一对一关系,一个概念就只能有一个表达形式,世界上也只能有一种语言。对此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颇多,曾有学者认为,如果语言符号不是任意的,能指和所指就必然形成一成不变的固定组合,那么“mouse”的新义“鼠标”就绝不会产生;“手足”一词也不会引申为“兄弟”。笔者认为,虽然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联系任意的,但是符合人类认知结构也是事物命名的重要依据,作为语言符号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们并非静止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不难发现“鼠标”发明之初,其形状酷似人类常见的老鼠,因而得名;“手足”都是关乎人类劳动生活的重要器官,故引申为“兄弟”。对此,虽然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整个语言系统的最关键而重要的原则之一,但他同时指出:“只有一部分的符号才具有绝对的任意性这种特性;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他符号的任意性也没有被取消,只是他们的程度不同而已。”[2]也就是说,索绪尔的语言任意性主要是基于语言系统本身,强调语言内部之间的关系,忽略了语言与外部世界和人们的认知结构直接的关系。他把语言看做是一个封闭的体系,不受外部世界影响,只是强调语言内部之间的联系。

三、语言符号象似性的讨论

象似性的概念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美国符号学家和哲学家皮尔斯提出,对于象似性的概念,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定义,尚无统一定论。国内学者王寅将其定义为,语言形式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意义(包括客观世界与概念结构)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3]。沈家煊指出,语言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内在联系,二者之间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可据的[4]。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质疑语言任意性的地位,逐渐发现语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任意的,它与我们的认知世界和客观世界都有一定联系。对此1988年许国璋就对索绪尔的任意性观点提出了质疑[5]。依据索绪尔的观点,一个社会所能够接受的任何的一种表达手段,其实原则上都是,以集体的习惯又或者是以约定俗成为基础的。对此学者常举的例子是 “把女人叫做男人、男人叫做女人都可以,把天叫做地、地叫做天也行,只要约定俗成就行”。对此,侯广旭从单纯词微观音义象似性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此例证中也包含象似性理据。从发音上看,很明显,发“男”的音先是齿龈鼻音和前中高元音,再回到齿龈鼻音,共鸣响亮,体现阳刚之气;对比之下,“女”的音口形小,从齿龈鼻音开始,圆唇始终较小,共鸣音相对小,带有温柔的感觉。古人把头上的叫“天”,齿龈塞音加前高和前中高元音再加鼻音,元音持续时间长,口腔肌肉相对紧张,共鸣从口腔上部延伸到鼻腔,嘴巴是开放的,这正是看天时的口部动作。古人边说话边看天时,上下颌应该是张开的,英语的“sky”,上下颌也是张开的。古人为什么没把头上的叫“地”,而把头下面叫“地”?“地”的元音持续时间短,口腔肌肉松弛,嘴巴不是很开放,因为看地,不需要肌肉紧张与大张嘴。所以,古人完全可以把“天”、“地”两个音义对调的说法难以服人[6]。笔者认为,从人类认知的角度说,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不完全是任意的,某种程度上说是有动因、有理据的,应该符合人类认知结构。语言的象似性在词汇、句法等方面均有所体现和涉及。就词汇层面,诸如拟声词,即模拟自然声音而构成的词,如猫叫是“moo”,“miao”,“murmur”,“susurrous”等。模拟自然声音代表的事物,如”cuckoo”(杜鹃鸟);词缀常代表某一固定意义,“sl-”常与“滑、滑动”有关,如“slide”,“slick”,“sleek”,“slip”,“slope”,“slither”;前元音“i”常表示“细小的、微小的”如“kid”,“mini”,“bit”,“pit”,“slit”等。在句法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研究,第一,距离相似性:语符距离象似于概念距离。例如,①atall handsome foreign teacher;②a handsome tall foreign teacher,在这两个例子中都包含“tall”和“handsome”两个特征,只是顺序不同,很显然只有①符合人类认知顺序,与人们的直觉一致。因为这两个特征与修饰对象的距离是不同的。tall(高的)这一特征最为明显,再走近handsome(英俊的)这一特征才可能被观察到。另外,英语中的限定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与先行词之间的距离,还有英语中心词前的修饰语的顺序都可以说明这种距离象似性。第二,数量象似性:语言单位的数量与所表示概念的量和复杂程度成正比,与可测度成反比象似。概念量越大,越复杂,所用的语言单位数量也就越多。例如:③You are wrong.④You are dead wrong.可以看到随着语言单位数量的增加,例句中所表达的否定态度依次增强,③中“你错了”和④中的“你大错特错了”有着鲜明对比,显然④句中有着更丰富的个人情感表达。第三,顺序性原则:思维的顺序与语言单位排列的顺序象似。如⑤I opened the door and sat down at the computer.⑥I sat down at the computer and opened the door.可以看到只有⑤句中句法成分的排列顺序对应于一般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符合顺序象似性原则。再如英语汉语的基本句序是一样的以“主谓宾”为主,反映了一种思维上的顺序。第四,标记象似性:标记特征象似于额外意义,标记性从无到有象似于认知的自然程序。正如我们问距离常问“距离多远”而不问“距离多近”,问“身高多高”而不问“身高多矮”。远和高语义概括性大,是无标记的,近和矮则是有标记的。标记象似性表明了人们的认知过程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从无标记到有标记的自然顺序。[7][9]

