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青年论文评比制度促进青年科技人员岗位建功

2014-07-19郭文超马建荣

科技视界 2014年14期
关键词:新疆论文职工

张 琼 郭文超 王 芳 何 婧 马建荣 张 慧

(1.新疆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830091;2.新疆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830091;3.新疆农业科学院 工会,新疆 乌鲁木齐830091)

科技论文作为科技活动产出的一种重要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1]。 据《2010 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中“中国科技论文机构分布情况”显示,高校和各类研究机构所发表的论文不论是数量,还是被引用频数都保持着较强的竞争优势,科技论文产出数量持续增长,被引用次数也是最高的。新疆是我国粮、棉、林果、畜牧四大基地,新疆农科院是一个具有近60 年历史的新疆农业界权威性的农业科研单位, 连续9 年科研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科技成果应用遍及新疆农业生产,对推动新疆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广大青年职工崇尚科学、勤奋工作、挑战未来的进取精神,鼓励全院青年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努力钻研业务,提高创新水平,促进岗位成才,增强青年职工学科学用科学的学术氛围,2011-2013 年新疆农科院连续举办了两届青年职工科研论文比赛,《新疆农业科学》 编辑部参与了论文评比工作。通过评比青年职工交流了工作经验,了解了学科研究动态、学习了工作方法,增强了大家献身新疆、献身农业、献身科研的力量和决心。现将评比工作的作法与经验交流如下:

1 青年职工科技论文评比目的

随着我国和新疆科技投入的加大,科技人力资源的增加,新疆农科院承担的国家和自治区科技项目逐年增加,科技论文产出的数量也相应增多,但基于科研水平和写作能力的差异,科技论文的质量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尤其是青年科技人员论文水平与质量尚有待提高。 为了鼓励青年职工的成长, 新疆农科院专门设立了青年基金科研项目,2013 年又新资助了41 项。 科技论文是科研工作的“龙头”与“龙尾”,2014 年为为了提高我院青年职工科技论文的写作水平, 促进青年科技人员投入科技工作的热情与技能以及成果产出,2011-2013 年院工会和科管处联合举办了两届全院青年职工科技论文比赛。两届评比中《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积极参与了论文评比的全过程,并汇总了两届论文评比情况在获奖论文选手PPT 演示汇报会上为青年职工开设了“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及“论文评比概况汇总”讲座,对提高本院青年职工的写作水平与投稿有较大帮助,得到青年职工好评。

2 青年职工科技论文评比指标

本次评比要求必须是未发表论文,由本院科研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对论文学术水平的进行评比打分,不同于计量专家对论文的“外部评估”指标。 评比指标包括5 个方面,即科学性(包括切题、论点明确、论据可靠、论证有力、条理清晰等,计20 分)、创新性(包括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等,计40 分)、逻辑性(包括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名词术语规范、文字通顺、图表具有自明性、推断合理等,计15分)、有效性(论文所揭示的专业理论或知识能方便为他人所应用,研究有一定的难度,计15 分)和PPT 演示表现(包括讲解条理清楚、幻灯片制作完整、表现力充分、条理分明,计10 分),满分100 分。

3 论文评比程序

3.1 2011 年和2013 年9 月由农科院工会和科管处联合发文将比赛通知下发院属各单位。

3.2 每届成立评审委员会。 由院相关学科专家10-12 人组成。

3.3 评审时间及安排

(1)第一阶段(11 月20 日—12 月15 日),专家自行审阅阶段。

(2)第二阶段(12 月17 日—20 日),各评审专家对初评论文进行分数汇总,评比办公室根据专家打分平均计算,根据分数排序。评出获奖论文及优秀论文。 获奖比例为总论文数的50%,其中一、二、三等奖占25%,优秀奖占25%。

(3)第三阶段(12 月下旬至翌年1 月)

①召开全院青年科技人员、各单位管理人员及相关分管领导参加的获奖论文多媒体演示报告会,PPT 演示为了保证公平、公正,专家不进行现场点评,避免有导向性,但有问题可交流。

评委现场打分、报分,根据前期得分及PPT 演示得分情况,综合给出每篇获奖论文的最终得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②相关专家报告本次比赛的评比情况并总结发言。

