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破坏了我们的医疗安全?

2014-07-19谢丽娟

上海人大月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马某行医陈某

文/谢丽娟

谁破坏了我们的医疗安全?

文/谢丽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和健康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最为关注的话题。但一些不法分子抓住存在的各种漏洞将黑手伸进了医疗卫生领域,无证收购、经营药品,非法行医,开办黑诊所等现象屡禁不止,给社会公众的医疗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甚至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近日,上海市闸北检察院加大了对医疗卫生领域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立足保障民生,为营造安全的医疗环境提供有力的检察保障。

收购“剩药”后加价售出两个月非法经营药品达80万

提到“通心络胶囊”,许多老年人都不陌生,这种药常用于冠心病患者,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就是这样一盒市场售价30.4元的药品,被“药贩子”以10至15元的价格从老年患者手中回购,再加价1至2元向省外售出,外省的上家又将收购药品以正规医药公司的名义出售给当地各个药房和医院,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非法经营药品网络。日前,上海市闸北检察院对一起非法经营案提起公诉,被告人王某在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自2014年2月起,以市场价50%的价格从他人处大量收购药品并加价2%转销,2014年4月公安机关在其租借地当场缴获各类药品90余种10余箱,经估价,仅其中70余种药品的价值达人民币81万余元。

在案件的审查起诉中,检察官从王某处了解到,其药品竟主要来源于小区居民的“剩药”和上海各大医院附近的小摊小贩,“上海人基本都有医保,尤其是很多老人,买了药也吃不完,所以我就坐着公交车一个一个小区去问,如果有剩药,就以市面上一半的价格买回来”。可当检察官问起,是否能辨别药品的真假和伪劣时,王某却哑然失言,“应该是真的吧”。这些药品,王某本想通过邮寄的方式按收购价加2%差价的价格出售给河南的一个“药贩子”,再以有经营资格的公司名义销售的方式重新回到外省市药店和医院。

遭遇非法行医男子魂断无证诊所

“伤风感冒的小病也没必要去大医院,大医院排队长开药贵医生态度还差,上小诊所开点药输个液就行。”不少人抱着这样的想法,患病后不爱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而是就近选择一些便利、熟识的小诊所。这不仅会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隐患,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或事故患者也往往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014年8月,闸北检察院批准逮捕了一起涉嫌非法行医致人死亡的医生马某。

53岁的马某是一年前从安徽老家到上海来谋生的。但来到上海,马某才发现自己年龄大、学历低,很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想起自己曾经在家乡学过一点医,也算是一门谋生的技能,所以马某在闸北区灵石路租了一间小屋子,再从老家安徽的药品批发公司批发了一批常用的药品开起了诊所。

2014年5月,家住附近陈某身体不适,右侧腰部疼痛,但又觉得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无须去大医院检查,所以找到马某的诊所看病。在对陈某进行一番诊断后,马某认为引起陈某疼痛的原因主要是肾结石,所以使用了乳酸左氟沙星1瓶、头孢拉定5支、氯化钠注射液2瓶对陈某进行了输液治疗。但输液两个小时后,马某发现陈某的身体有轻微的颤抖、心跳微弱、呼吸困难,于是马某立即对其进行了人工呼吸和心脏复苏的抢救并拨通了120急救电话。但等急救医生赶到之际,陈某已经死亡。后经法医鉴定,陈某系输液引起的过敏反应致过敏性休克死亡。

职业“医托”+“黑诊所”,防不胜防的医疗骗局

今年43岁的老张一直有个心病,就是6岁女儿的面瘫。为了治好女儿,老张和妻子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始终没有起色。2013年7月,老张终于下定决心,与妻子带着6岁的女儿从山东赶到上海。

由于火车晚点,等老张一家三口到了上海市儿童医院时已经是中午11点,想要挂的专家号早已经挂完。正当老张一家站在门诊大厅一筹莫展之际,一位自称“娥姐”的中年妇女凑了上来,听说老张是要带女儿去看面瘫后,“娥姐”热心地向老张建议,“你女儿的病在儿童医院是看不好的,我知道在中山北路有个专治面瘫的研究中心,那里有一个老中医特别厉害,我一个老乡的儿子的面瘫就是他治好的,你要不带着女儿去那边看看啊”。

