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里古镇木匠潘

2014-07-18阮导

旅游世界 2014年5期
关键词:微雕刻刀红木

阮导

江南古镇人杰地灵,博古至今,吴越之地引无数文人骚客趋之若鹜,我也游走过很多的江南水乡古镇,也曾无比地向往退隐水乡过一份枕水而居的田园生活,但这一次来到同里,却有了一份不一样的发现,因为在古镇上觅得一位真正归隐市井的大师木匠潘,圆了一个拜望大隐的梦想。

到过同里的人,都说同里“老房子”多。这种老房子大多建于明清时代,充满了江南水乡小镇古老文化的韵味。脊角高翘的房屋原貌,加上走马楼、砖雕门楼、明瓦窗、过街楼等,远远望去,一组古老建筑就好像是一件可以让人长久把玩回味的古老艺术品,风雨沧桑,兀然独立,它们是同里的精华所在,因此到同里不能不看同里民居,这是岁月留给我们的又一部大书。

我来同里,不仅要看民居,还要走进民居,去了解一位与建筑相守相伴的木匠潘。木匠潘在同里古镇可是响当当的一个代号。木匠潘,看上去60岁上下的年纪,是1977级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建筑设计学专业的高材生,现在是华东建筑设计院的教授。据说潘教授在2000年来同里旅游,就再没有抛下这个原汁原味的古镇,他在古镇的富观街租下了一座非常不起眼的老宅,没有从俗改造成客栈茶楼之类,而是毫不修饰地在里面开始一边用刻刀雕刻自己心中的古镇,一边收藏遗落在民间的建筑工艺珍品,并且将一栋破败的古宅逐步拓展成一座小小的博物馆,自己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古建筑遗珍馆。

木匠潘的建筑世界

木匠潘的“古建筑遗珍馆”本身就是同里古镇的一座清代的老宅,名字叫做“福如堂”,位于同里古镇入口旁的一条小巷子里,与“嘉荫堂”的后门对街相望。古朴的门口除了一块用半扇门板刻成的门牌外,没有牌楼、没有门墩儿,斑驳的灰墙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木匠潘的遗珍馆是无偿对外开放的。

迈进小小的院门,天井中杂而不乱地堆放着很多不知道哪里来的各个年代的石板、石缸、石狮子。与不曾休整的老宅相互相应,第一次进来,我还误以为这里只是一个正在规划整理中并没有对外开放的私人收藏馆。

主人的工作室就在天井的左侧的偏房里,随着房中传出叮叮咚咚的声音,走进木匠潘的工作室,大师没抬头,正在专注于一块木板的雕刻。没看懂他手中的作品,却被他案边上的那几间小房子和墙角的正阳门城楼的木雕吸引了。再环顾房间四周,墙壁上挂着用古旧雕花大床上散落下来的部件拼成的小品,像一只展翅的蝴蝶。还有很多从破败掉的樟木箱上拆下的箱板,这些都成了木匠潘创作的“宣纸”。听木匠潘说,就不久前他的一套5000余字的《金刚经》刻板,被一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出价25万收走珍藏。听到这里,我不得不有些吃惊。不过更好的艺术作品还在后头呢。

木匠潘和气且好客,亲自带我走进他工作室背后的正厅“十六品竹堂”。嚯!这里才真的叫高端大气上档次呢,一整座同里古镇最有名的“退思园”的微缩景观木雕就陈列在正厅的中间。整座微缩木雕用红木雕刻拼装而成,园中的亭台楼榭,全部都是等比例的缩小,假山人物一应俱全,感觉瞬间穿越了。景观中的建筑物不仅外观惟妙惟肖,而且所有的窗子都是活动的,全部可以随意的开启和关合。我再一推门,门也是活动的,而且所有的镂空窗格都和退思园中的门窗是完全一致的。再看房子的屋顶屋檐,片片细瓦都精致无比,甚至屋子的地砖都是用一片片的红木片镂空成原景中的模样。这样精致的工艺令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木匠潘告诉我,以前他还有一整套红木微雕的故宫,后来被一个日本人高价收藏了。刚才在前面工作室中看到的那座正阳门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只是有了些许残次,大师就重制了一座,从而留下了唯一的微雕故宫的印象。

在木匠潘的“十六品竹堂”里,除了这一套“退思园”的微雕,还陈列着很多从同里古镇当地收集来的老物件,牌匾、石兽、石门槛。最喜欢的还是这个红木满雕盘龙纹的大柜,这雕工简直精细到了极致了,估计除去那组木雕的退思园,它就是这“十六品竹堂”中的镇堂之宝。

木匠潘的惊人手艺

随后在木匠潘的“遗珍馆”里发现了一些与木匠手艺毫不相关的一些东西,经过询问木匠潘,就像电视机换了一个全新的频道,原来木匠潘不仅仅会做木匠活,他精通的手艺还有很多,而且都是意想不到的。

我在桌子上发现了一把已经沾满各种颜料的画笔,我心想貌似木匠活用不上这些吧。木匠潘见我提起这个,马上从背后的架子上拿出一个盘子给我看。

原来,木匠潘还是制作陶瓷的好手,而且所有瓷器上的彩绘都是他自己完成的。我一脸狐疑,真心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木匠潘看我半信半疑,又随手拿出一只瓶子,用刻刀直接把上面的色彩刮掉了一角,原来这是一只刚刚画好的瓶子,就差再次挂釉烧制了。旁边还放着只漂亮的大青花盖瓶也是木匠潘的杰作,只是烧制的时候不小心把瓶盖和瓶身烧到一起去了,这下一只青花瓷瓶烧成了青花闷葫芦,木匠潘在展示这只瓶子的时候还有些不好意思了。再看不远处竟然还有一只景泰蓝的瓶子,我的苍天,木匠潘这拿刻刀、锤子的手竟然还会掐丝填彩地烧制景泰蓝,这个你能想到吗?

在这个不大的院子里,与木匠潘相谈甚欢,我也学到很多,希望木匠潘的这“锛凿斧锯”的手艺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雕刻刀红木
陈俊:用心传承红木文化
刻刀风骨:秦胜洲作品选
趣图
浅谈玉石微雕阴刻艺术
趣图
漫谈现代微雕艺术
微雕
林业:《红木》国标修订红木种类或有调整
微雕艺术家 曹惠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