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些”的词汇化过程、程度及其机制

2014-07-19

文教资料 2014年6期
关键词:代词现代汉语副词

战 浩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有些”的词汇化过程、程度及其机制

战 浩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在汉语史中,“有些”经历了一个从短语到词的发展过程。本文系统梳理“有些”的词汇化过程,并根据“有些”在现代汉语这个共时平面中的反映,分析不同用法下的“有些”的词汇化程度及等级,探讨其词汇化的机制。

有些 词汇化 程度 机制

一、“有些”的词汇化过程

(一)唐代作为短语使用

“些”最初在语言系统中是作为句末语气词使用的,该用法主要见于《楚辞》。而作为量词使用的“些”则出现较晚,根据文献显示,直到唐代,“些”才具有量词①的用法。例如:

(1)更恐五年三岁后,些些谈笑亦应无。(白居易《衰病》)

(2)日高方得起,独赏些些春。(孟郊《吊房十五次卿少府》)

(3)年几未多犹怯在,些些私语怕人疑。(方干《赠美人四首》)

这一时期,“有些”作为动词性短语而使用,常见的形式是“有些些”,例如:

(4)洧叟何所如,郑石唯有些。(孟郊《至孝义渡寄郑军事唐二十五》)

(5)纵有些些理,无烦说短长。(王梵志《尊人嗔约束》)

(6)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白居易《闰九月九日独饮》)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些些”在唐代发展出了副词的用法,在形容词、动词前作状语,例如:

(7)屋上些些薄,池心旋旋融。(元稹《生春二十首(丁酉岁·凡二十章)》)

(8)扶床小女君先识,应为些些似外翁。(元稹《答友封见赠》)

(9)莫嫌鬓上些些白,金紫由来称长年。(白居易《喜刘苏州恩赐金紫,遥想贺宴,以诗庆之》)

第(7)例中,后句的“旋旋”是副词,用作状语修饰“融”,前句与后句对仗,因而“些些”也应是副词,用作状语修饰后面的“薄”;第(8)、(9)例中,“些些”分别被用来修饰“似”和“白”。在“有些些”这个短语形式中,“些些”原是作为量词被使用的,而当“些些”逐渐发展出副词的用法时,则是实现了词语的转类,语义从具体变得较为抽象,这为“有些”的进一步词汇化奠定了基础。

(二)五代由短语向词过渡

五代时期,在《敦煌变文选》里出现了一例“有些些”作为状语修饰形容词的用法,即:

(10)出来好个面貌,只是有些些舌短。(《敦煌变文选》)

笔者认为,“有些些”用作状语正是上承唐代时期“些些”出现的副词作状语的这一用法而来,“有些些”由唐代作为动词性短语使用而逐渐具有了一些副词的特性,其结构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开始模糊化。这一语言现象恰好体现出转类在汉语双音词的词汇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一时期,“有些”依然作为动词性短语而使用,除了经常以“有些些”的形式出现以外,还出现了“有些子”的形式。例如:

(11)师曰:“此沙弥有些子气息。”(静、筠禅僧编《祖堂集》)

(12)师有时曰:“体得佛向上事,方有些子语话分。”(静、筠禅僧编《祖堂集》)

“有些子”作为新形式的出现说明了“有些”这个双音结构的能产性,至少从侧面反映出其在语言系统内部一定的活跃程度,而高频率的使用情况正是促进双音形式的短语词汇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宋代短语和词共用

宋代,“有些”作为副词的使用频率有所提高,尤见于《朱子语类》,例如:

(13)又曰:“这也是难。须是此心荡荡地,方与天相契;若有些黑暗,便不能与天相契矣。”(《朱子语类》,下同)

(14)曰:“子路见处极高,只是有些粗。”

(15)曰:“然。仲由之死,也有些没紧要。”

此外,在《朱子语类》中还可见到“有些”作为代词的情况,例如:

(16)延寿教南方无传,有些文字,无能通者。

但是,在语言系统中,“有些”依然作为短语而使用,并且具有“有些”、“有些些”、“有些子”、“有些个”等表现形式,最终促成作为短语的“有些”与作为词的“有些”同形的局面。

正是句法、词法两种范畴共存导致了现代汉语中“有些”的用法驳杂的局面。接下来有必要以现代汉语平面中的“有些”为参考,分析不同用法下的“有些”的词汇化程度和等级。这里之所以不说是厘清“有些”作为短语和作为词的区别,而说是分析不同用法之下的“有些”的词汇化程度,是笔者借鉴了董秀芳老师(2011)在分析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时所用的观点,即摒弃传统的二元对立,而把汉语史中“有些”从短语到词的过渡作为一个连续统(continuum)看待,现代汉语中的“有些”这个双音形式既是整个连续统中的一个静态的节点,又是延续连续统的运动的一个动态的过程。换句话说,某些形式下的“有些”是典型的词,某些形式的“有些”是比较典型的词,而其他一些形式下的“有些”则可能并不具有典型的词的特征,而被看做是边缘或者是非词。

二、“有些”的词汇化程度及其机制

(一)现代汉语平面中的“有些”

1.《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有些”的处理。

笔者首先对《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关于“有些”的处理作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时并不对《八百词》的得失进行评价。而后分析《八百词》的得失,并由此深入对“有些”词汇化程度的分析。

《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中将“有些”分为代词和副词两大类:副词的“有些”义为“略微,稍微”,表示程度轻,置于动词、形容词前作状语,例如:

(17)心里有些怕。(《八百词》,下同)

(18)分别以后,真的有些想。

(19)他心里有些不高兴。

在代词的“有些”中,编者又将其分为两小类,作为标出项②的是“有些”前加“很”修饰,表示数量大,例如:

(20)他很有些财产。

(21)他们家以前很有些钱。

作为非标出项③的是“有些”前不加“很”的情况,义为“有的;有一部分(数量不大)”,用作主语和定语。笔者将《八百词》中在这一义项下面的举例分为以下几类:

A.方位短语+“有些”(+NP)④+VP,“有些”(+NP)所指代的成分包含于方位短语所表示的范围中,例如:

(22)我们当中,有些是北京人,有些是上海人,其他地方的人很少。

(23)屋子里有些人在看书,有些人在写东西。

(24)这些字当中,有些写得很好,有些写得差点儿。

B.先行词+“有些”(+NP)+VP,“有些”(+NP)所指代的成分包含于先行词之中,例如:

(25)我们班的同学,有些是自费生。

(26)这些书,有些实在没意思。

C.“有些”(+NP)+VP,前面没有任何成分,但是凭借语言的预设机制或者是上下文的语境,依然可知“有些”(+ NP)包含于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共知的或不言自明的范围,例如:

(27)有些话你也不要轻信。

D.NP1+“有些”+NP2+VP,表示NP1和NP2之间是领属关系,例如:

(28)他有些旧书想处理掉,你看有没有你需要的。

(29)他手头儿有些钱,打算捐助失学儿童。⑤

2.《八百词》在处理“有些”时的得失。

(1)选择《八百词》作为案例的原因

《八百词》基本立足于现代汉语这一共时平面,与内容驳杂、广收古今中外各种用例的《汉语大词典》相比,本文既然欲立足于现代汉语探讨“有些”的词汇化程度,《八百词》则在清晰、明确方面存在优势;与简单罗列义项、并在义项下只举少量例子的其他现代汉语词典相比,《八百词》涉及语法分析,并且例证丰富。另外,《八百词》虽然以收词为主,但笔者在考察“有些”一例的过程中,发现其中所举到的一些用例究竟是典型的词还是短语,值得深入探讨,这种探讨将达到揭示不同用法下的“有些”的词汇化程度和等级的目的。