很快,四人就打车到了娥姐推荐的研究中心。但让老张大感意外的是这个研究中心只是一个二室一厅的小房子,既看不到任何专业的医疗人员或医疗器械,也没有任何的招牌或执业证书,只有门口站着一个穿着休闲负责挂号的女孩,一点都不像一个诊所。虽然心中有所怀疑,但老张还是花了98元购买了一本会员管理册,为女儿挂了一个号。挂完号后,老张带着女儿见到了年近70的孙教授,孙教授为老张女儿把了一下脉,简单询问病情后,就开了药方。老张去隔壁付了7100块钱后,拿到了一张收据,并留下了自己老家的地址,收银的男子承诺7天内会将药快递给老张。从诊所出来后,老张和妻子又带女儿打车到龙华医院做针灸,在龙华医院护士聊起求诊的经历后,护士肯定地告诉老张,“你们肯定是被骗了,碰上医托了”。老张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急忙向公安机关报案。

后经公安机关查明,该诊所开业不到2天,已经有8名患者被骗,涉案金额达3万余元,在公安查处该黑诊所的当天,还有5名患者在求诊和等待付款。而“医术高明”的孙医生给所有被害人开的清热散结汤、养血白癜风汤、湿疹汤等各类中药也是按照“便宜、吃不死人”的原则开出的根本没有治疗效果的药。目前,闸北检察院已经依法对该案的1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另外3名嫌疑人取保候审。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中。(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检察官点评

从闸北检察院近期办理的这三起案件中,我们不难发现,犯罪分子已经将黑手伸到了医疗领域的方方面面——“剩药”、假大夫、黑诊所,严重地影响了市民的就医环境和医疗安全。在此,检察官以三个“切勿”提醒广大市民注意各类就医误区,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1、切勿贪便宜,出卖医保凭证配得的药品属违法行为

在办理案件中,检察官发现部分医疗参保人员维护医保基金公共利益的意识十分淡薄,因其配药时医生一般会予以照顾,而其配药需要承担的费用也较少,出售医保药品可获利润较大,为贪图小利,多乐于出售医保药品。而根据我市《关于依法惩处利用医保凭证骗取医保基金违法行为的通告》规定,对出借、冒用医保凭证、出卖利用医保凭证配得的药品,除予以追回有关医疗费用外、处以相应的行政罚款外,对于多次违法、经警告仍从事该违法行为的,还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依法进行处罚。对于虚构事实骗取医保药品,以出卖医保药品违法所得为生的,还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2、切勿图省事,路边小诊所多为无证行医

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发现,近几年,“非法行医”现象屡禁不止而且存在着上升趋势。在对该院办理的非法行医类案件进行分析中发现,在非法行医案件中,就医对象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就诊内容以洗牙、镶牙和感冒、发烧等常见疾病为主,病人多居住在“非法行医”者附近,选择的理由主要是看病便宜,马某非法行医案中,仅收取被害人陈某检查费、诊疗费、医药费共80元;其次是就诊方便,不但距离近,而且一般无需排队,非法行医者大多数与周边群众较为熟悉有一定的信任度。但事实上,涉嫌非法行医的“医生”均不具备《医师资格证书》及《医师执业证书》,多为“乡医”或学习过一定的医学知识;“医生”使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主要从外地医药批发公司及“黑市”所购,存在着很大安全隐患。而且在上述案件中,我们也发现了,非法行医者没有对患者进行过敏测试,一旦发生了医疗事故,也没有相应的医疗能力或配置相应的医疗设施对病人的生命进行及时的挽救,最终造成惨剧的发生。

3、切勿轻信他人,“医托”加“神医”多为骗局

检察官在案件的办理中也发现了“医托”的几个主要特点:一、固定场所,“医托”活跃的地点主要集中在上海市各大知名医院的候诊大厅、医院门口以及附近地铁站;二、主动搭讪,“医托”施骗的对象主要为外地人及农村患者,多以“冒充老乡”、“关切病情”、“提供就诊信息”等方式主动与患者搭讪,套近乎;三、造谣诽谤,随着“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医患关系紧张的形势,不少医托在拉客时最爱用的就是“这个专家做了手术后会复发”等理由,然后再向患者大肆推荐各类“资深老中医”、“神医”;四、现身说法,不少“医托”抓住患者就诊心切的心理,还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家人,或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及各类“患者故事”、“痊愈历程”来向患者推荐某个医院;五、多人合作,一般“医托”不会单人作战,多采取一人现身说法、一个表示也要去某某医院看病并邀请患者同行的方式进行诈骗,有时还会在某某诊所出现一个“痊愈”后“复查”的成功范例。如果患者在求诊中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而应坚持到正规的医院就诊。

猜你喜欢

马某行医陈某
“假离婚”导致人财两空
“假离婚”导致人财两空
非法行医罪的主体资格认定
——以特殊时期非法行医案为视角
适龄儿童难以入学 行政处罚强制执行
漫画中国历史之立志行医的华佗
六旬保姆上班第一天腰椎骨折索赔近9万元
强行求欢致女子跳车身亡如何定性
恋爱期间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检察版(五)
恋爱期间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是否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