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实施探讨

2014-07-18邱金林黄丹妮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央财政项目实施

邱金林 黄丹妮

【摘 要】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总结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的实施及其成效,并分析项目实施的启示。

【关键词】中央财政 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项目 实施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016-03

专业是高职院校的品牌和灵魂,教育部职成司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在《专业是高职学校的品牌和灵魂》一文中指出:高职专业的经济属性决定了高职专业建设必须跟随、服务,甚至个别专业要引领其所对接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实施了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自启动以来,按照“中央政策引导、省级统筹管理、学校具体建设”原则,引导专业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为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取得了良好的效应。本文拟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的实施进行探讨。

一、项目实施背景

2011年9月,我国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决定2011-2012年实施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重点支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职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在此背景下,根据广西教育厅《关于启动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的通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以产业支撑型、电子商务专业以特色引领型的专业类型分别开展立项建设。

二、项目的实施及其成效

(一)校企合作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是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机遇。该校电子商务专业以项目政策为引导,紧贴“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与广西特产网及其上下游延伸的300多家企业衔接,以专业链对接农产品现代流通产业链,构建了“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四业联动合作机制。会计电算化专业引企入校,广西才金会计服务有限公司投入14多万元,共建“真账实境”校内会计生产性实训基地;与高教产业知名企业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广西高校目前唯一的“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培训与认证中心”,开展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培训和认证。

该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校企合作,提升了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活力。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前几年招生状况较差,但项目实施后,报考生源大幅增加,2013年招生人数跃居全区第二名,会计电算化专业招生人数连续两年排在全区首位。广西特产网加盟店由两年前的不到10家发展到目前的40多家,年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项目实施过程中,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学院发展定位规划(2013—2020年)》编制、调整专业结构,明晰发展定位,确定会计电算化专业作为优势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以其为核心形成财会金融专业群,对接现代商贸产业链;电子商务专业作为特色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以其为核心形成信息化建设专业群,对接农村现代流通产业链,凸显专业特色。同时,召开校企“双主体”工作任务分析会,对照职业岗位要求,构建技能与素质融合发展的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借助供销系统职教资源,与广西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广西梧州商贸学校等供销系统7所中职学校联合开展“3+2”、“2+3”形式的五年一贯制高职试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实施,初步实现中高职衔接的系统培养。

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理清专业发展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中高职衔接,推动了新一轮教学改革,促进了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在2013年就业季,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达95%以上。

(三)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为突出现代商贸会计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设置了财务会计、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核心课程,这些课程被评为“2012年广西‘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特色课程”。同时,与用友、网中网、税友集团浙江衡信教育等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教学资源库课程12门、教学资源库存子系统3个、教学资源库服务器2台、教学资源库磁盘阵列1台,以及会计实训教学系统4个、会计技能竞赛系统2个,集成了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网络实训系统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丰富教学资源。基于农产品现代流通工作过程,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运营实务等核心课程,这些课程被评为“2012年广西‘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特色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开发了包含多媒体课件、试题库、案例库等丰富学习资源的专业教学网站、核心课程学习网站、专业技能课程学习网站、实训资源库等。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在项目的带动下,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教学网站建设、实训资源开发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项目实施期间,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与广西特产网共建大型“农产品流通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内又根据不同岗位、任务,设立多个校企工作室,实现跨行业、跨领域多个部门、多个专业的实训资源共享。该实训基地目前是广西高职院校唯一的专门研究和服务农村现代流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2012年被评为“广西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依托该基地开展的“校企共建农产品流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12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会计电算化专业与广西才金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共建“会计生产性实训基地”,将21个行业、300多家企业的会计真账引入实践教学环节,实训实习与生产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解决了财经类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难题。该实训基地2013年被评为“广西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endprint

项目实施带动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大发展,创新建设理念,走出一条财经类院校“引企入校”的独特路子,显著改善了实训实习条件,为加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保障。

(五)师资队伍及其服务能力建设

项目实施过程中,专业教师深度参与,包括项目建设方案制定、课程改革、教材开发、实训条件改善、技术培训与服务等,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很大锻炼和提升,推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项目实施为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创造了良好条件,较好地调动了教师进行教改的积极性,教师们在2013年第十三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中取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的丰硕成果。

