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际测度研究

2014-07-19范柏乃张维维

治理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信度经济社会指标体系

□ 范柏乃 张维维 朱 华

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际测度研究

□ 范柏乃 张维维 朱 华

本文采用头脑风暴法、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以及鉴别力分析构建了由 36个评价指标组成的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以该评价体系为工具,测度了我国1986-2011年间经济发展度、社会发展度、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度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在此基础上,根据耦合原理建立了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以此为工具测算了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发展度都呈现正增长的态势,且经济发展度的增长快于社会发展度的增长;同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经济发展度;社会发展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耦合度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有数据显示1979-2011年期间GDP平均增长速度为9.9%*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 http://data.stats.gov.cn/search/keywordlist2?keyword=gdp。。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诸如食品安全、房价、腐败、投资移民、强拆以及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却层出不穷。面对经济增长和社会问题频现的双重刺激,整个社会范围出现了一股“全民焦虑”情绪。有分析指出,上世纪的日本和韩国都经历过焦虑情绪的蔓延,“全民焦虑”是现代化过程的必经阶段,因而现在的中国也不能幸免*石畅、赵展慧:《全民焦虑:现代化路上的阵痛》,《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10月21日,第6版。。如果一个国家能妥善处理好“全民焦虑”,将从此进入“黄金发展期”;反之,将会进入“矛盾凸显期”。我国要实现未来经济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突破“全民焦虑”瓶颈,就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这一发展思路,既是对国外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国内当前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正确判断。

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首先必须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这就涉及到如何比较科学地评价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问题。要对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建立一套测度体系。基于这样的逻辑,本文将按照指标体系建立的科学流程构建一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体系,以此为工具测量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这一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全面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水平,而且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二、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体系的理论遴选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发展即是一种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系统或其子系统发生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抑或从无序到有序的变化,一般用发展度来表示其变化的程度*范柏乃、张维维、贺建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及其测度研究》,《统计研究》,2013年第7期。。协调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子系统间实现配合得当、和谐一致、良性循环的关系以达到减少系统运行的负效应、提高系统的整体输出功能和协同效应的目的,协调度是这种效应的测度,指子系统间在发展过程中和谐一致的程度*陈长杰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济——资源系统协调性分析》,《系统工程》,2004年第3期。。协调发展则是协调和发展的综合表现,系统的协调发展既需要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也需要子系统的发展,这种发展水平与协调效应的综合水平常用协调发展度来表示*汤铃、李建平、余乐安、覃东海:《基于距离协调度模型的系统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方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4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指在开放状态下,经济发展要素和社会发展要素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最终实现整个系统的有序健康发展的状态和过程。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中,经济取其中观层面的意义,即认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是经济总量的增长,除此之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自然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发展的效率与潜力等内容。而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发展,则是指非经济的但与经济活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体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总体来说就是经济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社会发展则要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条件,并积极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经济发展扫除障碍。也就是说双方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能够促进对方发展,最终期望达到一个互相促进良性发展的均衡点,底线是不能够对对方发展造成危害,使对方发展出现危机*浙江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处:《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研究》,《浙江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6卷),中央财政经济出版社,第521页。。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认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体系包括两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一是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的经济发展度评价指标;二是测度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的社会发展度评价指标。基于此,本研究拟采用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遴选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的理论评价指标体系。邀请了来自于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环境保护和管理等领域的12位专家参加头脑风暴会议。主持人向12位专家阐明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和评价指标遴选的基本原则,营造各抒己见,自由开放的会议气氛,鼓励专家自由地提出尽可能多的评价指标。头脑风暴会议后,对12位专家提出的指标进行整理和归纳,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的理论评价指标体系,即第一轮评价体系V(1),其共有90个评价指标,其中经济发展度有35个评价指标,社会发展度有55个评价指标,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第一轮评价体系V(1)

三、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的实证筛选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主观建立指标体系的方法,因此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第一轮评价体系主观性较强。而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必然是客观性的,本文将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筛选指标,这些方法包括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鉴别力分析。通过这些定量方法的使用,建立起更加客观科学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

