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进针和通液法在门诊患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
2014-07-19周春婷樊丽丽
周春婷 樊丽丽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给药方法。但小儿静脉输液时常因躁动、出汗、固定松脱而导致液体外渗,需重复穿刺。静脉留置针的塑料套管质地柔软并富有弹性,弥补了普通头皮针易刺破血管和易脱落的不足,减少了血管的损伤。我院于2011年3月起在门诊采用负压进针和通液法行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3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输液治疗的患儿300例,其中男148例,女152例,年龄0~3岁,输液2~4 d。呼吸系统疾病190例,消化系统疾病95例,泌尿系统疾病1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采用盲法观察,静脉输液操作护士和患儿均不知道分组研究的具体情况。 两组患儿的性别、 年龄、 疾病类别等一般
1.2方法
观察组使用美国BD24G留置针。选择粗直、柔软和富有弹性的静脉,2岁以内幼儿选择头皮静脉,一般采用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 2~3岁幼儿选用手背静脉。先将输液的物品备好,连接通畅排尽空气,然后用10 mL注射器抽吸5 mL生理盐水后连接一次性5号针头与24 G留置针相接,排尽留置针内空气。选择血管,一手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常规消毒,右手持针柄以15°~30°角与皮肤交接处直刺血管,在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 将注射器轻轻
回抽,保持注射器在进针过程中一直处于一定的负压状态,见回血后缓慢进针少许,用注射器抽吸推注动作判断留置针是否在血管内,再向血管内推进生理盐水使血管充盈,同时将留置针推入血管内,然后见回血良好后再推注,感觉没有阻力,再抜除针芯,用3M透明敷贴固定好留置针,接输液器输液。当输液完毕后,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选择头皮静脉留置针者则给患儿戴弹力网头套,并向家属发放留置针家庭注意事项的温馨卡。当再次输液时,用0.5%碘伏消毒肝素帽,接入头皮针通畅即可进行输液。对照组采用5号钢针静脉穿刺输液。两组均固定由2名经验丰富、工作10年以上的护士完成操作。
1.3观察指标
记录输液首次穿刺所需时间、第2天穿刺或接管时间、输液结束处置时间、液体外渗的例数,记录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的例数。
3讨论
研究表明,静脉穿刺时针头进入血管后,产生回血的条件是静脉内压力大于输液管针头处的压力,形成压力差,当静脉内压力等于或小于输液针头处压力时,没有作用力使回血慢或无回血。小儿静脉血管细小,压力低,血管的管壁薄,分布表浅,尤其是脱水、体温上升后下降等因素造成循环差,使回血慢。用注射器给以负压后,能使针头进入血管腔后迅速见到回血,即可判断穿刺成功,避免进针的盲目性。在穿刺见回血后,用注射器抽吸推注动作来判断留置针是否在血管内,再缓慢推注生理盐水,这样可以使穿刺的血管充盈,有利于留置针的推入,不易造成刺破血管壁的现象。
本文观察组首次穿刺所需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但第2天接瓶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穿刺时间,因只需常规消毒后,接入头皮针即可输液,而钢针输液第2天仍需要重新选择血管穿刺,花费较多的时间;在输液结束时观察组只需封管,处置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故留置针输液操作所需的时间较钢针常规输液操作的时间少,大大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本文对照组液体外渗多于观察组,原因是患儿好动,注射部位常过度活动,使钢针易刺伤血管壁而发生渗漏。而留置针的套管质地柔软,管尖圆钝,进入血管后可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壁的损伤,不易穿破血管,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留置针对机体刺激小,且可适度活动,患儿易于接受;且易于固定,为长时间静脉输液建立了较好的通道,保证患儿在治疗上药物的及时应用,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输液故障及重复穿刺的减少,减轻了观察组患儿对输液的心理压力,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由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解决了护理工作超负荷带来的负面影响,缩短了患儿输液等待时间,增加了护士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时间,利于开展健康教育,也减少了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抱怨,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门诊患儿静脉输液中采用负压进针和通液法行留置针穿刺,能节约穿刺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护患儿血管,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4参考文献
[1]朱桂菊,杜惠敏,闫晓云,等.小儿留置针穿刺技术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8):261-262.
[2]苏红. 负压进针和通液法在门诊小儿留置针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0):296.
[3]苏媚菊.静脉留置针在门诊小儿输液室的应用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9):57-59.
[4]李桂英.静脉留置针在门诊小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34-35.
[5]谭言玲.减轻手背静脉穿刺疼痛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0):14-15.