(2)《八百词》在分析“有些”时所存在的问题

笔者比较赞同《八百词》对于副词的“有些”的处理和举例,而认为其对于代词的“有些”的处理不妥。

首先,对于标出项的“有些”,即“有些”前加“很”表示数量大的情况下,不宜归在代词下讨论。因为代词不能被“很”修饰,并且代词与其后的名词性成分所构成的名词性短语不能在句中担当谓语。这里的“有些”后面都接宾语,如上举(20)、(21)例,而后接宾语是动词性结构的一大特点,因此,笔者认为,应当把前面有“很”修饰的“有些”处理成动词“有”+量词“些”所构成的动词性短语。另一例证是《八百词》在分析“有点儿”⑥时,认为“有点儿”有时是“动+量”的结构,例如:

(30)碗里有点儿水。

“有点儿”在此与标出项的“有些”出现在相同的句法环境下,因而通过《八百词》对“有点儿”的分析,也能佐证笔者把标出项的“有些”看作“动+量”的动词性短语这一观点。

通过考察《八百词》中所举到的作为标出项的“有些”后面的宾语,发现多是倾向于有指⑦的、具体的成分,而没有涉及无指的、抽象的成分,笔者在此欲补充标出项的“有些”后接无指成分作宾语的用例,以便后文的分析,如下:

(31)他自己觉得很有些天才,可是喝了多少杯浓茶与咖啡,还是一字写不出。(老舍《四世同堂》)

(32)到十九世纪后半受了俄国文学的影响,就很有些臭汗气了。(鲁迅《文学与出汗》)

(33)“此妖我也没见过。隔行如隔山,不是一路子。你们可去找张大仙,听说她灵得很,专事请神驱鬼,很有些神通。”(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

对于非标出项的“有些”的用例,笔者认为,A、B、C类可以归为代词,而D类用例是否能归入代词当中则值得商榷。以(28)、(29)为例,如果把“有些书”、“有些钱”看做是话题,那么语义就是 “他想要处理掉的是所有书中的一部分”和“他打算捐助给失学儿童的是手头儿的一部分钱”,句子的主语应当是“有些书”和“有些钱”,“他”和“他手头儿”是主语修饰语,主语之间是领属关系,这种情况下,“有些”是代词;如果把“他”、“他手头儿”看做是话题,那么语义就是“他有一些书想处理掉(不强调是所有书中的一部分)”和“他手头儿有一些钱打算捐助给失学儿童 (不强调是所有钱中的一部分)”,句子的主语应当是“他”和“他手头儿”,这种情况下,“有些”则是“动+量”的动词性短语,不能再归入代词一类。出现以上分歧的原因在于《八百词》所举实例并不典型,根据上下文的语境 (即话题后面的陈述),既可以把 “有些+ NP2”作为话题,又可以把NP1作为话题,而下面三个例子则不存在这种争议:

(34)他有些书特别有意思。

(35)屋子里有些人。

(36)家里有些菜,得再去买一些。

第(34)例“有些书”是全句的话题,“他”为修饰语对“有些书”起限定作用,表领属关系,“有些”是代词;第(35)例“屋里”是话题,因为如果将“有些人”作为话题,那么将缺少陈述部分,所以“有些人”是作为话题“屋里”的陈述,“有些”是“动+量”的动词性短语;第(36)例,从陈述部分“得再去买一些”可知“家里”是话题,“有些菜”也属于陈述部分,“有些”是“动+量”的动词性短语。因此,综合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将“有些”判断为代词还是动词性短语确实和“有些”前面的成分有关,但不能作为唯一标准,并非前面是方位短语时就是代词,例如第(35)、(36)例,也不是前面的成分与其构成领属关系时就是动词性短语,例如第(34)例,关键要看“有些(+NP)”或“有些”所指代的先行词是否是全句的话题。检验这一观点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当我们把A、B、C类中的VP去掉后,就会发现“有些(+NP)”由话题变为了陈述,由代词变为了“动+量”的动词性短语(当然,也有一些句子变得不合法);如果为“有些(+NP)”后没有VP的句子补上恰当的VP,例如由第(34)例变为第(23)例,就会发现“有些(+NP)”由陈述变为话题,由动词性短语变为代词。这是源于动词性成分的主要语义结构功能就是陈述。