(一)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分析

隶属度是模糊数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表征一个元素对某个特定集合归属程度的概念,即隶属度越大,则说明该元素在整个集合中越重要*袁毓林:《基于隶属度的汉语词类的模糊划分》,《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为了考察指标对整个指标体系的归属程度,也即重要程度,本文拟对指标进行隶属度分析,保留隶属度高的指标,淘汰隶属度低的指标。而对于保留和淘汰指标的隶属度标准,本研究在充分讨论的情况下,选取的临界值为0.2,即保留大于等于0.2的指标,剔除小于0.2的指标。

隶属度分析的数据来源于问卷,本研究将第一轮评价体系制成专家咨询表,有针对性地选择了我国10所高校的1200名MPA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些学员除了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外,更可贵的是具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这样的阅历将使他们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涵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因而,将他们作为咨询对象具有合理性。其具体方法是让他们从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发展度的第一轮理论指标体系中分别选择10个和15个他们认为最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当然不可否认他们在判断和选择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时也具有主观性,但集成众多专家的意见,可以使指标更为客观。

此次共发放1200份专家咨询表,回收860份,有效咨询表510份,回收率为71.67%,有效率为42.5%。根据隶属度的计算公式以及所设0.2的临界值,从第一轮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中淘汰了34个指标,将剩余的56个评价指标组成了第二轮评价指标体系。

(二)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的相关分析

在第二轮评价指标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相关性非常高的指标,这些指标所反映的内容和信息基本相似,比如“人均GDP”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额”与“人均进出口额”、“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万元GDP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元GDP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与“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每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R&D经费占GDP比重”与“科技经费占GDP比重”以及“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与“每万人床位数”等多对指标。这些评价指标之间可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如果将这些指标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会造成严重的信息重叠和扭曲,从而降低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为剔除这类指标,使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简洁而富有成效,本文对这些可能存在显著相关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

具体方法为,通过查阅全国及地方统计年鉴、政府统计公报,采集了2010年度31个省(市)第二轮评价体系V(2)中24个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Pearson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α=0.05显著性水平下,除了“万元GDP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工业废水排放量”一对评价指标之外,其他11对评价指标间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经过专家讨论,决定淘汰11对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中隶属度相对较低的11个指标(在表2中注有“*”号)。

表2 评价指标的相关分析

(三)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的鉴别力分析

评价指标的鉴别力主要是考察指标区分评价对象特征差异的能力。科学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体系必然要求对作为评价对象的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发展度具有较强的区分解释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变差系数通常用来衡量指标鉴别力,即变差系数越大,则表明该指标的鉴别力越强。为了提高评价指标的整体鉴别力,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淘汰变差系数相对较小的评价指标*范柏乃、朱华:《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际测度》,《政治学研究》,2005年第1期。。

根据以上原理,本文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第三轮评价体系中V(3)15个隶属度低于0.35的评价指标进行鉴别力分析。数据表明,变差系数小于0.7的指标有9个,本研究确定淘汰变差系数小于0.8的指标,剩下的指标则构成了第四轮评价体系V(4)。其中反映经济发展度的有16个指标,反映社会发展度的有20个指标。其中,反映经济发展度的指标可以划分为四个领域,分别是 “经济实力”、“经济结构”、“经济活力”以及“经济效率”;同样,也可将社会发展度评价指标归纳为“生活质量”、“科技教育”、“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四个领域。在评价体系V(4)中,有11个评价指标属于负效用指标或逆向指标(表2中标有“*”号),即该评价指标的数值越小越好;其余的25个评价指标属于正效用指标或正向指标,即该评价指标的数值越大越好。

表3 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第四轮评价体系

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体系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技术经济评价理论认为,信度和效度是衡量科学化评价体系的两个重要的技术参数,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必须达到一定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所构建的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体系也不例外,同样需要经过信度和效度的检验,以确保所构建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一)信度检验

