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中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2014-07-19董世杰

科技视界 2014年14期
关键词:就业率职校就业指导

董世杰

(四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技工学校,吉林 四平136000)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中职校要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做好中职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以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是中职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

目前,中职生的就业之路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劳动力吸纳国,需要大批的中等技能人才;忧的是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职生不断增加,就业压力明显增大。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不容我们忽视。

1 中职生就业面临的三大难点

1.1 目前中职生素质普遍不高,技能掌握得不扎实

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划的中职教育办学模式要求,学制为两年的中职生在校学习时间是1 年半,后半年顶岗实习。 为了缓解学校就业推荐工作的压力,许多中职学校在学生就读的第二学年下学期一开学便开始进行就业推荐,这导致许多中职生在没有掌握好专业技能的情况下去寻找工作。 加之很多中职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专业设置,而有些专业是在教师资源不充足、 教学设备未完善的情形下仓促开设的,学生很难学好一技之长,致使就业竞争力差。

1.2 就业观念没有更新,对就业形势过于乐观

虽然前两年中国的中职生就业率普遍达到90%以上,属于高就业率。但许多中职生并没有主动去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固步自封。有的把“职”定在很狭窄的范围,要求工资要高、体面、要求专业对口等等。事实上,因经济危机的影响,珠江三角地区、长江三角地区许多企业的用工需求已经大大减少, 企业频频到中职校招人的场景在2010 年初已经大大减少。

1.3 就业大军增加,就业竞争日益白热化

曾在晚报上看到一篇题为《上有大学生下有农民工中职生就业遭受“挤压”》的报道,报道中提到:“石牌岭职业高级中学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往年毕业学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但近年由于就业形势的影响, 目前校方已掌握的就业意向与往年比有一定的差距。该校招毕办负责人说,中职学生相对大学生和农民工来说,具有相对劣势,学历上不如大学生,吃苦耐劳方面又赶不上农民工,形成‘两不靠’的尴尬处境。 ”上有大学生愿意降低工资找工作,下有农民工更吃苦耐劳不择业,中职生正遭受着比以往更多的就业“挤压”。

由此可见,中职生的就业难度在不断加大。

2 就业指导工作需在推陈出新中抓效果

就业指导工作并不是短暂的,也不具有固定模式。目前,中职学校都已经将推荐学生就业工作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并不断更新指导方式和内容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2.1 把企业要求作为重要参考

职业教育“最大的认可是实践认可和社会认可,最终是用人单位的认可”。职业院校要以企业对毕业生喜欢不喜欢、社会对毕业生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客观依据,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评价学校工作业绩的标准。就业指导部门应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收集整理就业信息,积极向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推荐本校的毕业生,并热情地指导学生自荐就业,研究和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花大力气疏通就业渠道。 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学校,充分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

目前在我校开设的“订单式”教学班初见成效。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开设相应的教学课程,授课教师可以是学校专职教师也可以是企业指派的专业人员, 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工作。 虽然“订单式”教学有其单一性的缺点,但对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而言,其优势是能够让学生一毕业就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2.2 强化技能,鼓励学生多证傍身增添竞争砝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专学校注重学生技能的培训,并要求学生“双证毕业”。 所谓“双证”,是指高职、职校、技校、中专毕业生手里的《毕业证》和《国家职业资格证》。 学生们除各专业学科毕业证外,还持有各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目前,学生技能操作能力已成为就业的“绿色”通行证,持“双证”者就业率远远高于其他求职者。

此外,教育部门、中专学校应多开展一些中专生的技能比赛。学生通过技能比赛不但能锻炼自我能力、开拓眼界,还能通过比赛证明自己的实力,为日后就业铺好路。 2007 年7 月《半岛晨报》的一篇名为《学生组个人全国第一职教“状元”拒月薪8000》的报道就是很好的例证。 这篇报道提到大连一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拒绝了月薪8000 元的工作。 他能这么“牛”的原因就是在2007 年6 月结束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大赛上,他获得了学生组个人成绩全国第一名。 虽因要继续上学深造拒绝了高薪工作, 但他说:“我现在变得更加自信了,因为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月薪可能还没有我高。”可见,技能比赛的获奖证书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2.3 学校倡导学生自主创业

创业是开创新的事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个人开辟新的生活道路的社会活动,它不仅有利于社会,有益于人民,而且还有利于劳动者本身的发展与完善。

把创业作为职业指导课程内容,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学生在激烈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经之路。 事实上,中职生成功创业的报道在各种媒体上屡见不鲜。 不可否认,一个中职生创业成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但只要掌握扎实的技能,结合不断更新的知识,成功并非遥不可及,因此中职学校也应该多鼓励学生创业。

为了日后学生能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训相关课程。学校可通过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宣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业事迹等多种方式,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最常见也最快见效的方法是邀请部分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鼓励学弟学妹。因为师兄师姐的学习工作经历、经验是最好最生动的例子,学生们爱听,也听得进去,能学到很多东西。

总之,中职学校应该转变观念,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要把就业指导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过程,通过多样、灵活的就业指导方法为中职生开拓广阔的就业之路。

猜你喜欢

就业率职校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我的职校我的梦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数据
就业率公布有高也应有低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为职校设立“职业体验日”叫好
日本应届高中生就业率71.1%就业形势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