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留守老人生存现状研究
——以安徽省姥桥镇官塘村为例

2014-07-18肖菲张敏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子女量表农村

肖菲,张敏

(南京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 210093)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留守老人生存现状研究
——以安徽省姥桥镇官塘村为例

肖菲,张敏

(南京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 210093)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批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留守老人,其生存状况堪忧。通过对留守老人现象十分突出的安徽省姥桥镇官塘村的深入调查,从留守老人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揭示其生存现状与问题,并分析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认为留守老人物质条件匮乏、精神生活孤独这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进而提出了改善对策。

城镇化;留守老人;生存现状

0 引言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批向城市转移,留下大量孤立无助的老人,被称为留守老人。据《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人状况调查报告》表明,目前我国共有留守老人4742万人,占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留守老人基本生存状况堪忧,他们是我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所必须关怀的人群。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乡村地区留守老人在经济能力、社会服务、医疗资源相对欠缺的情况下,由于子女外出,养老问题格外突出。

目前为止,按照形成机制和空间分布特征,学术界将留守老人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由于在国际范围内人口迁移形成的留守老人,主要分布在各大城市;第二类是指国内范围内人口迁移形成的留守老人,主要分布在农村[1]。农村留守老人作为现代化过程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形成的社会现象[2],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产生,是我国现阶段人口问题的重要表现[3]。从2005年开始,关于留守老人的研究显著增多,主要包括医学[4]、心理学[5]、社会学[6]等学科分别对留守老人生存质量[7]进行研究。关注的方面包括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8]、政府支持问题[9]、精神慰藉问题[10]等。在研究中多包涵对经济供养、日常照料[11]、身体状况[12]等方面的分析。目前为止研究得出的结论多包含留守老人经济供养不足、日常活动单调、精神孤独等结论,但多局限于某些方面,未能充分地反映留守老人生存现状。并且现有研究中缺乏物质层面各个要素对精神孤独的影响,缺乏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

国际上,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产生留守老人的现象。但根据目前为止的研究,子女外出打工对老人的影响并未形成统一的结论。如Zuniga和Hernandez针对墨西哥老人的研究表明,子女外出打工会加强对老人的经济供给,提高生活水平;Hugo.G的研究指出留守老人福利和健康状况会因子女外迁而恶化;一项针对泰国的研究表明,留守老人因子女外出而觉得孤独[13]。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又存在着自身的独特性,特别是儒家文化中“孝”文化的长期影响,城乡二元的户籍和其他相关社会福利制度,加之中国正步入快老龄化阶段[14],使得中国留守老人问题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紧迫性。

1 研究对象与数据获取

本研究选取安徽省和县姥桥镇官塘村的留守老人为主要研究对象。该村位于苏皖交界地区,紧邻江苏省省会南京,是安徽省典型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村,留守老人普遍且生活状况堪忧。本研究主要针对子女外出打工且年龄在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数据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获取。其中,问卷调查对象为和县姥桥镇官塘村60岁及以上的老人,以留守老人为主,包括部分作为对照的非留守老人。共计发放212份问卷(含UCLA量表),有效问卷195份。其中,留守老人147人;非留守老人39人;五保老人9人。问卷设计的UCLA孤独量表是评价因社会交往愿望与实际交往差距而产生的孤独。其中,用于老年人的Cronbachα系数为0.89。量表含有9个孤独正序条目与11个非孤独反序条目,每个条目用4级频度评分(常常、有时、很少、从未),量表得分为20-80分[15],得分越高,说明孤独感越严重。无孤独感0-20分;轻度孤独21-40分;中度孤独41-60分;重度孤独61-80分。深度访谈对象共24位,均为官塘村的留守老人。访谈采取半结构化方式,涉及的内容包括物质层面的住宅环境、日常活动、经济供养、社会支持等,精神层面的孤独感、宗教信仰等方面。

2 研究发现

2.1 留守老人物质条件匮乏

2.1.1 居住环境欠佳

住房质量总体较好,但呈现空巢化。外出务工子女挣钱大多首先修建新居,平日里只有老人居住,因而留守老人的居住条件整体较好。如图1所示,41%以上的老人对现有住房条件满意,只有3%的老人对现有住房极不满意。但是,子女外出后留守老人空有其房,缺失家的氛围和天伦之乐。

图1 留守老人对居住满意情况

周边环境从总体上说宜居程度欠佳。农村整体环境绿化状况较好,但是环境卫生状况堪忧,主要表现为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水体环境污染和建筑垃圾成堆。值得注意的是,留守老人对外在的居住环境并不关心,大多数人只关注自家住房,这说明老年人对自身居住环境的关注尚且集中在基本住房层面,无暇顾及环境等更高层次的条件。

2.1.2 日常生活单调

据跟踪调查统计,家、农田和临时棋牌闲聊地点构成留守老人的主要活动空间,日常出行半径不超过1000米。活动内容以务农、家务、棋牌闲聊和看电视为主。村内缺乏娱乐体育设施和有组织的文体活动。大多数老人认为日常生活十分单调枯燥。