信度(Reliability)是衡量测评工具可靠性和一致性的参数。如果使用一套测评工具对测评对象进行评价,其两次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那么这种评价结果显然不能被接受,也就是说测评工具存在信度问题。同理,如果两次的测评结果一致或较为接近,则说明测评工具具有较好的信度。因此所构建的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体系必须通过信度检验。

信度检验的方法有多种,本研究拟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方法来进行检验。通过查阅全国及地方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采集了2010年度31个省(市)的数据,包括16个经济发展度和20个社会发展度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得到经济发展度、社会发展度以及各个评价领域的α系数。

表4 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体系V(4)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度所包含的4个领域以及社会发展度所包含的4个领域其α系数都超过了0.70,达到了评价理论的要求,也就是说该评价体系内部结构是基本一致的。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度与社会发展度整体指标体系的α系数也都在0.6以上,由于它们各自由4个评价领域组成,而这4个领域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其α系数则会相对较低,这在理论上是被允许的。可见,本文所构建的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体系比较理想。

(二)效度检验

效度(Validity)是指测评工具的有效程度,也就是说测评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测评对象的真实情况。一般而言,效度越高,表明以该指标体系为工具所测量到的结果与评价对象的真实程度越接近。因此,对于一项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而言,满足效度准则是必要条件。

本研究采用内容效度方法来检验该评价体系的效度。其过程是选择50位专家根据各自的实践经验与专业知识,判断第四轮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与经济发展度、社会发展度之间的关系是否密切。经过整理统计,有43位专家认为16个经济发展度评价指标很好地反映了经济发展度的内涵;41位专家认为20个社会发展度评价指标很好地反映了社会协调发展度的内涵。通过计算可知,所构建的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发展度评价体系的内容效度比分别为0.72和0.64,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以上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顺利通过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该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可以作为测量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的工具。

五、我国经济发展度、社会发展度及其协调发展度的实际测度

定量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状意义深远。本研究将运用建立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度、社会发展度以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进行实际测度。

(一)评价指标的数据采集与无量纲处理

本研究通过浏览《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国土资源年鉴》以及《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采集了1986-2011年各年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其中部分评价指标是原始数据,部分是经过简单计算得到的数据*从《中国统计年鉴(2012)》上来看,2011年前中国邮电业务总量一直保持快速上升趋势,直至2011年由2010年的31978.5亿元骤降到13333.5亿元,这与国内的物流发展密切相关,为保证数据的客观性,采用移动平均法计算2011年的邮电业务总量数据,在此基础上得出人均数据;基尼系数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数据,本文的基尼系数采用联合国测算的基尼系数的数据。。

由于各个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需要对评价指标数据采用效用值法进行无量纲处理。其中,正负指标将区别对待,效用值的区域范围为[0,1],无量纲数据处理计算公式如下:

(当Xij为正效用指标时);

(当Xij为负效用指标时)。

(二)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由于各个指标相对于整个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确定。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有多种,本研究根据问题的性质以及研究的条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体系中各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其过程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首先,建立起层次结构模型。也就是把评价体系条理化、层次化;其次,构造两两判断矩阵,让专家对评价体系中的各评价因素及评价指标进行两两对比;再次,进行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最后,对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江蕾、李小娟:《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构建与实际测度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年第3期。。

经AHP四个基本过程后得到的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发展度评价指标的层次总排序结果(表5)。

表5 经济发展度、社会发展度评价指标的权重

(三)我国经济发展度、社会发展度和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度的实际测度

设f(X)和g(Y)分别是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发展度的评价函数,则有:

设α和β为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发展度的权重,则可以得到我国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度的评价函数:

U(X,Y)=αf(X)+βg(Y)

把无量纲处理后的数据代入上述的评价函数,可得1986-2011各年度我国经济发展度、社会发展度和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度。从表4可知,我国1986-2011年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发展度都呈正增长,经济发展度增长了5.68倍,社会发展度增长了1.97倍,经济发展度的增长快于社会发展度的增长。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到,在2004年以前,我国经济发展度低于社会发展度,以2004年为分界点,经济发展度超过了社会发展度。