四、任意性和象似性的辩证关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掀起了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热潮,并对其展开了激烈争论。大概可以概括为三类:以王寅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语言的象似性优于语言的任意性;以郭聿楷、王德春和朱永生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语言的象似性只是语言任意性的补充并不能代替语言的任意性;一些学者认为语言的象似性和任意性同等重要,作为语言符号的二原则,在语言体系中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10]笔者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两者的关系,它们在不同的语言层面都有不同体现,就索绪尔的任意性说而言,他所说的任意性既不包括拟声词和感叹词,更不包括复合词和派生词。所以,它是从单个符号的角度而不是从符号组合的角度加以论述任意性的。象似性主要是对语言符号与外部世界(语言结构与概念结构)的关系的描述,可以说任意性和象似性共同作用于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相对于符号组合来说,象似性是普遍存在的,但就单个符号而言,任意性是普遍存在的。朱永生指出:“任意性和象似性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争的事实,今后讨论的关键莫过于理清任意性和象似性到底在哪些层面上互相排斥,在哪些层面上彼此共存。”[11]相对于任意性而提出的象似性说,笔者认为二者应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在语言系统中应该是和谐互补的,我们不能否认任意性的存在,夸大象似性,否则有些语言符号现象我们就无法解释。可以说任意性的存在使得我们的语言更丰富具有更多变体,象似性使得语言体系更具理据性和系统化。“象似性以任意性为生存条件,任意性又受到象似性的有力制约,二者的互动关系决定了它们共同成为语言符号的同等重要的,辩证统一的自组织原则”。[12]

五、结语

从语言任意性的提出到象似性说的出现,我们对于语言现象的认识都是在不断深入发展的,可以说无论是任意性还是象似性的观点都有各自研究的角度,不可能“一家独大”。虽然自象似性说出现以来二者的争辩就没有停止过,但正是由于在相互摩擦交锋中,二者的理论才更加丰富完善,这更有利于我们解释语言现象,研究语言的本质。

[1]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爱德华·萨丕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研究,1993.

[5]许国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3):2-10.

[6]侯广旭.汉英象似性研究的不足和出路[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3):99-100.

[7]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5):4-7.

[8]王寅.象似性说与任意性说的哲学基础和辩证关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1-6.

[9]王寅.标记象似性[J].外语学刊,1998(3):55-56.

[10]张风,高航.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重新考察[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5-11.

[11]朱永生.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2-7.

[12]王艾录,司富珍.汉语的语词理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创新项目“汉英语言象似性研究”(SKCX201303)。

猜你喜欢

任意性索绪尔能指
聚焦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问题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基于象似性的英语词汇学习
索绪尔的语音价值理论初探
语言与文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之四
被“延异”的语言*——德里达对索绪尔的批判再审视
索绪尔研究的哲学语言学视角——纪念索绪尔逝世100周年
索绪尔与海德格尔语言观*——本体论层面比较
对语言象似性和任意性之争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