留守老人社会交往十分局限。首先,与子女直接接触交往受时空限制,日常联系减少。而且留守老人通常处于被动联系的一方,只有子女有事时才会主动给老人打电话。其次,子女外出务工强化了留守老人与外界的隔离。由于日常交往活动仅局限在同村的老人之间,缺乏年轻人在信息沟通上的桥梁作用,留守老人仅仅通过广播电视了解时事,与外界联系十分缺乏。

图2 留守老人与外出子女联络情况

2.1.3 经济供养不足

尽管子女在外打工,收入提高,但由于在城市生活的消费和第三代抚养费用增加,使得部分外出打工者对老人的经济供养不增反减,因此留守老人主要靠自己劳动所得维持生活。由于子女外出后留守老人必须自己承担各种开支,维持生活的经济支出显著增加,相应地负担有所加重。其中,生产支出占总支出的33%,生活支出中的40%用于食品支出,生活水平偏低。

在经济压力和以土地为本的观念下,留守老人农活负担大大加重,子女外出务工,老人们不仅要耕种自己的土地,还要耕种子女的土地。调查发现,经济问题是留守老人最为关注的方面,因为这不仅决定了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老人的精神状态。访谈中,经济供养充足的老人生活态度乐观,而经济供养相对不足的老人生活态度消极。

2.1.4 缺乏社会支持

“养儿防老”的困顿。“养儿防老”观念深入人心,绝大多数留守老人倾向于子女养老。留守老人提到,自己的生活不能依赖政府,政府也并没有使得他们的老年生活更具保障。养老院的门槛高,只有无儿无女并且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才可以进入。因此,“养儿防老”依然是留守老人的首选,但是子女外出务工,为此带来了现实困难。

社保新农合杯水车薪,基础社保作用十分有限。官塘村的社保为每人每月55元,老人办理比率较高,达85%以上。但问及社保的作用时,老人普遍反映社保较低甚至不足以支付每个月的口粮。同时,医疗保险也不足以解决老人看病难问题。留守老人患有疾病的比例较高,医疗保险只有在住院和动手术时才能报销60%到70%,门诊看病无法报销或报销比例很低,且仅限于指定的医院与卫生室。而且由于报销后剩余的款项对于老人来讲也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很多老人表示难以支付。因此,很多生病的老人宁可选择忍也不去就医。医药费支出主要靠配偶和自己负担,社会支持十分有限。

图3 社保起到的作用

乡村基层养老组织机制欠缺。在养老方面,村委会基本处于无所作为的状态。当前乡村基层组织的能力和凝聚力极其有限,基本不能对留守老人实施照顾和帮扶。与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访谈得知,除了向村民普及社保和新农合的重要性之外,村委会并没有额外政策关爱留守老人。而社保和新农合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使得留守老人对社会支持普遍缺乏信赖感。

2.2 留守老人精神生活孤独

2.2.1 留守老人的孤独寂寞

留守老人孤独寂寞、缺乏慰藉现象突出。子女外出务工后,留守老人们大多过的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常常是“蹲墙根、找树阴、聊聊天”,很难找到精神寄托[16]。

通过国际上惯用的UCLA孤独量表调查分析,对留守老人和非留守老人进行比较,结果留守老人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老人(t=12.98,P<0.05),五保老人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老人(t=-2.02,P<0.05)。

表1中,A组为留守老人组,共147人,UCLA量表得分52.99±9.12分;B组为非留守老人组,共39人,UCLA量表得分31.62±9.23分;C组为五保老人组,共9人,UCLA量表得分38.56±9.66分。

由Pearson相关性检验可知,是否留守与老人的孤独感得分具有显著相关性(显著性<0.01)。

表1 留守老人、非留守老人、五保老人孤独感情况

2.2.2 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孤独感

官塘村的天主教宗教信仰为历史沿袭,村中设有天主教堂。教会是非营利组织,加入教会、参加礼拜丰富了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教会的帮助与宗教的教化也为留守老人带来了精神慰藉。

通过比较分析有宗教信仰与无宗教信仰留守老人的UCLA孤独量表得分可知:有宗教信仰的留守老人孤独感得分为47.59±8.57分,无宗教信仰的留守老人孤独感得分为56.61±7.60分,无宗教信仰的留守老人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有宗教信仰的留守老人(t=-6.70,P<0.05)。可见,宗教信仰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留守老人内心孤独感的作用,但留守老人孤独感依然十分强烈。

2.3 物质生活状况与孤独感相关性分析

将留守老人生存现状的物质层面分为住宅环境、日常活动、经济供养、社会支持等方面,并且应用了七点李克特量表进行满意度打分,由“-3、-2、-1、0、1、2、3”这7个心理等距点构成,在满意度调查中的具体含义分别为“极不满意、不满意、略不满意、非不满意亦非满意、略满意、满意、极满意”。可以认为七点李克特量表(-3~3式)是等距且全覆盖的。获得各项得分后与UCLA的量表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获得与留守老人孤独感最相关的方面,如表2所示。