(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的实际测度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则是既注重发展,也重视协调,其中“发展”强调子系统各自的演化进展,“协调”则是体现了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计算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也就是计算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两个子系统的“发展度”与“协调度”的耦合度。根据耦合度计算模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的计算公式为*逯进、陈阳、郭志义:《社会福利、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差异——基于中国省域数据的耦合实证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第3期。:

式中,Dt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Ut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度,Ct为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Dt越大,表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越高;反之,则表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越低。Ut上文中对其进行了计算,Ct则需要另外进行计算。

统计学中,两个变量X与Y的协调度体现为f(X)和g(Y)的离差,一般用C来表示。两个变量间越协调,f(X)和g(Y)的离差越小。因此,可以用f(X)和g(Y)的离差系数来度量系统X与系统Y的协调度。即希望

于是得到了两个系统的协调度测度模型:

其中,C∈[0,1];K为调节系数,K值通常是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数减1。

本研究构建的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维度、领域以及指标3个层次。这样在协调度测度模型中,调节系数K值取2。由此,可以得到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度的计算公式为:

根据以上模型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得到1986-2011年各年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的具体数据。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有必要通过一个具体的等级标准加以刻画,这样才能形象地表达其含义。在对15名专家的深度访谈基础上,参照国内外各种综合指数的分级方法,本文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评价标准按照协调系数的大小划分为10个等级标准。

表6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评价标准

从总体上看,自1986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由“七五”期间的0.4298增长到“八五”期间的0.5078,再由“九五”期间的0.5764增长到“十五”期间的0.6810,直至“十一五”期间的0.7846以及“十二五”开局之年的0.8711。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等级也由1989年的轻度失调向良好协调转变。

另外,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由“发展度”和“协调度”两个重要因素决定,从理论上来讲,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四种类型:高协调、高发展型;高协调、低发展型;低协调、低发展型;低协调、高发展型,其中高协调、高发展型是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想类型。但从研究结果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类型主要集中表现为高协调、低发展型和低协调、低发展型两种类型。其中1989年和1990年是低协调、低发展型的典型代表,而2003~2005年则是高协调、低发展类型的代表。

造成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尤其是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还需要注意的是,当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均处于较低发展水平时,其协调度可能会高,比如在2003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度为1,也就是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几乎同步,但此时的同步只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在较低水平的一种低效协调,并非本文所研究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协调之意。

表7 1986-2011年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总表

六、结 语

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量表是测量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因而,编制一套较为科学的测量量表具有重要意义。从已有研究来看,学术界并未出现较为科学权威的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测量量表,这样的研究现状缘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很难从众多指标中选取合适的测量指标;二是社会发展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很难量化其发展成果。基于此,本文也仅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的探索性研究。为使整个指标体系尽可能的科学,本文严格按照量表编制的程序,通过指标的理论筛选、实证遴选以及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检验构建了一套由36个指标组成的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测量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工具对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测量。较之已有研究,固然有改善,但缺憾依然存在,其最大的问题在于社会发展难以衡量,且相关指标数据难以获取,不得已放弃了一些重要指标。在以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应重点致力于社会发展指标的开发,并对其进行有效概念化。同时国家统计部门也应当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并将更多的社会发展指标纳入常态化的监测指标之列,以为研究者提供更丰富的社会发展数据。□

(责任编辑:陈建明)

2013-12-15

范柏乃,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管理创新、公共政策; 张维维,女,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政府绩效;朱华,管理学博士,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管理创新、公共政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动态监测与政策支撑体系研究”(编号:10zd&019)。

C93

A

1007-9092(2014)02-0056-10

猜你喜欢

信度经济社会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作为数学教育研究质量分析的信度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平衡损失函数下具有时间效应和通胀因子的信度估计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