③院领导作总结性发言。

4 论文评比结果

4.1 评比名次

2011 年首届参赛论文61 篇,一等奖3 名,二等奖6 名,三等奖9名,优秀奖10 名。 2013 年第二届参赛论文38 篇,一等奖1 名,二等奖3 名,三等奖5 名,优秀奖10 名。 其中2013 年第二届参赛论文盲评结果为最高分:80.45 分,最低分:60.6 分,按照分数高低,从高到低选前19 位为获奖论文,其中前9 位为一、二和三等奖获得者,10 到19 为优秀论文获奖者。 1 到9 位的序号分别为31 号(80.45 分)、14 号(78.35分)、16 号(78 分)、18 号(77.65 分)、33 号(76.85 分)、10 号(76.4 分)、21 号(76.4 分)、28 号(76.35 分)、11 号(76.3 分)。 10 位优秀论文的序号为17 号、29 号、9 号、26 号、20 号、23 号、13 号、22 号、19 号、24 号。初评满分为90 分。 不含PPT 汇报10 分。 最终评比结果是经过5 项综合打分得出的。

4.2 评比产生的影响

通过两届的比赛极大地调动了青年科技人员钻研科研,岗位成才的积极性,其中获奖的论文有相当一部分经过专家的评审,进一步修改完善发表核心期刊上。 PPT 的演示锻炼了大家今后在科研立项、结题汇报的能力,为今后继续申报相关青年基金项目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 论文评比两届不同之处

5.1 2013 年评比首次引入赛前对所有参赛论文进行学术不端检测程序(主办方委托《新疆农业科学》编辑部完成)。

5.2 各单位论文数量限制3 篇 (即由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筛选后报送,上届不限制篇数61 篇,本届有限制为38 篇)。

5.3 评委为盲评(即隐去作者姓名)不分组,上届分综合、栽培生理、遗传育种三个组。

5.4 《新疆农业科学》采用中国知网“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参赛的38 篇论文进行检测(检测论文只有编号)并将检测报告交主办方,根据检测结果,参评论文经检测重合度为0%~56.2%,根据中国知网对重合度论文上网的要求,主办方决定将重合度超过40%的论文取消参赛资格,最终有31 篇论文参赛。

6 论文评比中发现的存在问题

在两届评比中评委会肯定了青年职工的科技成果与积极性,但同时也发现存在以下问题,要在今后评比中给予重视。

6.1 比赛总体上论文水平不是很高

(1)部分论文涉及研究工作较为简单

具体表现在使用的是常规方法、手段传统、方法老套,体现出科技创新不足(像一个试验报告)。

(2)部分论文参考文献数偏少

论文的参考文献数是该论文吸收外部信息能力的重要依据,也是显示论文质量的指标之一。SCI 平均30 篇。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平均12 篇。《新疆农业科学》平均16.83 篇。评比中有的论文参考文献只有几篇。仅用几篇文献说事,很难把握学科发展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无法确定你所反映的科研主题前沿动态, 也就无法评判研究的新颖性。

6.2 文不对题或题目过大,文章内容过小

论文的写作要“文能对题,词能达意”,具有符合科技论文写作格式的逻辑性。 同时论文要做到“言简意赅”。

此次论文中存在部分论文“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前后矛盾,语言表述“冗长且繁琐”,许多表格属于“中间表”或说是“过程表”应该简化。 而且,行文不够精炼和准确是普遍存在问题。

6.3 外文翻译不够准确有的论文直接用网上翻译软件,无论是语法、语气、语态都有错误。 应该按科技英语的翻译方法而不是走“捷径”。

6.4 多媒体演示重点不够突出

多数作者只是将论文内容用幻灯片(PPT)简单演示了一遍,没有进行很好的凝炼,重点不够突出,尤其是对前人研究进展和结论、讨论部分以及创新点没有突出讲解,而是将过程简述过多。

6.5 各研究单位对此次论文评比活动的热情和组织方面重视程度有差异

有些研究所比较积极主动,投稿数量远超限定的三篇,而有些单位投稿数量仅有一篇,表明在各研究单位参与此次论文评比活动热情和组织方面参差不齐。 个别单位可能未通过学术委员会直接就上报。

7 对论文评比的思考与建议

7.1 因院青年职工论文评比是二年一届,又要求是未发表的,论文水平不高,客观原因有可能两年中好的论文已发表过。

7.2 主观原因是科研创新精神、 意识以及研究态度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7.3 建议今后论文评比与院青年基金项目的申报和验收相结合,可作为评价重要指标之一。 在研究所考核上也有所分值。

7.4 交叉科学和自然科学相比评分很难获奖,今后会给予人文社科、交叉学科一定的获奖比例, 争取院里更多的研究之外的管理人员、非科研人员参评。

两届比赛积累了经验,对推动青年职工岗位建功,献身科研有重要作用,对推动我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 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新疆论文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