(1)居住环境:相关性不显著。将孤独感与居住环境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是P>0.05,表明居住环境与孤独感并无显著相关。

表2 物质生活与孤独感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2)日常活动单调:中度相关。将孤独感与日常活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是其在0.01水平上呈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17,表明日常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与留守老人孤独感相关。

(3)经济供养不足:相关性强。将孤独感与经济供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是其在0.01水平上呈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00,表明经济供养在很大程度上与留守老人孤独感相关。

(4)社会支持欠缺:中度相关。将孤独感与社会支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是其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表明社会支持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与留守老人孤独感相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留守老人基本生活与精神状况堪忧,且两者密切关联。留守老人日常生活单调、社会交往局限、经济供养不足、社会支持缺乏、孤独感加剧,成为快速城市化和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被“遗弃”乡间的弱势群体。子女外出是导致上述问题的首要原因。

留守老人对社会依赖的加深与乡村经济衰退、组织涣散导致的社会支持系统缺失之间的矛盾突出。虽然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带来了个体经济的发展,但乡村集体经济低下,公共物品供给和建设滞后,影响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养老、医疗问题面临困境。

留守老人现象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乡联系加强的同时,社会、家庭与情感的深层次断裂。城乡要素流动加剧,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留守老人驻留乡间,被隔离在现代社会经济系统之外。与此同时,传统的农村大家庭被分割,表现为老人与子女联系的时空割裂,以及家的外壳即修建的新房与家的内容割裂。

由于受“孝”文化的影响,留守老人倾向于“养儿防老”,这就为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增加了不确定性,一旦儿女无能力或不愿为留守老人养老,则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会十分凄凉。而由于子女外出打工,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目前,我国仍然呈现城乡二元分割的特征,城市的留守老人与农村的留守老人相比具有较高的养老水平,他们面临的主要是精神慰藉的缺失;而农村的留守老人在经济水平、日常照料、医疗保障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的加大,以及城市不断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留守老人的数量将持续增长,因而提高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关注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2 建议

基于农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现状,应当城市反哺农村,追求城乡统筹的新型城市化,追求以人为本城乡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

在城市规划方面,针对留守老人生存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日常生活所需,应建立垃圾回收站,形成风景宜人的农村环境;建立文体活动中心和增设体育锻炼设施,让留守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依托文体活动中心和体育锻炼设施及教堂的合理布点,扩展留守老人的活动空间,改善其三点一线的日常生活轨迹,促进留守老人之间的交往活动。

在政府管理方面,重点关注留守老人经济供养方面的问题,加强社会对留守老人的支持。建议适当提高社保的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范围,提高新农合报销额度,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人士参与到留守老人的关爱活动中来。

[1]周福林.我国留守老人状况研究[J].西北人口,2006(1):46 -56.

[2]饶传坤.日本农村过疏化的动力机制、政策措施及其对我国农村建设的启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6):147-156.

[3]周祝平.农村留守老人的收入状况研究[J].人口学刊,2009 (5):32-37.

[4]陈正英,楚婷,薛桂娥.民族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生存质量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84-86.

[5]刘瑞芳,钟瑶.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及适应策略——一种生态学的视角[J].沧桑,2008(5):124-125.

[6]陈铁铮.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来自258位农村老人的调查[J].湖北社会科学,2009(8):57-60.

[7]王乐军.315名农村留守老人生存质量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7,30(1):66-67.

[8]郭永芳.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9(18):33-34.

[9]李春艳,贺聪志.农村留守老人的政府支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1):113-120.

[10]方菲.劳动力迁移过程中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慰藉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2009(3):107-110.

[11]胡强强.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2):25-28.

[12]林芳璐.老年社会工作在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中的应用[J].社科纵横,2010(2):105-106.

[13]杜娟,杜夏.乡城迁移对迁出地家庭养老影响的探讨[J].人口研究,2002(2):49-53.

[14]杜鹏,丁志宏,李全棉,桂江丰.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J].人口研究,2004,8(6):44-52.

[1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1999.

[16]杨世英.安徽省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人口学院,2010.

责任编辑:沈玲

Research on the Existence Actuality of O ld Peop le Left Behi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ization—Taking Guantang Village of Laoqiao Town of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XIAO Fei,ZHANGMi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ization,large quantities of young adultswork in cities,leaving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remained old people who live in worrying situations.Through a deep survey on old people left behind in Guantang Village of Laoqiao Town of Anhui Province,this paper reveals their living situation and problems from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evels,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and considers that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ir survival status and spiritual life,based on this,it presents countermeasures.

urbanization;old people left behind;living situation

C912.82

A

1009-3907(2014)05-0600-05

2014-03-25

肖菲(1992-),女,吉林长春人,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研究;张敏(1976-),女,江苏盐城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子女量表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