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的平台法则
2014-07-19
作为中国互联网世界最大的流量入口,微信被寄予厚望成为开发者的天堂。几乎所有的APP开发者都在研究或者开发微信公众账号,有数据显示,去年底微信公众号数量就已超过200万,相当于阿里巴巴800万卖家的1/4,而这仅仅只花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南方航空公司这样的传统企业都说,微信的重要程度等同于15年前南航做网站。
然而,不久前微信正式发布了微信小店的功能,引发了业内很多猜测。有人说此举会把微信与第三方开发者的关系推到风口浪尖,或者为开发者的未来埋下了巨大的不确定性。那么,对于广大开发者来说,在微信生态圈里生存,到底是不是一个危险游戏?
在这期杂志的封面文章中,我们的记者采访了像口袋通这样的为商家做服务的第三方开发者,也有被腾讯纳入微信公众平台七个精品案例的南航,还有大量的以公众订阅号形式出现的自媒体,通过它们的视角,揭密了开发者与微信平台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开发者的生存秘笈。
对微信来说,用户体验是开发者不能触碰的红线。微信不是一个营销平台。这是微信平台方发出的明确信号。这似乎是在以新浪微博为戒,因为各种骚扰式信息已经降低了微博活跃度。
理解及尊重“微信不是营销平台”这一信号,决定了开发者在这个平台上的命运。所以,在跟淘宝商家斗智斗勇中摸爬滚打起来的口袋通,对商家踊跃的需求保持了自己的判断,如果商家提出的是一个损害生态的需求,就会拒绝。南航则在走了一些弯路之后,总结出了微信公众账号不做营销,只做沟通和服务的思路。
当然,潮来潮去的不仅是开发者,平台也是如此。新浪微博的如日中天还宛如昨日,微信就一夜燎原,谁知道微信的火热又能持续多久?而如今的微信也非一家独大,BAT三家各成一体,开发者也成为各平台争夺的宝贵资源。微信上的开发者除了持续研究微信平台游戏规则的演变、为自己寻找合宜的生存空间和机会之外,也要学会与微信平台博弈,积极与平台方沟通自己需求,实现共同进化。另外,还有一个永不过时的法则,所有的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