[6]毕东军,蔡玉英.推行小儿留置针输液的实践和探讨\[J\].护理与康复,2008,7(7):533-535.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给药方法。但小儿静脉输液时常因躁动、出汗、固定松脱而导致液体外渗,需重复穿刺。静脉留置针的塑料套管质地柔软并富有弹性,弥补了普通头皮针易刺破血管和易脱落的不足,减少了血管的损伤。我院于2011年3月起在门诊采用负压进针和通液法行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3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输液治疗的患儿300例,其中男148例,女152例,年龄0~3岁,输液2~4 d。呼吸系统疾病190例,消化系统疾病95例,泌尿系统疾病1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采用盲法观察,静脉输液操作护士和患儿均不知道分组研究的具体情况。 两组患儿的性别、 年龄、 疾病类别等一般
1.2方法
观察组使用美国BD24G留置针。选择粗直、柔软和富有弹性的静脉,2岁以内幼儿选择头皮静脉,一般采用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 2~3岁幼儿选用手背静脉。先将输液的物品备好,连接通畅排尽空气,然后用10 mL注射器抽吸5 mL生理盐水后连接一次性5号针头与24 G留置针相接,排尽留置针内空气。选择血管,一手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常规消毒,右手持针柄以15°~30°角与皮肤交接处直刺血管,在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 将注射器轻轻
回抽,保持注射器在进针过程中一直处于一定的负压状态,见回血后缓慢进针少许,用注射器抽吸推注动作判断留置针是否在血管内,再向血管内推进生理盐水使血管充盈,同时将留置针推入血管内,然后见回血良好后再推注,感觉没有阻力,再抜除针芯,用3M透明敷贴固定好留置针,接输液器输液。当输液完毕后,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选择头皮静脉留置针者则给患儿戴弹力网头套,并向家属发放留置针家庭注意事项的温馨卡。当再次输液时,用0.5%碘伏消毒肝素帽,接入头皮针通畅即可进行输液。对照组采用5号钢针静脉穿刺输液。两组均固定由2名经验丰富、工作10年以上的护士完成操作。
1.3观察指标
记录输液首次穿刺所需时间、第2天穿刺或接管时间、输液结束处置时间、液体外渗的例数,记录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的例数。
3讨论
研究表明,静脉穿刺时针头进入血管后,产生回血的条件是静脉内压力大于输液管针头处的压力,形成压力差,当静脉内压力等于或小于输液针头处压力时,没有作用力使回血慢或无回血。小儿静脉血管细小,压力低,血管的管壁薄,分布表浅,尤其是脱水、体温上升后下降等因素造成循环差,使回血慢。用注射器给以负压后,能使针头进入血管腔后迅速见到回血,即可判断穿刺成功,避免进针的盲目性。在穿刺见回血后,用注射器抽吸推注动作来判断留置针是否在血管内,再缓慢推注生理盐水,这样可以使穿刺的血管充盈,有利于留置针的推入,不易造成刺破血管壁的现象。
本文观察组首次穿刺所需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但第2天接瓶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穿刺时间,因只需常规消毒后,接入头皮针即可输液,而钢针输液第2天仍需要重新选择血管穿刺,花费较多的时间;在输液结束时观察组只需封管,处置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故留置针输液操作所需的时间较钢针常规输液操作的时间少,大大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本文对照组液体外渗多于观察组,原因是患儿好动,注射部位常过度活动,使钢针易刺伤血管壁而发生渗漏。而留置针的套管质地柔软,管尖圆钝,进入血管后可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壁的损伤,不易穿破血管,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留置针对机体刺激小,且可适度活动,患儿易于接受;且易于固定,为长时间静脉输液建立了较好的通道,保证患儿在治疗上药物的及时应用,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输液故障及重复穿刺的减少,减轻了观察组患儿对输液的心理压力,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由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解决了护理工作超负荷带来的负面影响,缩短了患儿输液等待时间,增加了护士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时间,利于开展健康教育,也减少了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抱怨,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门诊患儿静脉输液中采用负压进针和通液法行留置针穿刺,能节约穿刺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护患儿血管,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4参考文献
[1]朱桂菊,杜惠敏,闫晓云,等.小儿留置针穿刺技术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8):261-262.
[2]苏红. 负压进针和通液法在门诊小儿留置针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0):296.
[3]苏媚菊.静脉留置针在门诊小儿输液室的应用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9):57-59.
[4]李桂英.静脉留置针在门诊小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34-35.
[5]谭言玲.减轻手背静脉穿刺疼痛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0):14-15.