随着项目实施的深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与行业、产业、企业的交流互动日益增多,教师队伍为社会服务的影响日益显现。如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参与完成《广西南宁市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用研究》《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改革总体方案》《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项目建设》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项目建设一次性规划》等供销社行业建设规划,参与完成广西师范学院北部湾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广西艺术学院在线报考系统开发,承担完成雁江大米包装、贵港野猪肉产品包装设计,参与完成广西特产网第四及第五版改版设计、线上交易流程管理和线下支持系统再造、手机版开发等。

(六)服务与支撑产业发展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供销社举办的行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借助供销社农产品企业及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农产品流通实训基地(广西特产网)、校外实习基地——广西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中心为平台,基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理念,构建校、企、政三方联动机制,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实现传统农产品供销与新兴电子商务产业的无缝对接,促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目前已有实力强、影响大、品牌好的农产品流通上下游企业300多家融入校、企、政联动平台,名特优农产品达2000多种,年销售总额达到2亿多元,融农产品包装、宣传、推广、营销于一体,助推区域“三农”发展,其影响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广西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项目实施后,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实习条件显著改善,会计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装备水平与行业企业发展相适应,2011年开展培训和鉴定人数为11616人,2013年开展培训和鉴定人数达到23798人,增长了105%,已发展成为广西规模最大的会计职业资格培训及鉴定中心,为广西打造中国—东盟商贸中心和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提供会计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支撑。可见,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依托项目实施,促进专业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

中央财政的投入和引导,有效地带动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发挥了引领与辐射作用。如电子商务专业带动信息化建设专业群,以校企工作室为平台,软件技术、动漫设计、网络技术等专业共同参与实施教学改革,设计实训项目,开发企业产品,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建设期间,企业录用师生共同设计的营销策划方案12项、包装设计作品34个、产品宣传片5部,获得产品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创立的产学“双线”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平台,被评为“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就业创业服务工程岗位实践与就业能力企业实习基地”。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项目实施,其电子商务和会计电算化专业成为广西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的建设项目,成为本校打造独具现代商贸和农村现代流通人才培养特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品牌和名片。

三、项目实施的启示

(一)强化内涵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它的人才培养工作和社会服务工作都是以专业为基础、为基点、为唯一单位。专业服务能力项目亦称为“普惠项目”,凸显专业建设的举足轻重地位。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投入,面向全国独立设置的公办高职院校,受益范围广,导向作用鲜明,引导高职院校重视加强专业建设,以此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的核心要素,强化内涵、提高质量仍是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长期策略。一方面,专业是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没有专业的支撑,高职院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抓住了专业建设,就抓住了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另一方面,专业是高职院校的核心影响力。影响力通过内涵来达成,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培育“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苦练“内功”,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服务社会是专业发展的活力源泉

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强调(下转第179页)(上接第17页)要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这是政策导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专业修炼“内功”和服务社会相辅相成,服务社会是专业释放“内功”、履行社会职能落地的载体。高职院校虽然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专业布局、建设水平还不能完全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相匹配,如专业设置与产业升级发展不相适应、课程内容与行业新技术标准脱节等,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既是高职院校担当社会责任的需要,也是其专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日益凸显,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专业与产业共发展共繁荣提供了重要机遇,高职院校应当秉承“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宗旨,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企业构筑长期稳固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助力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既是专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支撑专业实现长期发展的重要依托。

(三)政策引导是专业发展的机制保障

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为不同基础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供了经费保障,带来了发展机遇,推进了专业建设,提升了服务能力,促进了产业发展,项目专业在本校、本区域产生了良好的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建设效应影响深远。

高职教育专业发展在我国只有短短10多年历史,水平参差不齐,体制机制尚待建立,中央政策引导是推进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提升发展水平的一剂有效良方。今后,国家应继续通过项目形式加大对高职校专业建设的引导和支持,同时加强项目建设的过程监管,包括项目申报审批、中期检查、验收总结等,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尤其是要加大对西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涉农专业建设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扶持,从而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支撑。

综上可知,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是我国历史上由中央财政大规模支持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大多数高职院校受益的第一个重大项目,为推进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它必然会带动高职教育新一轮的改革与创新,为推进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简介】邱金林(1972-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黄丹妮(1981-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科科长,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和建设。

(责编 王 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央财政项目实施
中央财政明确支持粮食生产一揽子政策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中央财政各项税收
中央财政今年已下达1300多亿元支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
中央财政今年已下达266.9亿元支持农村危房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