作为“动+量”的“有些”虽然在语义上与标出项的“有些”有所区别,但是后面同样既可接有指成分,又可接无指成分,这里只补充“有些”后接无指成分作宾语的例子:

(37)他的观点有些书生气。

(38)这栋建筑有些哥特式的味道。

综上所述,通过对《八百词》里的“有些”一例的归纳概括、得失评价和些许补充,至少达到了对于现代汉语平面中的“有些”的不同用法的管窥,这有利于下文对不同用法的“有些”的词汇化程度和等级的分析与总结,并且通过丰富的例证可以看到导致差异的原因,从而结合汉语史中 “有些”的发展变化,得出其词汇化的机制。

(二)不同用法下的“有些”的词汇化程度和等级

1.(1)NP1+(很)“有些”+NP2,NP1是话题,“有些+NP2”是陈述,NP2是有指成分。

该用法下的“有些”表现为“动+量”的短语形式,由于NP2是有指成分,因而 “有”支配的是客观世界中的实体,“些”所表示的也是客观世界中实体的量,通过“有”和“些”的意义即可得出整个结构的意义,也就是说结构和意义之间是清晰的、松散的、可解释的,因而这是处于词汇化最边缘的“有些”。

(2)NP1+(很)“有些”+NP2,NP1是话题,“有些+NP2”是陈述,NP2是无指成分:

这里的“有些”依然是“有+些”的短语形式,但由于NP2是抽象的、无指的成分,因此“有”支配的不再是客观世界的实有,“些”所表示的也不是客观实有的量。在这种投射作用下,“有”和“些”都被抽象化,整体的结构与意义之间开始模糊化。

2.NP1+“有些”(+NP2)+VP,“有些”(+NP2)是话题,NP1是限定成分或先行词,VP是陈述。

这里的“有些”是代词,“有”作为动词的性质被削弱、虚化,整个结构可以引起话题。由于代词往往指代客观世界中的实体,因此“有些”的意义依然比较具体、形象,结构与意义之间较为清晰。同时,作为代词的“有些”同作为“动+量”的短语的“有些”在现代汉语中容易混淆的事实,也证明代词的“有些”虽然已经进一步词汇化,但词汇化的程度不高。

3.“有些”+VP,VP是谓词性成分,“有些”用作状语修饰VP。

这一用法下的“有些”是副词,由于“有些”后面的成分从有指成分到无指成分在到谓词性成分,其后成分的逐渐抽象化促进了“有些”的转类,“有些”不再表示客观世界实有的存在和量,而是指向了抽象化的认知域,整个结构的组成成分之间关系紧密,单个的语素意义的叠加不再能表达整体的意义,造成结构和意义之间的模糊化加深,因而副词的“有些”词汇化程度较高。另外,根据上文对汉语史中的“有些”词汇化过程的梳理可知,汉语史中的“有些”后所接的成分逐步抽象化,“有些”同样也是实现转类而达到较高的词汇化,这与笔者对于现代汉语平面中“有些”的词汇化等级的划分大体一致,同时进一步说明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存在某些共同的机制影响汉语的发展走向,这些机制值得探讨。

(三)“有些”词汇化的机制

所谓探讨“有些”词汇化的机制,其实就是要探讨影响“有些”词汇化的因素具体有哪些,通过梳理“有些”词汇化的过程可以看到哪些是影响词汇化的宏观条件,而通过分析现代汉语平面“有些”的词汇化程度和等级,则可以进一步捕捉那些或促进或制约着“有些”词汇化的微观因素,这正是笔者在前面所做的工作的意义所在。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总结出如下影响“有些”词汇化的因素。