[6]毕东军,蔡玉英.推行小儿留置针输液的实践和探讨\[J\].护理与康复,2008,7(7):533-535.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给药方法。但小儿静脉输液时常因躁动、出汗、固定松脱而导致液体外渗,需重复穿刺。静脉留置针的塑料套管质地柔软并富有弹性,弥补了普通头皮针易刺破血管和易脱落的不足,减少了血管的损伤。我院于2011年3月起在门诊采用负压进针和通液法行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3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输液治疗的患儿300例,其中男148例,女152例,年龄0~3岁,输液2~4 d。呼吸系统疾病190例,消化系统疾病95例,泌尿系统疾病1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采用盲法观察,静脉输液操作护士和患儿均不知道分组研究的具体情况。 两组患儿的性别、 年龄、 疾病类别等一般
1.2方法
观察组使用美国BD24G留置针。选择粗直、柔软和富有弹性的静脉,2岁以内幼儿选择头皮静脉,一般采用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 2~3岁幼儿选用手背静脉。先将输液的物品备好,连接通畅排尽空气,然后用10 mL注射器抽吸5 mL生理盐水后连接一次性5号针头与24 G留置针相接,排尽留置针内空气。选择血管,一手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常规消毒,右手持针柄以15°~30°角与皮肤交接处直刺血管,在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 将注射器轻轻
回抽,保持注射器在进针过程中一直处于一定的负压状态,见回血后缓慢进针少许,用注射器抽吸推注动作判断留置针是否在血管内,再向血管内推进生理盐水使血管充盈,同时将留置针推入血管内,然后见回血良好后再推注,感觉没有阻力,再抜除针芯,用3M透明敷贴固定好留置针,接输液器输液。当输液完毕后,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选择头皮静脉留置针者则给患儿戴弹力网头套,并向家属发放留置针家庭注意事项的温馨卡。当再次输液时,用0.5%碘伏消毒肝素帽,接入头皮针通畅即可进行输液。对照组采用5号钢针静脉穿刺输液。两组均固定由2名经验丰富、工作10年以上的护士完成操作。
1.3观察指标
记录输液首次穿刺所需时间、第2天穿刺或接管时间、输液结束处置时间、液体外渗的例数,记录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的例数。
3讨论
研究表明,静脉穿刺时针头进入血管后,产生回血的条件是静脉内压力大于输液管针头处的压力,形成压力差,当静脉内压力等于或小于输液针头处压力时,没有作用力使回血慢或无回血。小儿静脉血管细小,压力低,血管的管壁薄,分布表浅,尤其是脱水、体温上升后下降等因素造成循环差,使回血慢。用注射器给以负压后,能使针头进入血管腔后迅速见到回血,即可判断穿刺成功,避免进针的盲目性。在穿刺见回血后,用注射器抽吸推注动作来判断留置针是否在血管内,再缓慢推注生理盐水,这样可以使穿刺的血管充盈,有利于留置针的推入,不易造成刺破血管壁的现象。
本文观察组首次穿刺所需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但第2天接瓶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穿刺时间,因只需常规消毒后,接入头皮针即可输液,而钢针输液第2天仍需要重新选择血管穿刺,花费较多的时间;在输液结束时观察组只需封管,处置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故留置针输液操作所需的时间较钢针常规输液操作的时间少,大大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本文对照组液体外渗多于观察组,原因是患儿好动,注射部位常过度活动,使钢针易刺伤血管壁而发生渗漏。而留置针的套管质地柔软,管尖圆钝,进入血管后可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壁的损伤,不易穿破血管,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留置针对机体刺激小,且可适度活动,患儿易于接受;且易于固定,为长时间静脉输液建立了较好的通道,保证患儿在治疗上药物的及时应用,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输液故障及重复穿刺的减少,减轻了观察组患儿对输液的心理压力,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由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解决了护理工作超负荷带来的负面影响,缩短了患儿输液等待时间,增加了护士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时间,利于开展健康教育,也减少了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抱怨,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门诊患儿静脉输液中采用负压进针和通液法行留置针穿刺,能节约穿刺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护患儿血管,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4参考文献
[1]朱桂菊,杜惠敏,闫晓云,等.小儿留置针穿刺技术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8):261-262.
[2]苏红. 负压进针和通液法在门诊小儿留置针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0):296.
[3]苏媚菊.静脉留置针在门诊小儿输液室的应用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9):57-59.
[4]李桂英.静脉留置针在门诊小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34-35.
[5]谭言玲.减轻手背静脉穿刺疼痛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0):14-15.
[6]毕东军,蔡玉英.推行小儿留置针输液的实践和探讨\[J\].护理与康复,2008,7(7):53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