1.韵律条件。

董秀芳老师(2011)认为,汉语史中,要实现词汇化必须首先是韵律词,只有双音节的形式才能够实现词汇化,而三音节的形式则不可以,现代汉语中的三音节词实际上是由双音节词发展而来的。“有些”的词汇化过程中经历了“有些些”、“有些子”、“有些个”、“有些”等形式,笔者认为,从“有些些”到“有些子”、“有些个”,存在实词变为虚词,词根语素变为词缀(子、个)的语言现象,这是“有些些”从三音节形式走向双音节形式的一个过渡,最终形成可以独立使用的双音形式“有些”,为词汇化做好了韵律条件的准备。

2.语用条件。

语法、语义和语用三者不可分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这里更突出的是语用条件,因为一种语言现象的发生是在交际当中实现的,也只有经过交际的洗礼和磨砺才能固化,“有些”的词汇化是在高频率的交际运用中实现的。随着“有些”越来越多地用来引起话题,起到类似于古代汉语中的发语词“夫”的作用,“有”的动词性质便渐渐虚化,使得“有些”的结构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模糊,组成成分由松散变得较紧凑,实现进一步词汇化。

3.句法条件。

在线性序列中,随着词汇化程度的增强,“有些”后所接的“成分经历了有指成分到无指成分到谓词性成分的过程”⑧,线性序列的成分之间的投射作用使得“有些”的意义从具体到抽象,逐步虚化,最终实现了转类,达到了较高的词汇化水平。

三.结语

笔者对“有些”的词汇化过程、程度及其机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采用了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通过现代汉语这面镜子折射出研究对象的立体形象,通过汉语史的梳理为现代汉语平面的研究与分析提供佐证和启示。

注释:

①吕叔湘先生在《近代汉语指代词》中认为此时的“些”是形容词,并称之为“准量词”.

②③所谓标出项与非标出项是指 “当对立的两项不对称,出现次数较少的那项,就是‘标出项’(the marked),而对立的使用较多的那一项,就是‘非标出项’(the unmarked)。”(赵毅衡,2011)《八百词》中代词一栏下的“有些”前加“很”时表示数量大,不加“很”时表示数量不大,二者形成对立。“有些”前加“很”的使用次数较少,有明显的标记“很”,笔者将这种情况下的“有些”作为标出项,将不加“很”而使用次数较多的“有些”作为非标出项。

④“(+NP)”表示NP在这里可有可无,它的出现与否并不影响相应的分析和结论。

⑤笔者最初欲将“他手头儿”处理成没有方位词而表示范围的名词性短语,但是“手头儿”比较抽象,是无指成分,明显不同于第(25)、(26)例中的“我们班的同学”、“这些书”等有指成分,因此在这里把“他手头儿”归入表示人的主语的一类。

⑥吕叔湘先生在《近代汉语指代词》中认为,“点”在汉语系统中一出现时就是名词,而“些”最初是形容词。从这一点上来说,《现代汉语八百词》对于“有点儿”和“有些”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是合理的,和语言形式最初的性质相呼应。但是,《现代汉语八百词》作为一本以分析现代汉语词汇为主的辞书,这样处理似乎忽略了语言的发展流变,在现代汉语中“些”已经明显具有了量词的性质,因而在该用法的处理上值得与“有点儿”一样采用特殊标注的方法。

⑦有指成分是指 “如果名词性成分的表现对象是话语中的某个实体(entity),我们称该名词性成分为有指成分,否则,我们称之为无指成分。”(陈平,1987)

⑧必须强调的是从在汉语史中的发展事实来看,这里的“经历了有指成分到无指成分到谓词性成分的过程”是在考虑词的虚化程度时的逻辑顺序,而绝不是时间顺序。因为从“有些”的词汇化过程可以看到,副词“有些”,即后接谓词性成分的“有些”出现的时间和顺序都很早。

[1]陈平.释汉语中与名词有关的四组概念[J].中国语文,1987年第2期(总第197期).

[2]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吕叔湘著.江蓝生补.近代汉语指代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

[5]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主要语料来源:

北京大学语料库(CCL).

猜你喜欢

代词现代汉语副词
复合不定代词点拨
The Wheels on the Bus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代词(一)
代词(二)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副词和副词词组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